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聯合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4/6
台鐵太魯閣號撞上逸溜入軌道的工程車,外界質疑若台鐵事發當地設有相關邊坡告警系統,應可及早通知工程車有異物入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失事太魯閣號行車記錄器的影像,肇事工程車早已掉落在軌道上;但太魯閣號剛出前一個隧道,即使司機立刻踩下煞車也只有七秒鐘的反應時間,無法完全煞停。此事引起外界一個莫大的疑問:這麼險峻的路段,台鐵為何沒有設置任何的預警系統?台灣號稱科技大國,難道連這麼簡單的預警機制都無法設計?
答案是:並非技術上有什麼難以克服的問題,而是政府沒有把心力放在這個地方。同樣是軌道營運,台灣高鐵就在沿線建置了嚴密的「天然災害預警系統」,可針對地震、氣象和闖入三類問題發出警告。亦即,不論地震、強風、豪雨、落石、邊坡滑動、異物掉落等災害,都可透過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即時傳送至列車和行控中心,以便列車司機和組員迅速反應。那麼,高鐵能,台鐵為何不能?
答案是:並不是台鐵不想提升行車安全,而是政府始終沒有給它足夠的資源和支援,它只能在舊有的困境中苦苦掙扎。二○一八年底發生普悠瑪出軌事件後,蔡政府提出「台鐵總體檢報告」,其中即包括了「邊坡智慧化監測系統」的建置,要對脆弱邊坡、易致災路段或異物入侵加強監控。依政府的宣傳,這套監測系統理應在去年底完成;若政府真的做到了,太魯閣號司機就不會只有七秒鐘的反應時間,這場災難或許可以避免。但試問,蘇內閣夸夸其談的「超前部署」和「邊坡智慧化監測系統」,如今在哪裡?
是監控系統的建置成本高昂,遠超過政府所能負擔嗎?答案顯非如此。根據台鐵的評估,須設置邊坡預警系統的地點有廿五處,總經費僅二・五億元,平均一處僅一千萬元;但迄今一處也沒完成。其中十處,要今年底才能完成;另十五處要明年底才能完成,較原訂目標整整落後兩年。政府計畫宣示的目標,永遠是官樣文章,實際執行總是遠遠落後。
為什麼說二・五億元的預警系統建置成本其實低到可笑?蔡政府為了大陸暫停進口鳳梨,一夕就撥出了十億元經費,做為價格和運費的各種補貼。出手如此闊綽的政府,會把二・五億元看在眼裡嗎?為了開放萊豬進口,政府一口氣便提撥了一百億元做為安定基金。難道民眾的安全不如鳳梨和萊豬,否則政府掏兩億多來設置鐵路預警系統,卻如此儉約而東挑西揀?兩相對比,政府的施政優先順序,重視宣傳而輕忽安全,簡直倒錯得令人發毛。
近幾年如火如荼的政府大內宣,如果是用來提高民眾的資訊和權利意識,例如防疫宣傳,倒還可以理解。但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各部門文宣經費,卻是用來粉飾太平,或者養網軍對在野黨和異議民眾發動攻擊。網軍一四五○的始祖「春露」公司,去年又以一五四九萬元豪吞台鐵行銷案,這次也備受批評。這一筆筆文宣經費,每一案,都吞掉一處鐵路預警系統設置的機會。政府將國庫如此揮霍,卻不把用路人的安全放在心上,老百姓會心服嗎?
在高鐵的競爭下,台鐵因為效率差、事故多、士氣低而備受批評,因而時不時就出現台鐵「民營化」或「公司化」的改組聲音。台鐵或許需要一次全盤大改革,但別忘了:台鐵每年要運送兩億多人次的乘客,而高鐵僅服務六千多萬人次;而政府對高鐵擴建投入的資源和人力,卻遠遠超過對台鐵的投入。台鐵和高鐵的落差越來越大,政府重高鐵、輕台鐵的「偏心」,當然是重要因素。交通部長林佳龍讓台鐵局長懸缺三個月不補,即可看出端倪。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