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會更好》是一首1986年的歌曲。傳唱的當時,台灣在政治上正準備開放探親、解嚴、解除黨禁報禁,走向全面民主化,在經濟上也是個台灣錢淹腳目的美好年代。這首歌歷久彌新,即使這30多年來,面對種種困難與挑戰,人們總是希望透過這首歌,期盼明天能夠更好。
賴清德520上任,他終於可以在就職演說中以總統的身分抒發了他內心長久的信仰,這是他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分離主義的「台獨」從此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成為未來4年的國家定位。
賴清德不只宣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更明確地表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國」也是互不隸屬。這樣的論述符合民進黨長期以來「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去中國化的立場。從政治來說,這是台灣或中華民國與中國的徹底脫鉤,不再有任何牽連;但從憲法來說,賴已把賴政府弄成一個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偽政權」
在賴清德的思維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中華民國不再是中國,台灣也不再屬於中國,台灣熱愛民主自由和平,但是「中國」不尊重台灣的主權,時時想著要以武力「併吞」台灣,所以所有責任都在「中國」,只要「中國」願意承認台灣的主權,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而在「中國」仍對台灣有領土野心的狀況下,台灣就要與民主同盟國家結合,努力備戰,與「中國」對抗到底。
或許在低政治的兩岸關係中,如觀光交流,賴清德願意收起他那強硬面孔,但那也是在「兩國關係」,而非「兩岸關係」的思維中,處理兩岸的民間交流。
賴清德的抗中思維在立法院的朝野衝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明明是一個單純的國會改革方案,民進黨的總召柯建銘卻聲稱「習近平占領主席台」。同樣內容的方案,民進黨推動可以,但國民黨就不可以,是因為國民黨的改革是將習近平的力量引入立法院,因此,民進黨是在「抗中保國會」。
這與當時德國希特勒以意識形態架空或破壞國會如出一轍。以捍衛台獨為核心的「抗中保台」作為,已經從立法院開始,未來4年將會擴散與滲透到台灣各個角落。有評論者認為,民進黨的納粹化已經開始,這絕非空穴來風的警言。
反核與台獨是民進黨的兩張神主牌,賴清德自然緊握。在520之前,媒體還在討論,賴會否在核能議題上鬆動。近日賴已明確地表示「非核家園目標不該走回頭路」,賴任命的行政院長卓榮泰也直言「非核家園是一種價值」。當反核與台獨都成為價值時,這就已經不是公共政策的範疇,未來4年不需要再期待賴會轉向,他現在想的是如何堅持貫徹他的價值信仰,與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與人民的福祉生活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賴清德的就職講稿得到美國官方的事前認可,因此,賴的台獨宣告也等於是美國的默許。為強烈遏制中國大陸,美國需要台灣這張牌。一個願意挑釁北京的賴清德正符合美國的戰略需要。賴在堅定宣示台獨立場後,面對北京已無任何緩衝的退路,而只能選擇完全依附美國。美國如果需要一場兩岸的軍事衝突,讓台灣扮演烏克蘭的角色,美國隨時可啟動,賴清德也必須完全配合。如果美國認為出賣台灣更符合美國戰略利益,就把責任往賴的台獨立場一推,不再負責任,而且還能向北京賣個好價錢。
賴清德主政下未來4年的台灣,明天不會更好。一個憲法上的「偽政權」,一個拿「抗中」作為壓制台灣自由民主理由的政權,一個以意識形態價值觀來決定台灣未來的政權,一個把台灣人民命運交給美國的政權,如何能夠給台灣帶來美好的明天?
《明天會更好》已成絕響。現在擔心的是,賴清德的台灣,還有沒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