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5/4/1
文 | 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主張民權的台灣先賢蔡培火先生。(圖/作者陳復提供)
福建省的金門縣與連江縣除外,生活在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的六個直轄市與台灣省各縣市,大家自然而然會在日常口語中說「我是台灣人」,如同生活在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屬於金門縣與連江縣的國民,大家自然而然會在日常口語中說「我是福建人」。但,「台灣」是個地理名詞,不是個政治名詞,目前只有被虛級化但依然存在的台灣省,在行政管理層面卻不存在「台灣」。
這使得「台灣」的範圍時而變得很大,大到可包括福建省的金門縣與連江縣,或者被人直接等同於中華民國,這就在不知不覺間被偷渡成政治名詞;時而範圍變得很窄,只有包括台灣本島,不包括澎湖、蘭嶼或綠島各離島,甚至還能更窄,順應著前面說的偷渡,同樣住在本島,你會常見某些「大閩南主義者」拿「台灣」來當作排外語言,意即「支持台灣獨立就是台灣人,不支持台灣獨立就是中國人」,並且聲稱要這些人「滾回中國去」。在這種政治正確的烏雲籠罩下,使得住在台灣本島的人,無不基於政治正確會大聲說「我是台灣人」,避免被獵巫而遭遇任何不測。
所謂的「大閩南主義者」的心理狀態,並不是繼承真正古典的閩南文化,而是對日本殖民台灣的眷戀,因此,他們同樣排斥全島繼承朱子理學風範的金門人,這使得大閩南主義者其實就是「眷戀殖民者」,簡稱「戀殖者」。這些戀殖者會大聲要他人「滾回中國去」,其實自有源頭。
我曾閱讀《台灣民報》在民國16年(昭和二年,1927)5月15日(第157號)的報導,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蔣渭水共組台灣民眾黨的蔡培火,曾到宜蘭演講,宜蘭郡守八丁春太郎見他主張民權,支持「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要他早點醒悟,不要跑去日本跟中央政府囉唆,蔡培火則表示:「我們做了當今的百姓,老實不得事事恭順官命,有別的見解是要明白地說,方為本分,我相信我們的主張,雖則不能即刻實現,但也不像你說沒人取睬。」郡守大人聽見蔡培火硬嘴,顧不得是在什麼人面前,大聲嚷道:「像恁這班不從順的,在此台灣無用,回去支那好啦!」因此,當期《台灣民報》的新聞標題:「八丁郡守大人的脾氣:叫台灣人回去中國。」
殖民者都已這樣說,戀殖者當然會跟著響應。然而,到底什麼是「台灣人」?每個生活在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的人,對這3個字都有不同的認識與認同,蔡英文前總統說:「只要我當總統一天,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這話讓我聽得擊掌讚嘆。但最糟糕的現象,就是現在已經惡化成「怕被霸凌而認同霸凌者的語言」,意即怕被人說自己「不愛台灣」,因此就轉換認同,不再支持中華民國的永續存在,反而改為支持「台灣獨立」,這完全不是「健康的台灣人」該有的心態,反而呈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因此,我要說:「不要拿『台灣人』三個字來情緒勒索。」每個人心中的「台灣人」各有不同的實質認同內容,尊重與包容不同的見解就是《中華民國憲法》賦予全體國民的言論自由,本來就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而道歉。因此,我對「台灣人」的認知:這是生活在台灣本島與其附屬離島的人自我稱謂,屬於該範疇裡各種族群上面的集合名詞,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外省族群、原住民族群與新住民族群都是台灣人,沒有任何人例外。
然而,我們既然生活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我們對政治中國的認同,當我們每天就生活在這個政治中國中,究竟誰能「滾回中國去」?只有不認同中華民國的人才需要滾蛋,我們支持五大族群和解共生於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這並不意謂著我們需要支持某些偏激者主張「支持台灣獨立就是台灣人,不支持台灣獨立就是中國人」,這些人如果不喜歡「我們的中國」,就自己離開中國即可,愛去哪裡就去哪裡,《中華民國憲法》賦予國民擁有居住及遷徙的自由。
但,因每個人對「台灣人」的認知不同,如果任何人真要對外表態「我是台灣人」前,不能不清晰解釋自己對這個3個字的理解意思,否則始終就是在各說各話。由於當前族群霸凌現象極其嚴重,我主張大家可表態:「我是生活在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的台灣人。」如果不想隱藏自己的族群態度,則可精確表態「我是台灣人中的閩南人」、「我是台灣人中的客家人」、「我是台灣人中的外省人」、「我是台灣人中的原住民」與「我是台灣人中的新住民」,如此才能「做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
特別針對外省族群的角度來說,為什麼只有承認自己是外省人,才能「做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呢?你如果向戀殖者輸誠,無異於自我否認自己的出身背景,這是在自甘墮落,沒有任何人能因否認自己的出身而活得堂堂正正,你的族群先賢把中華民國帶來台灣,你不心存感激來守護這個國度,卻要向戀殖者靠攏來毀滅這個國家,這種態度將如何面對自己的祖先與子孫?承認自己的族群是引領中華民國來到台灣的族群,這是資產而不是負債,只有承認這個國家的事實存在,並支持其永續發展,我們才能「做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
當前已有好些年輕人對此不察,跟著戀殖者將「台灣」與「中國」變成二元對立的詞彙,卻不知曉該觀點是深受戀殖統治者宣傳的影響,當年蔡培火面對殖民統治者都知道老實人就不得「事事恭順官命」,真正的「本分」就是「有別的見解是要明白地說」,怎麼當年的台灣人都知道反對殖民統治者,現在的台灣人卻只會「事事恭順官命」?因此,我呼籲大家要意識到這點,攜手反對戀殖統治,恢復對中華民國的守護。
| 陳復 | |
![]() |
現任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曾任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兼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大一不分系學士班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 |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