海峽波濤

海峽波濤

臺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急進 | 近階段如何加強對美軍事鬥爭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美印象。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5/4 

臺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急進 | 喬良

中國的復興雖未必會被此一戰打斷,但肯定會讓我們接下去的路步履維艱。這可不是說一句“大不了現代化晚實現幾年”那麼簡單。臺灣問題並非我復興大業的全部內容,甚至連主要內容都談不上。因為復興大業的主要內涵是十四億人的幸福生活,收回臺灣就可以滿足這一大目標?因此,對中國人來說,沒有比實現民族復興更大的事業!一切都必須給這一大業讓路,包括臺灣問題的解決。

【編者按:昨天,《中美印象》轉發了喬良將軍發表在《紫荊》2020年第5期的訪談《我們不應該跟著美國的節奏跳舞》。之後,有一位讀者提出商榷(附在喬良將軍訪談之後》。今天喬良將軍對這一商榷做了回復。喬良將軍對如何、怎樣與何時解決台海問題的論述可能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所看到的對這一重大問題最為精彩和精闢的分析與解讀。我們歡迎讀者繼續參與對這一重大命題的討論。來稿請寄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隨著特朗普批准《臺北法案》,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又給中國擰緊了一道鏍扣,使臺灣下一步的走向,再次成了國人熱議的話題,這種熱議做為民意,不可能不影響到決策。但任何一項決策,都不是只根據輿情做出的,而是必須先考慮約束條件。決策者的決心或信心,取決於對如何打破約束條件的考慮,而不僅僅是迎合民意。從網路輿論看,不少國人的思維方式,還是習慣或喜歡籠而統之甚至大而華之看問題、談問題。如對美與中國開打貿易戰,一些人上來就是“打的一拳開,擋的百拳來","不打則已,打就打疼"。但怎麼打,用什麼打,打的結果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觸及。對臺灣問題也如是,張口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下不統,更待何時"?但你問他今夕何夕?如何深入虎穴得虎子?就語焉不詳了。這種不考慮自身或外部約束條件,只憑決心或信心(更多的是頭腦發熱)就拍腦袋做決策的主張,名曰愛國,實為害國。

什麼是對決策的約束條件?讓我們以臺灣問題為例來探討一下:

其一,做為中國軍人,我想讓世界知道,經過20多年厲兵秣馬,我們已做好了隨時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準備,這一點,請世界包括美國不必懷疑。但為什麼還不動手?因為要計算成本和收益,所以要選擇時機。不可否認,大疫之下,美國手忙腳亂,軍力收縮,的確貌似出現了我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短暫視窗期,但除非此後的疫情發展使美國就此倒地不起,否則,僅僅抓住一個戰術視窗,還不足以解決我們日後將面臨的戰略困境。所以,如何判斷時機,選擇時機,就必須通觀全域。

首先是要弄清楚,中國當下處於什麼時刻,什麼階段?一句話:千年復興,機遇難得,將強未強,將成未成之際。雖已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且是唯一全要素生產國,但同時又是自身資源不足以支撐製造業需求,自身市場亦不能完全消化製造業產品的國家。這時,外部的約束條件,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中國的興起。何況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經濟,都還處在美元體系之下,雖然中國是全球外匯儲備第一,高達三萬多億外儲,但如果你注意到了今年大疫爆發,美國為擺脫困境,一次就超發美元6萬億,就不難明白,我們與美國的不同,表現在什麼地方。當中國經濟和人民幣還未擺脫美元約束的情況下,或全球經濟與金融還處在美元體系中時,中國的任何決策(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還是軍事的),都不能不考慮這一首要外部約束。這並非怕不怕美國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它對我的每一決策的傷害方式和傷害程度的問題,只有掂量清楚這兩點,才會懂得如何趨利避害,或如何兩害相權取其輕,確保中國自身利益最大化。

其次,既然眼下是中國千年復興,將成未成之際,收復臺灣,是否是當務之急?如眼下不收臺灣,中國復興就無法繼續,甚至前功盡棄,那當然就只能果斷出手,畢全功於一役,志在必得。但如眼下收台,可能欲速不達,反被其累呢?是否還要橫下心來,不計得失,非收不可?因為從島內情勢看,文統無望,只能武統,但臺灣問題並非陸台兩家的內部事務,美國明擺著要插手其間且也有此實力。雖然我們判斷美基本不會直接武力干預我攻台,但間接干預呢,不是有可能,也不是很大可能,而是肯定會。按美軍設想,一旦發生台海之戰,美軍應不是直接對華開戰,而是聯合西方國家封鎖制裁中國,特別是用其海空優勢,掐斷中國海上生命線,使中國製造業所需資源無法輸入,所產商品無法輸出,同時通過紐約倫敦兩大金融中心,掐斷中國的資本鏈,必須看到,眼下雖遭大疫,加上金融危機在即,美國實力大減,但傾其全力走出上述步驟,還是做的到的。

邏輯推演到這一步,收台與復興的輕與重,就不難掂量出來了。中國的復興雖未必會被此一戰打斷,但肯定會讓我們接下去的路步履維艱。這可不是說一句“大不了現代化晚實現幾年”那麼簡單。臺灣問題並非我復興大業的全部內容,甚至連主要內容都談不上。因為復興大業的主要內涵是十四億人的幸福生活,收回臺灣就可以滿足這一大目標?因此,對中國人來說,沒有比實現民族復興更大的事業!一切都必須給這一大業讓路,包括臺灣問題的解決。

我不止一次說過,臺灣問題,不管我們怎麼強調它屬於中國內政,但本質上仍是中美問題。如果沒有美國的深度介入,“台獨”就是個偽命題。但有了美國的背後撐腰,"台獨"就成了威脅中國主權完整的真問題。因此,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如何解決台獨勢力,而在於要先解決中美實力對比。也就是說,在中美掰手腕未分勝負之前,臺灣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硬著頭皮解決,也只能做成一鍋夾生飯,讓臺灣成為我們背上的沉重包袱。因為台海一旦開戰,資金全部撤空,企業全都關門,人員全都失業的孤島,將讓我們注多少資金去重振其經濟,投多少人力去管理其社會?二千多萬不認同甚至敵視你的人口,用什麼方式管?難道一直軍管下去不成?這是多大的代價,多高的成本?這代價和成本難道不拖累甚至不拖垮復興大業?在復興之路上,中國是儘量輕裝前進好,還是在外有美西壓力,內有臺灣重負下前進好?而一旦完成復興大業,回頭解決臺灣問題不是更易如反掌麼?那些一味主張現在就動手的人,真的連這筆賬也算不過來?

202021d01.png

其三,有人會問,你說機會不對,在不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亊也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時間做這件事才是正確的?我前面說了:在中美角力分出高下之時。有人等不及,說那得等到猴年馬月?我說,等到猴年馬月也得等,但決不是乾等,乾等永遠等不來這一天。

那麼,要怎麼等?要用美國擔心什麼你就幹什麼的方式等,如:要毫不猶豫地繼續擴大中國的全要素製造業優勢;要堅定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抵銷美元大量注水對中國財富的稀釋和洗劫;要以支持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新興產業為抓手,把中國優先打造成數位化社會;要通過軍工產業的長尾鏈效應,既拉動中國經濟,又加快軍力提升;要找到最捷徑最有效的境外資源獲取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國的資源瓶頸一一還有很多,不一一窮舉,一言蔽之,就是要不斷提高和增強中國掰手腕的力度,也最大程度上壓縮外部約束中國崛起的因素,讓見高下的那一天提早到來,那時,沒有了(或大大降低)美國因素,收復臺灣,如探囊取物,遇佛殺佛,見僧殺僧,試看誰敢做絆腳石!?

以上問題,都不是僅僅靠做好單一軍事鬥爭準備就可以迎刃而解的,需要起碼做好政治的經濟的鬥爭準備,才可高懸戰旗。對此,顯然美國的決策者們一直看得很清楚,而我們中有些人則未必清楚。每逢台海風吹草動,必義憤群起,與論洶洶,造成決策壓力,完全不知這正中美國人下懷。因為這正是美國人想要的效果,也是美國人想讓臺灣問題成為問題的原因。有了這個抓手,美國政府就可以一次次設計各種涉台話題,給我們挖坑,而我們也不假思索,一次次往裡跳。這結果對誰有利,還用說嗎?

那我們怎麼辦?繼續讓美國挖坑我們來跳?不,現在是結束這種遊戲的時候了。中國只需要用一次實際行動(什麼行動,可以讓美國及臺灣當局去猜),向臺灣民眾也向世界做一次鄭重宣示:臺灣在中國的"大炮"射程之內,這就是最後的真理,台獨之心必須死掉。這就夠了,其他廢話少說。剩下要解決的,就是中國與美國的問題了。我們必須學會把美國給我們製造的臺灣話題,用同樣製造話題的方式懟回去,而不再隨美國人給定的節奏起舞(怎麼做到,還是留給美國去猜想)。這樣,我們才能從美國人強加給中國的解決臺灣問題的約束條件下擺脫出來。

本來,單單解決臺灣問題並不難,難的就是如何解決那些約束條件。如果我們的思路,能從這些"約束條件“的約束下跳出來,即使這些約束條件還在,但我們卻不再被其約束,形勢就會發生有利於我方的轉變,主動權就會王車易位,逐漸轉向中國一邊。這種思路,才應是我們決策的依據和出發點。在這一攸關國運的嚴肅課題面前,一切只憑熱情或熱血就下斷言的說辭,都是輕率甚至輕浮的。中國的答卷上,只能有冷峻的,清醒的,不容置疑的實力,沒有其他。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美印象。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近階段如何加強對美軍事鬥爭 | 儲建國

中美戰略競爭印象已被塑造起來,美國把中國當作競爭對手予以遏制和打擊的戰略已經成形。無論中國如何示好,都難以改變美國的戰略行為。建立軍事包圍圈是這種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美國通過三個法案,公開支持台獨,其實質性含義就是把臺灣當作一個國家正式納入這種軍事包圍圈。因此,強化美台軍事關係,是美台關係發展的核心內容。

局勢發展到現在,國內反美情緒日益強烈,武統聲音日益高漲,給中國的國家行為帶來很大的壓力。儘管特朗普上臺後打貿易戰,美國一些政客不斷威脅“脫鉤”,但中國決策者判斷中國仍然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拋開中美貿易戰因素,近些年來,中國快速而深度地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與世界各國經濟互賴性越來越強。更確切地說,世界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越來越高,有關研究顯示, 2000-2017年間,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綜合依存度指數從0.4增長到1.2,其中周邊國家和資源依賴型國家對中國更為依賴。研究也表明,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繫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進一步加強這種聯繫,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世界,這就是戰略機遇期的重要含義。

我們仍然需要從這種戰略機遇期的角度來考慮美國對中國軍事包圍的問題,既要想辦法打破包圍圈,又要避免中美之間發生過於嚴重的直接衝突。這就需要就如何加強對美軍事鬥爭有一通盤的和細緻的考慮。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對美軍事鬥爭的目標。這種目標的界定既要符合當前中國發展階段的需要,又要與當前中國軍事實力相匹配。綜合考慮之後,中國當前對美軍事鬥爭的目標應該確定為“決定性削弱美國對中國領土和鄰近區域的軍事介入能力”,近階段來說,主要是削弱美國對臺灣和南海的軍事介入能力。

其次,對美軍事鬥爭的目標確定後,需要確定鬥爭的總體策略。針對臺灣和南海新形勢,我們需要在“積極防禦”策略的基礎上增加“主動阻遏”策略。為什麼要“主動阻遏”呢?主要是因為美國加強了針對臺灣和南海的軍力配置和軍事行動。美國主動出擊在先,我們主動阻遏在後,因此,我們總體上仍然奉行“防禦”的方針,不給美國以指責的藉口。

第三,在“積極防禦,主動阻遏”策略下,我們可以採取什麼新的軍事行動呢? 2014年10月,基辛格在與傅瑩的對話中談起南海問題,他說,“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把航行自由看作是中國給予美國的特殊待遇”,認為“海軍的行動自由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有規定,這些適用於南海”。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的一些戰略分析人士,一般都清楚九段線的歷史地位。“九段線”存在於海洋法公約之前,其地位就是相當於主權線,不受該公約相關規定的約束。很可惜,中國有關專家沒有勇氣說出這一點,誤導政府在南海權益問題的表述上邏輯不清,維護權益時底氣不足。這一點還不如馬英九,他運用“時際法”原則把這個事情說清楚了。美國自己不簽署海洋法公約,倒運用這個來約束中國在南海的正當權益。南海仲裁案判決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否定九段線的主權性質,這是有關國家最希望看到的一個結果,其他內容都是次要的。現在,中國既然不承認南海仲裁案的結果,就需要理直氣壯地按照九段線的本來性質來做事。南海的航行自由的確是“中國允許下的航行自由”。對於商船來說,它與公海上的航行自由沒什麼實質性不同。但對於軍艦來說,所謂的航行自由就要受到一定的約束,進入南海的外國軍艦必須要事先告知中國政府,以確定其“非惡意”進入。美國是堅決反對這一點的,但不管其態度如何,對於沒有事先告知而進入南海的美國軍艦,中國有權予以監視和進行必要的管理,主要是防止其圖謀不軌。另外,我們需要多與南海周邊國家的溝通,要讓他們理論,我們在南海的軍事鬥爭主要是針對域外國家的軍事介入,本區域的國家還是要圍繞海洋權益問題多加強溝通與磋商。

在臺灣問題上,美國通過了《亞洲再保證倡議法》,以加強與臺灣的軍事聯繫,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加強對台軍售。美國在中美第三個聯合公報中承諾:“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準,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近四十年過去了,這個承諾中的“一段時間”也該到期了,中國有理由提出來,要求美國解決這個問題。對台軍售是台獨勢力所賴以依靠的強心針。因此,把這個東西拿掉,對於他們來說,是釜底抽薪的事。這個事情做起來當然有點難度,但比正式地武統臺灣風險可控。我們阻止美國武器進入中國固有領土,又不是打仗,對於一個主權國家來說,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事。如果對方先動手,那我們後發制人就更有底氣了。我們不僅要阻止美國對台軍售,還要想辦法阻止美國幫助臺灣生產武器,提升戰力的行為,尤其是阻止生產可能給大陸帶來極大殺傷力的武器。這一切既是逼使臺灣當局走向和平談判的道路,也是為可能的武統準備條件。

臺灣當局現在主動配合美國軍事圍堵,而且不惜把自己作為軍事前沿陣地。自《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後,相信有關部門就做好武力統一的方案。現在根據這項法律,大陸隨時可以啟動非和平方式。除了武力攻台之外,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其他方面的軍事鬥爭工作,譬如說在台海周圍提升實戰軍演的級別和頻次,對臺灣的一些軍事行動進行干擾和控制等。

最後,要圍繞“主動阻遏”行動做好風險防範工作。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中國的“主動阻遏”行動是防禦性的正義行動,是阻止外國,尤其是美國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破壞地區局勢穩定的行動,我們對此有充分的道義信心。但是,美國有可能借機生事,把局勢引向升級。對這種升級行為,我們要根據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予以回擊,這種回擊主要建立在中國近海作戰的能力之上。在近海打常規戰爭,我們要有敢於作戰的信心。中國是擁核大國,美國不太可能把局勢引向毀滅性戰爭方向。對此,美國要好好地掂量一下,我們的阻遏行動實際上並沒有主動傷害美國的利益,只是阻止美國傷害中國的固有利益而已。

如果“主動阻遏”行動取得成功,我們就為解決臺灣問題贏得了一個良好的外部軍事環境,並且用不著那麼著急地去武統臺灣,從而讓中國繼續利用好戰略機遇期。當然,如果台獨過於囂張,大陸決定武統,那就另當別論了。(作者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需要強調的是,在實現對美軍事鬥爭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的行為,要尊重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實力和領導地位,而且要避免損害其他國家的實際利益。

軍事領域我不在行,希望這方面的專家有更好的想法。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