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品方

從杭州百年變遷的桑海滄田,深刻認識何謂一個中國和國家安全 ☆作者:關品方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5/1

杭州是一座江南名城,吳越王錢鏐於大約1100年前開始興建到具城市雛形,尤於農田水利建設。這裡有著名的西湖,堪稱全世界唯一。騷人雅士的文采風流,氛圍流淌其中。南宋時期有兩句詩 : 薰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皇帝到這裏也就留下來了,樂於偏安江左。

本人幾天前又到杭州,入住西湖國賓館。從2013年到如今,因為工作的關係,在疫情前差不多每個月都來杭州,對這座江南名城十分熟悉。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華的步伐 加快。東北淪陷,全國人民號召奮起抗日之聲此起彼落,遂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國共斡旋的結果,最後和平解決。蔣介石同意停止剿共,國共雙方二度合作,聯手抗日。12月31日,張學良陪同蔣介石飛返南京。國共隨即開始談判,研究合作細節。中共方面派出周恩來於1937年3月 來到杭州,和蔣介石自西安一別之後,再次會見。蔣周兩人早在1924年廣州黃埔軍校始創時期已經熟識。當年蔣介石是校長,周恩來是政治部主任。兩人分別是37歲和26歲。 

3月24日,周恩來來到杭州西湖邊上的風起路622號,那是一座民國建築,名為柏廬。這個國共會談十分機密,留下的歷史材料特別少,而且幾番更改會談地址,包括煙霞洞和白雲山館。當時蔣介石下榻於澄廬,是整個談判的指揮中心。柏廬曾經先後做過浙贛(浙江和江西)鐵路局局長杜鎮遠和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的官邸,當年是杭州鐵路的招待所。周恩來和國民黨的代表張沖就在那裏談判國共聯合抗日的具體安排。在這次談判中,周恩來向蔣介石重申了中共方面關於國共合作的原則和主張,表達了中共願意與國民黨合作抗戰的巨大誠意。 

由於國共宣佈合作抗日,日本軍國主義者急了,大本營決定加快進攻中國的步伐,內部文件曾經提出,戰端啓動後要在三個月之內滅亡全中國,於是積極籌劃侵華,遂有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撫今追昔,76年倏忽過去,海峽兩岸阻隔亦已73年,國共三度合作無期。 

遙想當年,為了全面抗日,交通建設十分重要。為了衛國禦敵,在華東有兩條國防鐵路於1931年東三省淪陷後迅速籌劃開建。無數愛國者為此拋頭顱灑熱血,加入了蘇州和嘉興之間以及南京和江西之間的鐵路建設。杭州緊接南京,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了加強與南京的聯繫,決定把杭江鐵路和滬杭甬鐵路擴展為浙贛鐵路。但橫亙著的錢塘江成為鐵路建設的莫大障礙,影響全國抗戰的整體佈局。於是決定在錢塘江上建一條跨江大橋。當年在江上建橋最缺的就是技術工程師,遲遲未能定下方案。經過多方物色人選,最後決定任命茅以升為工程署署長,羅英為總工程師,負責大橋的勘測設計。1934年動工,1937年11月17日建成通車。同年12月23日為了阻斷侵華日軍直逼南京,大橋僅運作了36天,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大橋,由中國人在自己手中主動炸毀。抗戰勝利後, 1948年5月成功收復通車直到今天。錢塘江大橋歷經戰火洗禮的百年滄桑而屹立不倒,見証着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在旁邊就是有名的六和塔, 在書劍恩仇錄裏面,紅花會的當家大戰乾隆皇帝的貼身侍衛張召重。到華東旅遊的,估計都曾經在此打咭。 

抗日戰爭長達14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全國抗戰形勢十分嚴峻,中國有亡國的危險。日軍意圖速戰速決,1937年8月13日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日軍派出大量先進戰機空襲南京和上海,狂轟濫炸,我國軍民猝不及防,死傷枕藉,對我國江南的大好山河造成嚴重破壞。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同年12月,在杭州郊區的莧橋航校建成,當地的機場是中國空軍的主基地。莧橋地處滬寧杭的要塞,八一三淞滬抗戰時,成為日本首先要拿下的目標。當年日軍有航空兵中隊91個,飛機2625架。中國只有空軍中隊31個,飛機600架(其中作戰飛機305架)。當時不單止硬件設施趕不上,空軍飛行員及指揮作戰軟件亦相差極大,不但於民間躲避空襲的國防教育,空軍的後勤戰爭動員和兵員培訓素質等方面都無法和處心積累久矣的日軍相提並論。空戰一旦啟動,日本橫掃千軍,中國全軍覆沒,在预期之內。由於空戰在即,戰況對中方極為不利,為了保家衛國,當時的國民政府國防部航空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重新佈署戰鬥,就在8月13日當天下午2時下達了空軍作戰第一號令,從此開始八年慘烈的空中抗戰。在這過程中可歌可泣的壯懷激烈,詳細情況今天不在這裡多說。 

1937年7月26日,杭州浙江圖書館孤山分館召開緊急會議,由 浙江省圖書館館長陳訓慈主持。陳訓慈是蔣介石秘書長陳布雷的親弟,當年還兼任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 七七事變後形勢空前緊張,平津淪陷後,日軍大舉進攻華北,更即將進攻上海,人心惶惶。在華東抗戰已是指日之間的事,無法避免。和談?休想。當天會議的主題是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內的四庫全書真本應怎樣搬遷。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在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包括經史子集四部,3461種書目,79039卷,總字數接近10億,是中國文化的超級大典,為後世中外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極其完善的文獻資料。中國在文史哲理工農醫七方面,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文化源頭和民族血脈。四庫全書現存有四部,其中文淵閣本現在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另有三部分別藏在甘肅,北京和浙江。七部藏本之中,其中三部因為日本侵華戰爭而散佚遺失,已不復存在,令人扼腕歎息。 1937年7月26日當天,古藉部主任夏定域建議把四庫全書搬遷到富陽漁山石碼頭村他的老鄉趙坤良家。當年趙坤良是東南日報主編,家中宅地廣闊,方便存放,又位於鄉間野地,不容易被日軍發現。 

杭州西湖畔的北山路上有西泠印社,當年 葉秋生為了搬遷西泠印社裏面的文物珍藏,曾經發揮極其重大的作用。1937年8月14日,日本轟炸機空襲杭州莧橋空軍基地,杭州硝煙四起,百姓倉惶逃避。濃妝淡抹都相宜的西湖,在戰火之下黯然失色。10月26日,日軍從杭州灣登陸,先是攻陷上海,然後分兵進軍杭州,日軍鐵蹄臨近。西泠印社的文物由葉秋生主持,分散搬遷到大後方。本人昨天再度重遊西泠印社,感念前人的篳路藍縷,不屈不撓,全民抗日,終抵於成。這種浩然剛毅的民族氣節,在春寒料峭的西湖水面,拂柳垂楊飄逸,心志充盈胸臆。沉思前事,令人嘆喟。 

杭州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發生在1972年2月。尼克松 到訪中國,在北京和毛澤東見面之後,由周恩來陪同到杭州,入住現在的西湖國賓館一號樓。在一號樓前的八角亭,周恩來和基辛格就中美雙方計劃要在上海發表的聯合公報進行最後階段的談判。其中最重要的三點就是美國一定要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要和中華民國斷交,要從台灣撤軍。有關一個中國的原則,如今全世界都知道的,談到中國時所謂海峽兩岸,指的是被台灣海峽分隔的中國大陸和台灣寶島的兩岸中國人民。海峽兩岸這個說法正是在八角亭誕生。當年中美聯合公報能否達成協議,到達關鍵的協商時刻。雙方最大的難點就是有關台灣地位問題。中方態度十分明確,在公報中不能提一中一台,更不能提兩個中國。為此雙方僵持不下。當年美國仍然與中華民國維持外交關係,在台灣駐有美軍。中美雙方的代表,中方是周恩來和喬冠華,美方是尼克松和基辛格。他們來到杭州後在西湖國賓館(當年仍稱為劉庄)繼續談判協商。公報第二天就要在上海發表了,喬冠華和基辛格二人談到凌晨,仍僵持不下。眼見黎明將至,八角亭外湖水連天,一條長堤橫亙湖水之中。基辛格遠眺眼前朦朧可見的西湖長堤,詢問長堤是誰修建。喬冠華回答那是宋朝杭州市長蘇軾主持修築的,所以叫做蘇堤。基辛格問 : 蘇堤東邊是西湖,那麼西邊是什麼呢?喬冠華回答 : 西邊也是西湖。基辛格認為兩邊都是西湖,我們何不就說 "海峽兩岸的中國人" ? 最終 "海峽兩岸的中國人" 這個說法經請示周總理後得到肯定,最後也被尼克松認可。於是海峽兩岸這個詞從此廣為人知一直到今天。 

從1972年尼充松訪華到今天,或者更準確地說,從1894年甲午戰爭到今天,甚至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今天,國家主權,民族獨立,國家安全,國防安全等方面,其實就在中國人民身畔,離開我們毫不遙遠。世界並不太平。自從兩岸分隔以來,73年過去,一直以來妨礙兩岸和平統一,從中作梗的就是美國以所謂第一島鏈圍堵中國 的霸權政策,意圖將全世界人民臣服在其腳下,自訂規則要求他人遵守,美國自己處於超然地位,做什麼都得,其他人就不可以。現在是時候港人重新認識時局,關注全球動盪的國際形勢,看到不安寧的一面,威脅到國家發展建設和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面。 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意義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應該從歷史上的人與事,具體而微,有血有肉地認識和理解,才能夠有真正的文化和人心回歸的覺醒,才能夠對一國兩制有充分深刻的認識。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