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筆記

天壇筆記

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前發表署名文章(全文) | 德國總理訪華,這10個細節很不一般! | 德國總理回國後披露這才是他訪華的最大收穫

♦ 本文轉載自 起點人文。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前發表署名文章(全文)

◎起點人文

2022/11/5

202245n01.jpg

轉載自公眾號:德國印象 

(譯文)

為同中國進行開放且明確的交流

距前任總理上一次訪問中國已經過去近三年時間。這三年裡,挑戰和風險加劇,在歐洲和東亞是如此,對德中關係來說當然也是如此。三年來,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是由於新冠疫情,二是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這場戰爭給國際秩序、能源和食品供應以及全球經濟和物價帶來的嚴重後果。正是因為一切如常(business as usual )並非這種形勢下的選項,我啟程前往北京。長時間以來,新冠疫情和北京嚴格的防疫政策使得這樣的訪問無法成行。此次面對面的會晤因而愈發重要。

此番訪問,我關注的是下述五點內容:

1. 當今中國已不再是5年前或10年前的中國。中共二十大剛剛落幕,其成果釋放出明確信號:與以往大會報告相比,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堅持明顯佔據了更多分量。謀求國家安全即社會主義制度的穩定連同謀求國家自主性未來將被賦予更多意義。顯然:如果中國發生變化,那麼我們同中國交往的方式也必須變化。

2. 不只是中國,世界也發生了變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秩序構成嚴峻挑戰。普京連對發出核武威脅都已毫無顧忌。他以此威脅越過全人類劃下的紅線。今年年初,中國還在同聯合國安理會其他常任理事國一同發表的一份聲明中明確表示反對使用核武器或單單以核武器相威脅的做法。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負有特殊的責任。為了維護聯合國憲章及其原則,北京向莫斯科做出明確表態非常重要。

這包括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沒有哪個國家是另一個國家的“後院” 。位於歐洲的烏克蘭不應被這樣看待,地處亞洲、非洲或拉丁美洲的國家也是如此。那裡正在形成多極世界中新的力量中心,我們願同那裡的國家建立和擴大夥伴關係。過去數月,我們在國際層面展開密集磋商,不只同日本、韓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這樣的緊密夥伴,也同非洲和拉美國家進行溝通。下週晚些時候,我將訪問東南亞並出席G20峰會。我訪華的同時,聯邦總統將到訪日本和韓國。正是因為德國在冷戰時期體會到分裂的慘痛代價,我們不願看到世界上再次形成不同的陣營。美國新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也提出了正確的目標,即強調避免新一輪的陣營對抗。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這個擁有14億人口和強大經濟實力的國家未來當然會在世界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世界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也的確是如此。然而,既不能像一些人要求的那樣得出孤立中國的結論,也不能認為中國有權稱霸或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

3. 儘管情況有所改變,中國也依然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經濟和貿易夥伴。我們不想要“Decoupling” ,不想同中國脫鉤。然而中國想要的是什麼呢?中國的“雙循環”經濟戰略意在強化內部市場,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此外,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末的一次講話中曾提出要加大使用中國技術,“拉緊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係” 。此類表述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因此,我們將通過明智的多元化來減少單邊依賴。這需要把握分寸和腳踏實地。德國和中國之間的大部分貿易涉及的產品既不缺乏可供選擇的供應來源,也沒有危險的壟斷威脅。更確切地說,中國、德國和歐洲從中同等受益。但是,在形成了有風險的依賴性的地方——比如重要原材料、某些稀土或特定的未來技術方面——我們的企業現在正拓寬他們的供應鏈,這樣做是正確的。我們為他們提供支持,例如,通過新的原材料夥伴關係。關於中國在德投資,我們也會根據這種交易是否會產生或加深有風險的依賴度來加以區分。這也是聯邦政府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 )以少數股權入股漢堡港一處碼頭這樁交易上採用的評判標準。由於有明確的條件,該碼頭的全部控制權仍屬於漢堡市和港口公司。多樣化以及加強我們自己的韌性,而不是保護主義和退回到自己的市場——這就是我們的立場,在德國、在歐盟。

在中德關係中,我們距離對等還十分遙遠,例如在企業准入、許可證、知識產權保護或法律確定性以及國民的平等待遇問題上。我們將繼續要求對等。如果中方在一些方面拒絕這種對等,這也不能不了了之。在同中國的交往中進行這樣的區分符合德國和歐洲的長期戰略利益。

4. 習主席今年年初在達沃斯說過:“世界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意味著也要允許和容忍矛盾。這意味著在相互交流中不迴避艱難的議題。這包括尊重公民和政治自由權、尊重例如在新疆的少數民族的權利。

台灣周邊的緊張局勢令人擔憂。同美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我們遵循一個中國政策。但這也包括對現狀的改變只有在和平及相互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我們的政策旨在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和平解決衝突、保護人權和少數群體權利以及自由公平的世界貿易。

5. 當我以德國聯邦總理的身份訪問北京時,我同時還有一重歐洲人的身份。這不是說代表整個歐洲發言——那樣做會是錯誤的、也是冒昧的。而是說德國的對華政策只有根植於歐洲的對華政策中才可能成功。

因此,在我出訪前,我們同包括馬克龍總統在內的歐洲夥伴以及我們的跨大西洋夥伴進行了緊密協商。歐盟準確描述了中國作為 “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對手”的這三重角色,而對手及競爭的元素近年來無疑是增加了。我們必須通過擁抱競爭、認真對待作為製度性對手的後果並在我們的政策中對之加以考慮來應對這一現狀。同時,也要探索在哪些方面合作仍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畢竟,世界需要中國——比如在抗擊如新冠這樣的全球性疫情方面。

在結束全球糧食危機、幫助重債國家以及實現聯合國發展目標等方面,中國也發揮著關鍵作用。沒有中國在減排方面的堅決行動,我們無法贏得抗擊氣候變化的這場戰役。因此,很高興看到中方在擴大可再生能源方面製定了高遠的目標。我將爭取中國與我們一道特別亦在國際層面為氣候保護承擔更多責任。我們清楚,在氣候友好型技術方面,我們亦處在競爭關係中——競爭最高效的產品、最巧妙的想法、對各自計劃最成功的實施。但前提是,中國不對我們的氣候友好型技術關閉市場。我們直面這場挑戰。因為缺少競爭往往也意味著缺少創新。而從中受損的將是氣候保護——到頭來也就是我們所有人。

對於上任以來首次對華訪問而言,這些是很多需要關注的內容。我們在符合雙方利益的地方尋求合作。我們不會對存在爭議的地方避而不談。這是德中兩國坦誠交流的應有之義。

line.png

德國總理訪華,這10個細節很不一般!

◎牛彈琴

2022/11/5

202245n02.jpg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11月4日,在中國外交史上,是一個不太尋常的日子。這一天,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最大的不尋常,自然是三個第一:

這是朔爾茨上任以來第一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他是我們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

他也是疫情三年來第一個訪華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外交無小事,細節很重要。

完全個人觀點,至少10個很值得玩味的細節吧。

細節一,政治魄力。

根據新華社通稿,在和朔爾茨會談時,習近平主席說了這樣一句話:中德關係發展到今天的高水平,離不開中德幾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政治魄力。

他接著說: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週年。50載歷程表明,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鑑、合作共贏原則,兩國關係的大方向就不會偏,步子也會走得很穩……

請注意關鍵詞:高瞻遠矚、政治魄力。

這些話,值得細細體會。

但我總覺得,朔爾茨這次訪華,而且創下這麼多第一次,本身就是一個有政治魄力的舉動。

在西方的輿論大環境下,你說他有沒有掣肘?有沒有壓力?有沒有顧慮?

肯定也是有的。

但權衡再三,還是毅然前往,這就是一個政治家的判斷力和魄力。

細節二,施密特的一句話。

外交藝術,有時就體現在具體一句話或一個動作上。

很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根據新華社通稿,中國領導人告訴朔爾茨:政治互信破壞很容易,重建卻很難,需要雙方共同呵護。

他接著說:我很欣賞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一個觀點,“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別”。

什麼意思?

以前中德是很有政治互信的,默克爾總理幾乎每年都要訪華,每次訪華,除了到北京,還必定要去另一個中國城市,了解一下中國的變化。

但施密特、默克爾等人之後,其他德國政治家呢?

政治互信破壞容易,重建卻很難。

確實是切中肯綮,尤其是施密特的那句名言,直接說“我很欣賞”,這就是中國人的外交藝術。

這樣的話,相信朔爾茨聽得肯定也是心有戚戚焉。

202245n03.jpg

細節三,共同抵制。

抵制什麼?

抵制陣營對抗、泛意識形態等乾擾。

坦率地說,這其實正是一些西方國家當下的誤區。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折騰他們,但一些西方人總喜歡對中國搞陣營對抗,最後一定要把朋友搞成敵人;總想搞泛意識形態,其實就是莫須有羅織罪名。

所以,中國領導人告訴朔爾茨:中德雙方要始終從戰略高度把握兩國關係大方向,以建設性態度追求最大公約數,以開放心態促進務實合作,既不自我設限,也不好高騖遠,為兩國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他並且說,中國對德政策保持高度穩定性連貫性。

確實,中國還是原來的中國。那德國呢?

這就是他接下來的一句話:希望德方也奉行積極對華政策,實現兩國互利共贏。

這應該得到了朔爾茨的強烈共鳴。

所以,他也告訴中國領導人:德方反對搞陣營對抗,政治家有必要為此負起責任。

細節四,那個第三方。

新華社的通稿,有些話很短,但如果細細品味,內涵很豐富。

比如,中國領導人對朔爾茨說的這句話:中方始終視歐洲為全面戰略夥伴,支持歐盟戰略自主,希望歐洲穩定繁榮,堅持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

在這個世界上,哪個大國最希望歐洲穩定繁榮?

我想,排第一位的,肯定是中國。

至於第三方又是哪個?

請注意,這還是一個能讓歐洲依附、受制的第三方?

我就不說了,你應該懂的。

所以,中國領導人說:形勢越是複雜困難,中歐就越要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對話合作。

歐洲,要加油啊。

202245n04.jpg

細節五,反對“脫鉤”。

一些西方政客,最近各種渲染中國威脅論,然後鼓吹與中國“脫鉤”,具體到德國國內,一些政客所謂“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但朔爾茨態度很明確,他告訴中國領導人:中國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經貿夥伴,德方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支持經濟全球化,反對“脫鉤”,願同中方繼續深化經貿合作,支持兩國企業相互赴對方開展投資合作。

請注意:不是敵人,不是對手,是夥伴。

事實上,來訪前朔爾茨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撰文指出,“我們不想脫鉤,不想與中國脫鉤”。

不僅不能脫鉤,而且還要深化合作,繼續當夥伴。

中國領導人也告訴朔爾茨: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中德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國,在變局、亂局中更應該攜手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貢獻。中方願同德方共同努力,構建面向未來的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推動中德、中歐關係取得新的發展。

也是夥伴,而且更要攜手合作。

很多鼓吹“脫鉤”的政客,可以休矣。

細節六,分歧和矛盾。

但德國和中國有沒有分歧?有沒有矛盾?

實事求是地說,肯定也是有的。這個世界,哪怕再親密的兩個國家,都存在著不同的國家利益,也難免會有一些政策分歧和矛盾。

有矛盾不可怕,世界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的展。

怎麼處理矛盾?

那就是加強對話。

所以,朔爾茨說了這樣一句話:德方也願同中方就雙方立場不一致的問題交換意見,增進了解和互信,努力穩定、鞏固和發展德中關係。

看央視的同期聲,朔爾茨在人民大會堂裡還說了這樣一段話:“值此德中建交50週年之際,我們相聚在這裡。我很高興在這裡與您對話。”

他還回憶起往事:“我還記得在擔任漢堡市長時同您的交流。我在擔任財政部長時也到訪過北京。我們在這裡對雙方關心的所有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涉及雙邊關係,以及進一步推動雙邊經貿關係發展。”

這才是一個大國和大國政治家的格局。

202245n05.jpg

細節七,烏克蘭危機。

看新華社報導,有很大一段,是講兩位領導人談到了烏克蘭危機。

中國領導人指出:中方支持德方、歐方為勸和促談發揮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

具體來講,在當前形勢下,他提出了國際社會的“四個共同”:

1,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呼籲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盡快開展直接接觸,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

2,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

3,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防止國際能源、糧食、金融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甦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財政穩定;

4,共同為危機地區的平民過冬紓困,改善人道主義狀況,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如果我沒弄錯的話,這“四個共同”是一個新的提法,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也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路徑。比如對核危機的高度警惕,相信這樣的主張,俄羅斯不會反對,肯定更說到了德方的心坎裡。

從中國和德國來說,肯定都希望這場危機早日結束。尤其對德國,危機的後果已經夠嚴重了。

細節八,合作領域。

哪些中德合作領域?

通稿中說得很散,但仔細研讀,還是可以看出端倪的。

比如,中國領導人對朔爾茨說:雙方要繼續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在拓展傳統領域合作潛力的同時,激活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化等新領域合作活力。

他還說:中方願同德方、歐方繼續深化航空合作,並就新冠肺炎防治開展交流合作,圍繞綠色發展、生態環保等課題加強交流互鑑,推動人文交流。

請注意這些領域: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化,還有,航空、疫情防治、綠色發展、生態環保、人文交流,等等等等。

當然,這都是點到的,還有很多沒點到的,對中德來說,都是大有可為。

細節九,企業家天團。

這個大家也都知道了,雖然訪問時間很短,但朔爾茨帶來了一個超豪華的企業家天團。

這個代表團包括了大眾、寶馬、西門子、阿迪達斯、拜耳、德意志銀行等眾多中國民眾熟知的德國品牌。

而且,根據德國《商報》披露,當時100多名德國企業家申請隨行,但沒有那麼多位置,最後朔爾茨選擇了這12名德企掌門人。

為什麼這麼熱心?

還是因為中國良好的營商環境,因為中國龐大的市場。德國工商總會總幹事長馬丁·萬斯萊就直言,脫離中國將導致德國失去繁榮。

數據是很直接的:中國已連續六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2021年,德國從中國進口額比2020年增長20.8%;對中國出口額比2020年增長8.1%。

另外,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數據,僅今年上半年,德企在華投資就達到創紀錄的100億歐元。

這樣的中國,德國企業為什麼要脫鉤?脫鉤受益的是誰?

202245n06.jpg

細節十,沒帶馬克龍?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了。

按照路透社披露的信息,當時法國總統馬克龍還建議,他和朔爾茨一起去北京,但朔爾茨婉拒了這一提議。

具體是不是有這麼回事?

我不知道。

是不是有點挑撥離間的味道?

我也不知道。

但西方媒體披露了出來,而且很多人覺得,德國就應該這樣做。

那就很值得玩味了。

至少還是說明了一點,雖然德國國內外有一些壓力,但朔爾茨還是展現了一個政治家的決斷力,當然,這更顯現了當今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市場吸引力。

一個欣欣向榮的中國,一個充滿機遇的中國,哪個國家不希望多合作呢?

這一次秋季外交,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坦桑尼亞總統哈桑接連訪華,然後就是朔爾茨,高密集度的來訪,也顯現了中國的外交藝術。

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朔爾茨之後,我總覺得,不排除其他西方國家領導人絡繹來華,包括但不限於馬克龍;當然,有來就有往,我們的領導人肯定也會走出國門,去對方國家走走看看。

這個世界,求同存異很重要。所謂脫鉤,所謂對抗,滿足的是政客的私利,損害的卻是大眾的福祉,這應該也不是世界的主流。

儘管對這種逆流,我們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line.png

德國總理回國後披露這才是他訪華的最大收穫

◎牛彈琴

2022/11/7

202245n03.jpg

資料圖

德國總理朔爾茨很忙,非常忙。

訪問北京後,專機回到柏林,已經是凌晨2點45分,但幾個小時後,他就精神抖擻出現在社民黨的大會上,參加黨內政策討論,向大家報告這次訪華的成果。

之所以這麼趕,因為他很清楚,這次歷史性的訪問,創下了三個第一: 這是他上任後第一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他是我們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他也是疫情三年來第一個訪華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但他也很清楚,這是一次很“冒險”的旅行。因為在德國內外,爭論非常激烈,商界自然強烈支持,但一些政客各種指責,認為朔爾茨缺乏外交頭腦,某些西方國家眼光也異樣,對他各種施壓。朔爾茨最後是力排眾議,帶隊去了北京。

成果如何?

這關係到他的威信和政績,也關係到德國的國家利益。

朔爾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中國領導人和我都明確宣布,這場衝突中不可使用核武器,這是我此次訪華行程中“最大的收穫”,“單憑這一點,這趟旅行就是值得的。”

請注意這句話:“單憑這一點,這趟旅行就是值得的。”

朔爾茨很滿意。

當然,這是德方的說法,中方怎麼說呢?

看新華社的通稿,介紹中國最高領導人與朔爾茨會見時,相當長一段,是講兩人談到了烏克蘭危機。

中國領導人指出:中方支持德方、歐方為勸和促談發揮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

具體來講,在當前形勢下,他提出了國際社會的“四個共同”

1,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呼籲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盡快開展直接接觸,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

2,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

3,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防止國際能源、糧食、金融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甦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財政穩定;

4,共同為危機地區的平民過冬紓困,改善人道主義狀況,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我當時就分析說,這“四個共同”是一個新的提法,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也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路徑。

尤其是第二條,對核危機的高度警惕,相信這樣的主張,俄羅斯不會反對(普京就有明確的表態),肯定更說到了德方的心坎裡。

畢竟,烏克蘭危機是當下歐洲最大的危機,也是德國當前最頭疼的問題,核危機一旦爆發,整個歐洲都將面臨災難,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災難。

所以,朔爾茨回到國內,認為自己最大的成果,就是中德的這個共識,他甚至斬釘截鐵說出了這句話:單憑這一點,訪問就是值得的。德國總理回國後披露這才是他訪華的最大收穫

202245n07.jpg

很有意思的是,按照德國媒體的報導,回到德國後,朔爾茨還和拜登通了電話,通報了他這次訪華的行程,重點之一,也是談到了這個重要成果。

美方怎麼表態?

按照德國方面的說法,拜登和朔爾茨都對中方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的說法表示讚賞。

哪怕曾施壓朔爾茨別訪華的美國,現在也挑不出毛病來,還必須讚賞朔爾茨和中方的態度。

既然是“單憑這一點”,那顯然,成果也不是“僅僅這一點”。

在經濟成果上,朔爾茨說:“我們將繼續與中國進行經濟交流……但同樣清楚的是,我們將做好準備,隨時應對任何有困難的情況,無論是從現在開始的10年以後還是30年以後。”

外界注意到,朔爾茨這次訪華,身後是一個超豪華的企業家天團。

大眾、寶馬、西門子、阿迪達斯、拜耳、德意志銀行等,幾乎德國最知名的品牌負責人,這次都來到了中國。

競爭還非常激烈。初選階段有100多名德國企業家申請隨行,但沒有那麼多位置,最後朔爾茨選擇了這12名德企掌門人。

為什麼這麼熱心?

還是因為中國良好的營商環境,因為中國龐大的市場。這些企業家的態度很明確,德國不能沒有中國,不能和中國“脫鉤”。德國工商總會總幹事長馬丁·萬斯萊就直言,脫離中國將導致德國失去繁榮。

所以,這次在北京,朔爾茨很明確地告訴中國領導人:中國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經貿夥伴,德方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支持經濟全球化,反對“脫鉤”……

請注意:不是敵人,不是對手,是夥伴,反對“脫鉤”。

利益就在那裡擺著,誰“脫鉤”誰傻。

202245n06.jpg

最後,怎麼看?

還是簡單三點吧,完全是個人看法。

第一,經貿不是大國的全部。

我們今天談中德關係,更多是談經貿,中國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這些都不假,但在當下的國際氛圍中,對兩個大國來說,經貿很直接,但也不是全部。

尤其是在當下,德國也是整個西方,最關注的是安全,是烏克蘭危機尤其是核危機。所以,訪問回去後,朔爾茨最興奮宣講的,是中德在核危機上的共識。

安全,這才是德國最大的痛點。這也提醒我們,經貿是基礎,但其他層面也不容忽視,我們也有很大的空間、很多的牌。

第二,客觀提高了德國的國際地位。

德國是一個經濟大國,但談不上政治大國。所以,在很多問題上,我們看到,德國祇能對美國亦步亦趨,甚至在歐洲事務上,法國走在更前面。

但這次訪問,中方明確:支持德方、歐方為勸和促談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和德國都反對使用核武器……這種表態,客觀上提高了德國的國際地位。

是德國在努力奔走,是德國在取得成果。以至於反對朔爾茨訪華的美國,在這一點上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之所以朔爾茨婉拒馬克龍一同去中國,看來還是有一點原因的。當然,這一點是我猜的。

202245n08.jpg

第三,朔爾茨這個人不簡單。

不像馬克龍那樣能言善辯,更不如約翰遜那樣個性張揚,他就是一個鄰家大叔的模樣。作為一個聯合政府的總理,朔爾茨在德國政壇確實也有很多掣肘,德國外長是綠黨領袖貝爾博克,在很多政策上就喜歡跟他唱反調。

但在關鍵問題上,朔爾茨卻能力排眾議,明確反對與中國“脫鉤”,這才有了這次歷史性的訪華,確實也有一點“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所以,在和朔爾茨會談時,根據新華社通稿,中國領導人說了這樣一句話:中德關係發展到今天的高水平,離不開中德幾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政治魄力……

他並且說:我很欣賞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一個觀點,“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別”。

以前的施密特、默克爾肯定都有魄力,現在就看朔爾茨了。

我之前就說,朔爾茨這次訪華,在西方的輿論大環境下,你說他有沒有掣肘?有沒有壓力?有沒有顧慮?

肯定也是有的。

但權衡再三,還是毅然前往,這就是一個政治家的判斷力和魄力。最後,成果豐碩。其中一點,就值了。

另外,朔爾茨出行,我看到,他總喜歡拎一個包,不僅自己親自拎,而且這個包還挺舊的了。

拎包的朔爾茨,確實很大叔,但很不簡單。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