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源 風傳媒。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台北市長柯文哲固然凝聚了厭惡兩黨鬥爭的民氣,但能否真的集結成新的政黨或第三勢力,還有待觀察。(柯承惠攝)
台灣現在是一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的年代。人心普遍期盼「聖君賢相,福國利民;治世能臣,振興經濟;龍城飛將,抵禦外侮」,但遲不可得。這也反映在傳統政黨政治的嚴重腐蝕。人們對傳統兩大黨對決的戲碼漸漸感到不耐,甚至完全失去興趣,2018年地方大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想的已經不是傳統的政黨輪替,而是有朝一日有新的勢力一舉輪替掉兩大黨,民進黨與國民黨。這種形勢,宛如乍然從石壁迸出,在兩年前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崩解中台灣政黨體系的五道明顯裂痕
以下有五項強有力經驗證據,足以佐證。
(一)冷吱吱的政黨感情:民進黨 VS. 國民黨
根據「美國全國選舉調查研究」(American National Election Survey, ANES),這是一個在美國相當受重視的學術研究計劃,長期對美國兩個主要政黨,民主黨與共和黨,進行政黨感情溫度的研究。自1978年到2012年,美國選民對民主黨的政黨感情最高63度,最低51度,都在溫暖正面的一邊;另一方面,美國選民對共和黨的政黨感情最高59度,最低44度,除2008與2012兩次低於50之外,其他也都在50度以上。
用同樣的測量方法,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3月全國性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台灣人對今日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的感情溫度是47.11度,低於50度,是一個偏冷淡的溫度。在國民黨方面,台灣人對今日在野的國民黨的感情溫度是44.57度,則是一個更偏冷的溫度。和民進黨的感情溫度做比較,台灣人對國民黨的政黨感情溫度比民進黨低2.51度;這對比美國民主黨及共和黨的例子就更清楚了。台灣人對民進黨與國民黨這兩個主要政黨的感情溫度都在50度以下,顯示台灣人對兩大黨的感情冷吱吱,即使不是冷冰冰,但顯然感情不好。
(二)空前最低的政黨認同
「政黨認同」,是影響選民政治態度和投票行為的最重要變數之一;也是支撐一國政黨政治穩定運作的決定性因素。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剛出爐的八月全國性民調結果:台灣藍綠勢力的分佈,大體上是24.5%綠,24.5%藍,46.9%是中性或獨立選民。簡單的說,以全國為範圍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綠與藍的力量已經不相上下,已經重疊在一起,它意味著民進黨認同繼國民黨認同之後,被打趴在地,這是台灣政黨政治史上一個極特殊的時刻。藍綠勢力合計只有49%,並沒有過半,甚至只比獨立選民多兩個百分點,基本上延續了七月的景象。換句話說,這是台灣藍綠政黨社會支持力量最虛弱的時候,它反映的是台灣社會為數可觀的人對兩個主要政黨的失望與不滿;也說明了,民進黨與國民黨社會支持力量顯著且持續的衰退。
(三)空前最低、最分散的政黨支持
政黨支持與政黨認同,兩者的操作性定義不同,前者指的是在一堆政黨中,人們對特定政黨的支持;後者指的是,人們對藍綠兩大政黨聯盟的認同。以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六月全國性民調結果為例:在二十歲以上的台灣人當中,23.1%支持民進黨,23%支持中國國民黨,8.3%支持時代力量,4.1%支持親民黨, 34.9%沒特別支持哪一個政黨,其他小黨都在百分之二以下,2%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從政黨支持的角度看,民進黨和國民黨各擁有兩成三的選民支持,不相上下;時代力量雖然只有8.3%的支持,但已經穩坐第三把交椅;親民黨則只有4.1%的社會支持,其他小黨方面:台聯(1.8%)、新黨(1.4%)、綠黨(0.3%)、社民黨(0.2%)、統促黨(0.2%)、民國黨(0.15%)、樹黨(0.15),合計4.2%。
由此可見,如果以全國選民的角度來看台灣當前政黨支持的狀況,台灣已經不是一黨獨大的政黨體系,取而代之的是,兩個選民支持規模約略相等的中型政黨(民進黨與國民黨),加上兩個主要小黨(時代力量和親民黨),所形成的新政黨體系。
(四)政黨形象敗壞:民進黨 VS. 國民黨
政黨形象好壞關係重大。政黨形象好,人民會擁戴;政黨形象差,會遭人民唾棄。比方說,當想到「民進黨」,你會想到什麼?當想到「國民黨」,你會想到什麼?簡單講,政黨形象就是「人民心目中的政黨」。政黨形象好,執政機會較大;政黨形象壞,執政機會就很渺茫。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七月的全國性民意調查結果,民進黨和國民黨在台灣人的眼中確實是不一樣的。根據十個明確且重要的標準,2018台灣人心目中的民進黨在七個方面勝過國民黨,依序是:具有改革的魄力與決心、重視自由與人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代表台灣人的利益、有理想性、代表一般老百姓的利益、以及清廉。其中尤其以具有改革的魄力與決心、重視自由與人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最鮮明,領先國民黨的幅度從20.1%到31.8%。
但在上述十項標準中,國民黨在三項重要特質上大幅領先民進黨,包括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有能力促進台灣經濟發展、以及較具有執政能力,領先的幅度從13到48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國民黨在台灣人眼中是有許多不如民進黨的地方,基本上涉及的都是政黨本質與核心價值的部分,都是足以致命的罩門。
民進黨與國民黨政黨形象特質的比較(2018/7 月) 。(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五)台灣人對強大第三勢力的渴望
從上所述,我們可清楚的看見,民進黨認同大起大落,國民黨認同穩定低迷,同時,獨立選民的規模空前最大。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七月全國性民調結果:在二十歲以上台灣人當中,有高達五成七覺得台灣有需要出現新的政黨來取代民進黨與國民黨,認為沒有需要的只有三成六。值得注意的是,認為台灣目前非常有需要一個新的、足以取代兩大黨的強大第三勢力的人,竟然高達三成三。
這初步證實了當前台灣社會正渴望一個可以取代兩大黨的強大第三勢力的出現。而這也反映了當前台灣社會絕大多數人對傳統兩大黨,民進黨與國民黨,的不滿、失望與厭煩,期待有新的、理想中的強大第三勢力的出現。
台灣政黨政治的新戰國時代來臨了嗎?
對這樣一個耀眼炙熱的現實政治的發展,我提出一個「暫時性的結論」如下:
「當前台灣傳統的政黨政治正面對一個嚴重的挑戰。主要政黨,包括民進黨和國民黨,如果沒有清楚意識到這個挑戰的出現,以及不瞭解這個挑戰的性質和意義,重則將被新的台灣主流民意拋棄,走入歷史;輕則在重要選舉時大輸,過程中損兵折將,到最後失去政權。這個挑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過去十年,國民黨和民進黨先後完全執政,但執政表現和人民的期待有巨大落差,再加上人民看不出執政者短期內有改善、改進的可能,所以對藍綠執政者失望、不滿、憤慨、厭煩、沒信心;進一步,期待有新的、可取代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強大第三勢力的出現。」
當台灣社會開始期待一個足以取代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強大第三勢力的出現時,無黨籍台北市長柯文哲就成了一個自然投射出來的影子,雖然柯從未明確說要選總統或組黨。但「影子政黨」的概念,未來或許會慢慢具象化。然而,從近代西方政黨政治史來看,任何有意義、有號召力、最終有執政能力政黨的建立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絕不容易。強大第三勢力的出現,最後還是要回歸政黨初建的基本面,包括政黨的本質、核心價值、代表誰的利益、治國能力、以及能否牢牢掌握新時代的精神、需要與動力;更重要的是,有一群頭角崢嶸,能力超強,且惺惺相惜的人的聚合;一人黨、一人隊(One Man Team),是不足以成大事的。
如果以上這些要項都付諸闕如,一個新而強大的第三勢力,注定又是一場無聊的春夢。何況,兩大既成優勢政黨會不會夢中驚醒,壯士斷腕,中興有人,也未可知呢!
2018/8/25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前台灣政治學會會長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