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

隔世尚能有知音:緬懷張春興教授 ☆來源:心學復興

♦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5/7

文 | 陳復 

張春興教授是教育心理學領域的大師,跟吾師韋政通教授係長年交往相知甚深的學術同道,共同參與《中國論壇》的編輯委員會,韋政通教授主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張春興教授主編《張氏心理學辭典》,兩人各有「一中一西」與「一哲一心」的對比特質,都在動蕩的台灣政治環境中沈潛耕耘學術不輟,可謂交相輝映。兩位學術前輩都已作古,典型在夙昔,經由張春興教授關門弟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劉威德教授引見,後來我更得識張春興教授的女兒張修然女士與女婿劉永仁先生,彼此時相往來,劉威德教授與我本系知交,兩人都在各自任教的大學擔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平日素喜書法與古琴,都在經營磨課師這種虛實整合的科技教學課程,兩人相知甚深,常天南地北暢談古今事,兩位前輩學人當年的因緣迭加成為我們後繼學人的因緣,更讓我深感人生充滿著奧秘。 

202125f01.png

陳復教授(左三)、黃光國教授(一排右二)與劉威德教授(左二)、張修然女士(右一)、劉永仁先生(二排右一)聚餐(作者提供)

202125f02.png 

張春興教授在家中書房(張修然女士提供)

我當年雖然未與張春興教授得識,然在學習心理學的道路上,我如自承系張春興教授的私淑弟子,相信修然姐與威德兄都不會反對我這種滿懷孺慕與景仰的心情。且不說吾師黃光國教授與張春興教授都係心理學本土化的開先河人物,兩人在心理學領域有著深刻交流,更在台灣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都有著不同意義的參與,黃光國教授對張春興教授晚年面臨教改的亂象深有所感,頗能領會張春興教授後來為何會選擇急流勇退不問世事的心路歷程。張春興教授本係自由派知識分子,卻發現台灣教育改革已逐漸淪為本土派人士挾持自由派觀點來打擊師範體系,並將師範體系直接等同於黨國體制,再將黨國體制跟中華文化劃上等號,使得其已變成本土派眼中要消滅的「三合一敵人」,張春興教授對此不能認同,寧可做出傳統讀書人「文章千古事」的抉擇,著書立說留待於後世公斷。

202125f03.png 

張春興教授1999年在桂林開會與胡佛、黃光國(張修然女士提供)

何謂留待於後世公斷呢?張春興教授面對校園瀰漫著民主化的聲浪,卻導致教師不再有傳統教導學生的權威;且教育普及使得學生個別差異加大,素質良莠不齊,教師很難個別對症下藥;更加上社會已喪失尊師重道精神,教師的教學不易獲得家長合作與社會支持,教學效果很難顯現,他主張從事教育心理學要有「三化取向」,意即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對象全人化與研究方法本土化,尤其針對第三點,他覺得國民教育階段的學生,均係來自各地區未經選擇的當地學生,其中因家庭背景不同而分別具有順教育、缺教育或反教育的三類特質,學校應該配合其不同條件來施教;猶如農人耕作必須配合當地的水土與季節這些條件來種植一般。教師尤其應該研究各類學生的不同需要與問題,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成「二教合一」,幫忙學生髮展其不同特質,解決各自的學習問題。

 202125f04.png

張春興教授1971年在中國論壇開會(張修然女士提供) 

我很驚訝於張春興教授雖然很快就退出參與教育改革的第一線工作,卻依然持續關注著教改的成效,並在民國八十三年(2004)撰寫〈教育的理想與現實——十年教改成效不彰問題之檢討〉一文,當時他已一針見血回答「誰該為教改失敗負責」的問題,他覺得真正該為教改失敗負責者只有李遠哲院長本人。李遠哲是傑出科學家,但絕不是適任的教育家,其違反行政倫理,在教育部上面設置教改會,並在其結束後依然強行干預教育政策,使得教育部喪失自主性;更嚴重者在於他欠缺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素養,依據張春興教授觀察,教改會結束時所提出的《總諮議報告書》,該報告書中看不到任何具有學術深度的教育思想;面對複雜的教育問題,李遠哲一直採取「鬆綁」的辦法來作為解決處方,殊不知教育問題涉及復雜的人性,不可能採取環境控制的科學研究取向來簡化辦理。

我個人感覺到:張春興教授並不接受當時台灣正在發展的本土化,其內容隱含著去中國化的思潮,但他不想浪費精神與人辯論,直接用行動來從事海峽兩岸心理學的整合工作。他歷時十年編纂《張氏心理學辭典》,卻在該書發行大陸簡體版後,發現實際層面尚有使用的困難,不惜重新撰寫這部辭典,盡可能使用合於兩岸讀者習慣的中文語詞與中文語法,企圖採取明確精準的文字來撰寫詞義,裨益將外來的心理學知識中國化。更重要者,張春興教授希望結合兩岸的各項資源,由兩岸學者聯合撰寫一套包括心理科學領域中各科新知且具學術水平的叢書,並由兩岸出版家投資合作,既可使得大陸著名心理學家的心血結晶獲得流傳,促使中國心理科學在承先啟後的路上繼續發展,更經由繁簡兩種版本的印刷與發行,讓海峽兩岸的心理學領域學者都能閱讀,裨益於學術文化的交流。

202125f05.png 

張春興教授金鼎獎致辭(張修然女士提供)

因此,儘管當年張春興教授刻意無視於島內與兩岸正面臨著各種風起雲湧的變局,但他藉由自己親身的學術實踐,中國已經在某種意義裡獲得他心中的統一了。這不由得讓我回想起修然姐寄給我有關張春興教授離開大陸前後撰寫的《旅人手記》,我讀著字裡行間流露著的無奈與淒苦,看著他面對戰亂動盪,東北全面淪陷,山東岌岌可危,他不惜離鄉求發展,辭別母親、妹妹與師長,跟著國防醫學院一路由北平撤退到上海,最後抵達台灣。這種見證內戰導致的家破人亡與顛沛流離,使得張春興教授對於中國的未來,有著永難忘懷的使命感。或許他個人不能理解台灣社會為何能如此輕易放下整個中國的苦難,但他肯定不能拋下那些年輕歲月與死亡擦身而過的經驗,才會願意在退休後積極到大陸各高校講學不綴,從整合兩岸心理學語彙與觀念的角度來從事兩岸的和解共生。

202125f06.png 

陳復教授(中)與張修然女士(右)(作者提供)

 202125f07.png

陳復教授(中)與張修然女士(左)(作者提供)

其實,張春興教授是華人本土社會科學領域的先行者,他有著嚴謹的心理學意識,卻早已意識到我們不能再全盤西化,希望能改變心理學異質化的現象,其深耕於教育現場來完成心理學本土化,並提出自己正在發展的觀念與作法,令我深感敬佩,經由我提名推薦給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的第一屆思源學者遴選委員會並獲得通過,張春興教授在過世六年後,榮獲思源學者的榮銜,這是社會科學領域的終身成就獎,頒獎當天由劉威德教授代表領取。這或許對於張春興教授本人而言,早已絲毫不影響他實至名歸的學術聲望,卻像徵著至關緊要的學術傳承,正因有這些大師級前輩學人的耕耘,我們後繼者的奮鬥才能有所本,不至於漂泊失依。即使已隔世,風簷展書讀,都能成為忘年的知音。過年期間,修然姐請我到張春興教授家裡閱讀其生前的書信、公文與著作,我再三咀嚼,不禁長嘆哲人典型在夙昔。張春興教授可謂惠我良深,希望後世學者依循其開闢的山路,站在其已登上的山頂眺望,讓我們繼續來完成複興華夏學術的下一座高峰。

【視頻】張春興教授榮獲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思源獎劉威德教授代領獎致答詞

編輯:王學安 | 審核:劉莞

 

作者 | 陳復

202102b01.png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臺灣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創會理事長,曾任臺灣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兼生命教育研究室召集人、教育部高中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致力於宣導心學復興中華文化。

 202119m01.png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