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貝傳媒。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3/16
[貝傳媒記者張弘光報導]由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承辦澎湖地質公園解說員培訓課程3月15日課程,邀請學術與實務的考古界大老劉益昌教授講課-在文化意涵環境教育中的角色--一個解說員應該有的文化素養與文化資產的解說--以澎湖為例。
劉益昌說,2024年是台灣融入世界貿易體系400週年台南成功大學將有盛大紀念活動。但是17世紀昔日這融入過程始於1622年的澎湖。劉益昌教授呼籲澎湖在地社團共同關心此事。
- 劉益昌畢業於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班,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中心執行長、現任文化部遺址審議委員會委員、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等遺址審議委員會委員、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他是台灣考古學專家但是歷史研究師承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榮譽博士。以研究臺灣荷西統治時期與提出「臺灣島史觀」著名的曹永和院士,早期他們曾多次來參與文化局澎湖研究。劉益昌在澎湖有鎖港與菓葉兩處考古基地。劉益昌教授明年退休,他呼籲更多澎湖人一起來努力。
- 「傳統中求變是創新!現在是未來的傳統!」,這是劉益昌對文化的一種詮釋。浸淫考古數十年,翻閱史前遺址的「無字天書」,劉益昌參透出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軌跡,以及人與自然萬物和諧運行不變的真諦。
- 劉益昌說,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試圖在澎湖建立一個貿易前哨站,但被擊退。1624年9月——明朝軍隊擊退佔領澎湖的荷蘭人,荷蘭人逐步開墾台灣,並於「一鯤身」(今臺南市安平區)築起了「熱蘭遮城」。當年美國紐約市成立,是今日美國最大的城市。這一連串事件影響。發展成為今日台灣澎湖的格局。
- [圗為日本早期做的瓷器,底面標誌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圗章,此瓷器現為日本青森縣鄉土館的鎮館之寶]。詳細內容請閱讀最新出版貝傳媒。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