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周報

民間周報☆伯苓报丨全国政协常委、张伯苓先生嫡孙、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元龙先生在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暨西南联大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张伯苓研究会

本文轉載自 张伯苓研究会的 ⌈伯苓报丨全国政协常委、张伯苓先生嫡孙、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元龙先生在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暨西南联大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請來信或留言告知,我們將儘速移除相關內容。

热烈庆祝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0周年

 

   11月1日上午,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西南联大老校友与北大、清华、南开及云南师范大学四校师生代表齐聚北京大学,共同纪念西南联大取得的辉煌成就。

   全国政协常委、张伯苓先生嫡孙、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元龙先生出席了下午举行的西南联大精神研讨会。

 

 

 

张元龙先生在讲话中说:

 

非常荣幸受邀出席今天的纪念大会。联大校友是艰苦卓绝联大岁月的亲历者,是刚毅坚卓联大精神的践行者,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伯苓先生的亲属,向各位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美国,有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在中国,虽然不敢说先有西南联大,后有新中国,但是西南联大对新中国发展、成长的贡献,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

1935年,北京局势日益危急,清华大学首先秘密在长沙建校。1937年,七七事变,7月29日,南开被炸。庐山会议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未返京津,密商迁校事宜。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授函三校在长沙筹建长沙临时大学。其后,战争形势日趋恶化,临时大学师生继续南迁昆明,其中十一名教授带着四百余名学生一路步行走到昆明。1938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知学校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就在那个民族危机之际,三校师生肩负着民族的期望,在极其艰苦悲壮的条件下,建立起古今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学。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组西南联大后,在有着“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的情况下,为何能够“八年之久,合作无间”?首先在于三校师生有着“通家之好”的历史渊缘。这是三校合作的基础。以与南开的密切关系为例,蒋梦麟曾长期担任南开大学校董,参与南开大学的策划与发展。梅贻琦是私立敬业中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是伯苓先生的学生。此外,北京大学教授丁文江、陶孟和、胡适都曾担任过南开大学的校董,汤用彤、罗常培等人也曾在南开大学任教,陶孟和、江泽涵、吴大猷、钱思亮等都是从南开学校毕业的。清华的李济、蒋廷黻、李继侗、萧遽(遽,音“巨”)教授等都来自南开大学。

除此之外,三校对于办学救亡这一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使之能够置各校局部利益于度外,并且能够与抗战相始终。正如联大纪念碑碑文所记述的:“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

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三位校长作为联大常委,具有极宽博的胸怀与超拔的气概,有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器识与远见,尤其梅贻琦常年坚守在领导第一线,带领三校师生创造了共同拥有的教育生存空间,熔铸了共同体认的大学精神,树立了这座人杰地灵的永恒地标。

西南联大不仅仅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学校的联合,更是战时中国知识分子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联合,学术成果与民族复兴责任的联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绝徼移栽桢干质”,“尽笳吹,弦诵在山城”。这是联大师生书写的教育奇迹。

在这种特色融合的情境中,三校的宝贵校风得以弘扬。“学术自由”、“作风民主”是联大的办学灵魂,教师尽情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真正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境界。正如冯友兰为联大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句话,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引用,联大为后世留下的思想财富极为宝贵。

有一年联大校庆,师范学院院长黄钰生谈到:三校同仁在一起,工作和谐,应归功于三校具有如云、如海、如山的风度,即清华智慧如云,北大宽容如海,南开稳重如山。当时,联大训导长查良钊添上了“下联”:自然、自由、自在。自然,是求真,不贵做作;自由,是同善,不尚拘束;自在,是无求,有所不为。二位先生对三校精神传神的描述中可见融合后的联大精神,即如云、海、山的家国情怀和是真、善、美的人文情怀。

去年10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校园文化时,脱稿讲到大学的校训,充分肯定了四所学校的校训:北大、清华、南开和武汉大学。这些校训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其中北大、清华、南开的校训与“刚毅坚卓”的联大校训一脉相承。“刚毅”一词来自《礼记》:“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刚毅有如此者。”今天,我们再次缅怀西南联大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的精神传统,对当前中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富有现实意义。大学的使命,除了传播知识、启迪民智,更重要的,是要为中华民族培养出,能够为之求生存、求发展,并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栋梁之材。

我认为,这正是被西南联大继承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精神。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屡遭外辱,并几经异族入主,结果是可以亡国、从未灭种,总能在磨难中生存、在烈火中重生、在毁灭中崛起。百年来,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建国到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一定有一种精神在支撑,一种力量在推动,我认为,这全赖中华民族这种“士”的精神。

西南联大是一所中外历史绝无仅有的大学。这是因为,在西南联大,理、工、文各学科融合,已经达到了现在追求的“通识教育”的目的;国资、外资、民资联合办学,达到了现在追求的混合所有制的形式。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的性格,以修身、明志、笃行为准绳,以如云、如海、如山为特征,以自然、自由、自在为内涵,各种学识、思想、性格、志向在压力下融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特质。从而造就了一代大师,获得了垂世的学术成绩,培养了进步思想,保护了文化根脉,积累了复兴的力量。这样一所对民族、国家,甚至世界有如此重要影响的大学,那个时候必定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了。因此,西南联大的历史足迹,是足以借鉴和必须借鉴的、一条通往世界一流大学的途径,是让我们思考“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标准”的重要依据。

也许这就是我们纪念西南联大这所只存在了8年、回到我们视线不过20年,却有着80年历史的学校的重要意义。

谢谢大家!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