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飛

兩岸兩國(台獨思維)絕不如一國兩岸(和平統一) ☆來源:中美論壇

♦ 本文內容轉載自 中美論壇專刊 US-China Forum (Chinese) ♦

 

2024/9/21

張一飛 | 中美論壇 雙語專欄作者

本文標題看似簡單,但是台灣居民在此問題上有極大分歧 ,這就表示它是一個難題,要達到和平統一的目標,就必須說服大多數台灣人民,兩岸兩國絕不如一國兩岸。

目前中美關係緊張互抗覓途,兩岸政經糢糊暗流洶湧。傳統思維霸佔主流媒體,換位思考有萌芽現象,大陸政策明顯為追求和平統一,以積極發展民間交流為動力,旨在喚醒台灣人民認清統一意義,主動推動統一。民進黨以不過半數當選主政,依美日抗中拒統作為行政準則,然美抗中政策雖不變但其行為手段將因人因時(總統大選結果,美國政情起伏)產生變化。大陸必然要觀察而應變,台灣則必須等待觀察中美關係變化而後行,故民進黨即使想為台獨有所作為,也不得不採取被動姿態。國民黨在此在野期間與民眾黨合作必能發揮一點過半數立法院功能製衡民進黨行政力度, 因此,台灣政局可能有動盪,另外台灣的促統派人士應當利用時機一面增加參與兩岸交流活動以促統,一面加強進行喚醒台灣人民對統獨利害的認識。這項工作至關重要,一面要據理據實說明統一是唯一選項(利弊分析),一面要闡述統一的真諦(真民主真獨立的追求)。本文的目的就是盡匹夫之責發表贊同此標題的意見,以盡說服台灣人民之義務。

過去有不少理論文章對此標題作過評論,我們可以分類簡短的敘述一下,這些理論都有一定的說服力,但也造成一些分岐,本文綜合性的討論這些理論再進入完全以現實狀況和兩岸人民的心態作一分析,希望以事實証明此標題的正確性。在理論上,我們可分四大類來討論, 把現實觀點列為第五類,最後歸納出結論。

一. 從厲史傳承血脈姻親同文同語分析 有許多學者從歷史傳承上說明大多數台灣人民都有著漢人或更廣泛的華人(中華民族)的血脈。台灣人大多來自福建(閩南)和廣東(客家)。近代史中二戰後中國內戰引起的兩岸對殲,帶來了新的所謂外省人,他們當然大多是華人裡的漢滿蒙回藏人和其它少數民族。這種分析當然是贊同兩岸人民本來就是一家的說法。同文同語和許多兩岸有姻親關係更加強了兩岸本是一家的說法。可是民進黨以被壓迫的少數黨挑戰國民黨,以‘台灣原住民’挑撥‘外省人‘造成分歧,以致演變成’台灣人‘不是大陸人而強調各種’台灣原住民‘才是台灣人。這種反中出發點的思維在民進黨得到政權時更是推到極限,許多後代的年輕人都不願意或不敢說他或她原籍是大陸那一省。這種思維是一種文化毒瘤,它使得血脈傳承同文同語的人噤聲了。然而理智的分析告訴我們,大多數台灣人和大陸人都是一家人。 

二. 從法學論證國際條約外交關系分析 有許多學者依據國際條約和國際法來為台灣定位。根據波茲坦宣言,日本在二戰宣布無條件投降,把侵略中國的土地都歸還了,這包括台灣彭湖。所以在法理上看 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中國在抗戰時是中華民國直到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造成了兩岸對殲,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中華民國在台灣。台灣在中華民國治理下當然屬於它。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法理上台灣就該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美國的支持下,台灣就以中華民國民義糢糊的存在國際間。全球大多數國家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少數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民進黨想擺脫中華民國獨立,但又不敢。這是因為美國不得不接受國際法理和中國有實力據理而爭的事實。

三. 從意識形態民主自由對一黨專治分析 這類分析從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和自由民主對集權專制開始,經過社會主義對兩方面的影響,意識形態就無法有鮮明的對比。資本主義吸收了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也把資本主義引進了共產主義。在許多國家的事實施行中顯示,一個國家的治理和發展有太多不同的客觀條件和環境歷史因素,完全不能歸功於一種主義或製度。美國代表前者及中國代表後者都由其盛轉衰和衰轉盛證明了意識形態分析的不可信。在中國強調走自主,改革,創新的路線而有成就的情況下,用意識形態來辯論反中已經是太主觀的論調了。

. 從美中關係美台互動美聯引戰分析這類分析比較接近現實,但是由於美國控制大部份世界話語權,其論調不免偏頗,尤其近年來,中國的崛起​​處處使得美國不安而走向不理智的抗中政策,尤其把兩岸問題扭曲為國際問題,與兩岸的歷史和文化不符,又違背兩岸人民的人文關係和經濟利益。美國旺想把台灣打造成烏克蘭引起戰爭來銷耗中國,且不說美國操演的俄烏戰爭並不如其所願拖垮俄國,大陸和台灣根本不會入㻾,大陸打台灣完全不符合兩岸利益,台灣人民更是不願打仗。日韓菲也不會傻到引戰惹火燒身。美國也不會冒險挑戰。

五. 上述的理論有理智的分析也有帶情緒的分析,但是以下的分析純以台灣利益為出發點,台灣人民愛好和平,懨惡戰爭,所期望的是經濟繁榮和子孫幸福。

I. 從國防軍事外交看:台灣打仗會在自己本土打,軍備要付佣金向人買二等武器,實驗犧牲機會很大。外交上花錢買幾個小國承認,後果乏善可陳,南韓日本烏克蘭以色列都是名義上獨立,實際是二等國,會是台灣拼死獨立的目的嗎?喊獨立保住了國號,官位名義,老百姓有未來和子孫有幸福嗎?

II. 從經濟外貿文化看:在這些方面要比韓日新更能擺脫大陸市場是不可能的。為何要擺脫?國號官位還是經貿繁榮重要?子孫後代會過好日子,驕傲的做世界公民嗎?切割中華文化,編創台灣獨立文化能逃得過忘祖棄宗的後果嗎?韓日幾百年還去不掉漢字和中華文化,強辨有用嗎?台灣民眾真要忘祖棄宗嗎?

III. 從兩岸人民和政府的心態看:大陸人民基本上是愛台灣同胞的。但在經済,外交,軍事都漸漸強大的情形下,也就更有了自信,尤其是年青人。老一輩因台灣反中由愛轉恨,年青人詫意不解,這是台灣人要的結果嗎? (1)大陸政府是有使命和耐心的。所以它接受所有台灣人民和政黨政客,只要不反中,在互利進步的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讓時間智慧來促進和平統一。這個態度堅持了75年,並沒有因國強而變,在美國恐中壓中下也基本沒變,但美國壓力是排山倒海進入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把台灣當做棋子,這是台灣要的未來嗎? (2) 台灣政府以民主自由為名,卻是漸漸脫離原則,取巧謀利,從實行三民主義為民造福走向維護官制利益,甚至欺騙百姓。對大陸政䇿用糢糊欺騙求利。不顧真實國際情勢和兩岸的大同小異,台灣民眾會被騙多久?台灣的未來在統一已經萌芽了。 (3)台灣民眾大多不關心國家世界大事在糢糊中習慣小確幸。台灣商人得大陸市場利益也保持糢糊,深知大陸政府的耐心及對世局長遠國事規劃較注重。但在現實中台商面對大陸的崛起,不得不接受現實帶來的預判。親中反中必須表態,新馬印尼都聰明的表態了,台灣百姓是該被喚醒了!

六. 總結- 兩岸兩國不如一國兩岸一國兩岸的情況下,兩岸中華人民在全世界會受尊重, 兩岸人民互利機會大增, 教育,就業,創業,交友,旅遊,互相認祖歸宗,發揚中華文化,美德,互補強國促進世界大同。反之,在兩岸兩國的情況下,日中, 韓中,印中,印巴皆可為鑑。與其走困難的二等國的路,不如統一。我們可提出的現實理由太多了。 首先人民受益的有國際通訊(line和WeChat通用及北斗海上導航),增加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參與和舉辦國際活動,防止金融炸騙(注意:G7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其實是否定台灣的自主權,沒有國家身分)。兩岸人民會享有更多商業機會,賺錢和投資機會。旅遊(享受美食美景),養老,歸宗,祭拜祖先都是兩岸人民可得到的權利。 從世局和平來看, 我們由現實事實可以看出 中國無限擴張論毫無實據也無羅輯。中國有與美國相同的霸權思維(hegemony )和唯吾獨尊(exceptionalism )觀念也是錯誤的。中國的崛起​​不是偶然,是人民的勤勞,和政府和社會把工作岡位看得比利潤回饋重要和尊重合作共贏的觀念來促進和平繁榮。 從美中關係來看,美中最終會趨向緩和,台灣未來會明朗。現實的觀察可以預判,美國對中的走向會由狠走穩變鬆到轉和,相應地,中國對美的走向會由軔耐走漸進變硬到逼和。台灣的未來,目前看來走向不定,後果堪憂,可是老百姓如想自已主宰前途,必須快速覺醒,認清現實,要積極參與兩岸交流,不能自蒙,被矇。一國兩岸會給兩岸人民互學共進機會,給政府吸善去惡,以民為天治國的機會。這個結局全發生在人民有智慧的了解現實分析。 本作者預判中美關係會正常化, 美國會接受現實,台灣民眾會覺醒。美國和中國會用其天賜資源,走公平競爭大國路線。世界合作貿易機制 會逐漸形成一個資本主義/市場 與 社會主義/人權 保持平衡的製度。 

 

 更多內容 


中美論壇  熱門話題 精彩內容 

需要您的共鳴回響與參與才有火花  。。。

請熱烈點擊回響 。。。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