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元

大碑無淚,英雄無名—《建造有時,拆毀有時:國軍紀念碑消亡史》序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3/26 

曾建元 |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常務理事

 

黃埔軍魂,魂兮歸來

民國109年10月,出身自中國大陸江蘇省鹽城市的香港城市大學徐全博士,在我國出版了他關於國民革命軍軍史的著作《歷雨迎鋒──國軍抗戰紀念碑考》。徐全的研究,指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全國各地的國軍抗戰紀念碑幾乎被人民共和國拆毀殆盡。他將在各地被推倒或覆蓋的國軍紀念碑斷碑殘碣下原本湮滅不彰的抗戰事蹟重新考掘出來和加以傳述,我讚嘆他有著為國民革命黃花崗起義72烈士收集英骸的潘達微一般的俠情,但他的膽氣和視野則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收集的是300萬國殤在曾經是戰場的神州大地上飄蕩和嗚咽的忠魂,試著讓他們的事蹟重回到被書寫的歷史記憶,和重新銘刻在人們的心版上。

三年之後,徐全完成了他國軍軍史研究的續作《建造有時,拆毀有時:國軍紀念碑消亡史》。這是他流寓臺灣三年寫作的重要成果。他將主題由抗戰上下延伸到東征、北伐、剿共,以及抗俄、戡亂,從碑文考證、事件因果,到部隊興亡、人物滄桑。視野更加開闊、敘事更加立體、立場更加堅定,感情也更加熾烈。那些紀念碑所倒臥和軍人鮮血流淌的大地,就在他的腳下,他比我們臺灣的讀者更有機會親臨戰場,聽野地朔風裡千軍萬馬的殺伐之聲與英雄不甘受誣的哭號之聲。──推倒國軍抗戰紀念碑的,不是侵略中國的日本人,是國軍所要保衛的中國人。中國人不只推倒國軍抗戰紀念碑,徐全的新書進一步告訴我們,所有國軍在中國大陸的紀念碑,不只抗戰,連中國共產黨人參與的東征和北伐紀念碑,也都被推倒了。中國人為什麼要敵視自己的英雄和歷史?徐全追查每一道紀念碑背後延綿無盡的故事,打開了這一民族與時代悲劇的謎底,而在本書做了更全面的揭露:因為國軍對抗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衛著中華民國、保衛著臺灣。

民族英雄,階級敵人?

共產主義的初衷是要實現社會平等,透過階級鬥爭和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打破資本家及其統治的國家對財富與權力資源的壟斷,將人解放出來,不再受貧窮和專制的宰制,而能夠復歸人的自由本性,實現自我、造福社會,使國家成為自由人的聯合體,終極的理想,則是國家與法律暴力消亡,人類社會的秩序依賴公民社會的多元自治來維護管理。

但不幸的是,共產主義革命在東方國家的實踐,竟以階級鬥爭為名走向了激進暴力的鎮壓屠殺,始作俑者是俄羅斯的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在孫中山領導中國國民黨聯俄容共重振旗鼓後,階級鬥爭的觀念被引進了中國。1918年列寧起草《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Declaration of rights of working and exploited people adopted),主張無產階級專政階段,要無情地鎮壓剝削者的反抗,這一宣言成為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的前言,而該憲法僅規定了勞動者的權利,確認人權不具有普遍性,而有階級性。此一區別階級敵我的觀念為中國所繼受,而1924年乃有共產國際指導下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革命民權觀念的成形,而主張「民國之民權,唯民國之國民乃能享之,必不輕授此權於反對民國之人,使得藉以破壞民國。凡賣國罔民以效忠於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民國16年4月16日,國民政府發動清黨與分共,中國共產黨於7月宣布退出政府,但要遲至民國20年,始於江西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布告》宣告:「從現在起,中國疆域內有不同的兩個中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第3條後段中規定:「只有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僧侶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上自由的權利的。」國民政府的清黨分共,被中共認為是對於國民革命的背叛,國民政府也就變成代表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集團,是無產階級的敵人。中華民國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展開五次圍剿,直到西安事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一度被俘,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施壓促成兩中和解停戰,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全面抗戰,9月22日,共產黨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取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與新編第四軍。

國軍共軍系出黃埔

紅軍編入國軍,在某種意義上是回歸國軍。紅軍建軍於民國16年8月1日南昌暴動,事實上,紅軍的前身即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十一軍、第二十軍、第九軍等部隊。民國13年,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依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關於建立黨軍的決議,在共產國際與蘇聯軍事顧問團指導下,於5月2日建校於廣東省番禺縣黃埔鎮長洲島,由陸海軍大元帥府大元帥孫中山任命蔣中正為校長。6月16日,孫中山親自主持開學典禮,親頒「親愛精誠」校訓暨開學訓詞,此一開學訓詞即為今日《中華民國國歌》歌詞。黃埔軍校既為第一次國共合作背景下的產物,創校師生當中便有許多共產黨員,如政治部副主任周恩來、教授部副主任葉劍英便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軍稍後改名為中國國民黨黨軍,民國14年7月,陸海軍大元帥府大本營改組成立國民政府,8月黨軍改名國民革命軍,以蔣中正為總司令,蔣中正並親領黃埔軍校校軍改制而成的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而該軍政治部主任即周恩來。國民革命軍係以國民黨軍為基礎,不斷納編各地軍事力量而擴大者。國民革命軍成軍後首役即東征定粵軍陳炯明,平定後在當地設立東江行政公署管轄粵東各縣,首任行政委員即周恩來,而他正是中共南昌暴動和建軍的策動者。就此而言,共產黨推倒東征紀念碑無疑自我否認在國民革命中的角色。

抗戰勝利後,共產黨得到蘇聯紅軍暗助,組織東北民主聯軍,搶進東北,內戰復起。國民政府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議決《和平建國綱領》,政治民主化與軍隊國家化為重要結論,而此則意味著結束黨國訓政,實施憲政民主。共產黨對於交出兵權深懷戒懼,加以東北坐大,形成氣候,乃退出制憲,民國36年7月,共軍全面退出國軍,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歷經遼西、平津、徐蚌三大戰役,北平和談破裂,解放軍於38年4月21日發動渡江戰役向全國進軍,國軍百萬雄師,灰飛煙滅。10 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月底金門古寧頭戰役,國軍背水一戰,終於止住敗績,11月行政院長閻錫山率中央政府遷都臺北,兩岸乃以臺灣海峽相隔,分裂分治至今。 

消滅國軍,忘恩負義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明確主張將社會中的矛盾區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該文指出:「在解放戰爭時期,美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都是人民的敵人」。該文說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自1950年3月起持續到1957年底的對所謂國民黨殘渣餘孽展開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和肅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運動,依1996年中共中央黨史續到研究室等4個部門合編的《建國以來歷史政治運動事實》一書統計,鎮反處決了87.3萬人,信力建2011年〈1945年後中國有多少人非正常死亡〉一文根據中央檔案館解密檔案,則稱肅反處決了2.2萬人,非正常死亡5.3 萬人。

這些被鎮壓的反革命份子或稱土匪,都是中華民國的文武官員與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政權對待敵人的手段竟是如此殘酷和慘絕人寰,當中自然包括有無數剛剛打完抗戰的中國軍人,他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敵人,記載他們悲壯英雄事蹟的文本,無論石碑或史冊,都應當被消滅。

這是世間最無情無義、忘恩負義的事了。 

國軍時代任務:抗共保臺,護憲衛國

徐全以史家之識見、惻隱與悲憤之心,藉由冰冷的碑記,寫出一頁頁蕩氣迴腸的故事,這是具有警世意義的。一百年前黃埔軍校培養出來的國民革命軍,之所以能在幾年內掃蕩各地精銳軍事割據勢力,北伐統一中國,正源自於他們的思想武裝,對三民主義建國的信念和信心。不同的時代有它的歷史使命,二次革命之後的時代,中國需要一支有革命主義的黨軍來重建共和;和平建國的時代,中國需要超出黨派效忠國家與憲法的國軍;而在今天兩岸政治與價值對峙的新冷戰時代裡,徐全敏銳地看到國軍與臺灣的連結,國軍就是要抗共保臺、護憲衛國。民國36年11月,陸軍副總司令兼訓練司令孫立人在臺灣高雄縣鳳山鎮開辦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臺灣訓練班),這是臺灣防衛所賴的自建新軍之始;民國38年底,胡璉第十二兵團自廣東省汕頭港分三批出中國,怒潮軍事政治學校師生遷臺灣新竹縣新埔鎮,兵團以新埔寓意「新黃埔」;部隊一出浙江省舟山群島,以登步島大捷穩住東海局面;兵團主力則登陸福建省金門縣,以古寧頭大捷扼守住臺灣海峽,臺灣得以安全,也為憲政民主在中國的實現保留住希望的薪火。

今年是黃埔建校與國軍建軍一百週年,也許我們在徐全的書中讀到的盡是歷史無情、天地不仁,廣東子弟今安在,校長蔣中正還暫厝海上無法入土。臺灣全民皆兵,紀念國軍建軍,在強敵壓境戰爭陰影下,國人似乎難全以慶祝的心情,毋寧而更要生聚教訓,同心同德,立誓為守護家國、民主人權、兩岸和平與區域安全,枕戈待旦,夙夜匪懈。

 

民國113年2月29日傍晚5時3刻

臺北松山機場一稿

3月3日8時

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國家步道希爾頓飯店

(Hilton Arlington National Landing)522室定稿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