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周報

故人到訪星海故里,在番禺搭建起中哈兩國友誼之橋(下) ☆作者:何洋

♦ 本篇文章轉載自 微信。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中哈首部合拍電影《音樂家》

6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哈薩克總統納紮爾巴耶夫共同接見了中哈首部合拍電影《音樂家》主要演職人員並觀看電影片花。

201826h01.jpg

電影講述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的友誼

故事的主人公是兩位音樂家,一位是番禺人民耳熟能詳的音樂家冼星海,一位就是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電影講述了中哈友誼的動人故事。

201826h02.jpg

拜卡達莫娃表示,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已經架設起中哈兩國傳統友誼的橋樑,她與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延續著這份友誼,她希望在新時代,兩國的年青人能傳承這種友誼,沿著前輩的足跡,讓中哈傳統友好世代永存。

201826h03.jpg

“留下來吧,這就是你的家” 冼星海回國受阻

拜卡達莫娃回憶,當年,冼星海受委派,化名“黃訓”,遠赴莫斯科為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紀錄片製作停頓。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國受阻,1942年底輾轉抵達哈薩克阿拉木圖市,打算從那裡回國,但也未果,就滯留在了阿拉木圖。

“音樂家之間特有氣質的吸引”

拜卡達莫娃父親下班去買菜,在馬路邊看見了正打算去集市找工作的冼星海,冼星海又黑又廋,提著行李箱一臉茫然。拜卡達莫夫與冼星海四目相對,“仿佛是音樂家之間特有氣質的吸引”,拜卡達莫夫上前詢問,但兩人語言也不通,即使這樣拜卡達莫夫還是一手牽著冼星海,一手提著他的行李,把冼星海領回了家。

所做一切僅僅是為了幫助一位陌生外國人拜卡達莫夫全家8口人擠在阿拉木圖一室一廚的小屋子裡,每天的糧食配給只有600克黑麵包,但仍為冼星海提供棲身之地。“留下來吧,這就是你的家!”拜卡達莫夫的母親將最大的床和最好的麵包給了冼星海,並通宵熬夜為冼星海縫製棉衣,以致滿手血痕,冼星海感動得流淚。

當年,在哈薩克收留外國人是要承擔非常嚴重的法律後果,可能因此丟掉工作甚至性命,但是拜卡達莫夫願意為此叫全家人改名換姓。這一切僅僅是為了幫助這位看起來無依無靠、惹人憐憫的陌生外國人。

“您知道有這種說法叫惺惺相惜、心心相映,他們之間就是這樣的友誼,既是兄弟,又是朋友,也是志同道合的同事。”拜卡達莫娃說。他們眼中的冼星海是一個善良、感恩、謙虛的人。

冼星海在阿拉木圖迎來創作新高峰在他們的幫助下,冼星海找到了家的溫暖,並很快在阿拉木圖站穩了腳跟,並迎來創作新高峰。在哈薩克的兩年多時間裡,冼星海始終保持愛國情操、革命理想和創作激情,《民族解放交響樂》《神聖之戰》和《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就誕生於這一時期。冼星海還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蹟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哈薩克人民抗擊法西斯,受到當地民眾廣泛歡迎。

番禺人民對冼星海發自內心的崇敬和熱愛

電影《音樂家》講述了當年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以音樂相交的故事。而今,中國歌手阿來與哈薩克著名歌手迪瑪希也建立起了這種關係,再次用音樂延續兩國的友誼。

201826h04.jpg

通過參加2018廣州星海(國際)音樂季活動,阿來深刻感受到了廣州及番禺人民對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崇敬和熱愛,“台下的觀眾不停的鼓掌,他們這是發自內心的,是為冼星海的喝彩與懷念。”他表示,十分榮幸能參與到紀念冼星海的活動中來,也十分高興能延續先輩們留下的足跡,在中哈友誼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826h05.jpg

(本篇完結)

 

相關閱讀: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