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 聯合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3/6
一九六○年代冷戰高峰,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彈道飛彈對抗蘇聯,蘇聯為了抗衡美國,也打算在鄰近美國的古巴部署相對應導彈,美國總統甘迺迪為確保國家安全,不惜封鎖古巴阻止蘇聯運送飛彈,雙方動用軍事恐嚇和政治角力,危機持續月餘,最後在外交折衝下,迫使蘇聯撤導彈,避免了一場核戰爆發,史稱「古巴飛彈危機」。
六十年後的今天,俄國為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不惜派軍入侵烏克蘭。普亭更誓言不惜動用核武,以防外國勢力干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領導人民抵抗俄國大軍。開戰迄今,雙方死亡人數估計超過三千餘人、逃亡難民也超過百萬。倘若真的爆發核戰,後果不敢想像。
澤倫斯基總統作為國家領導人,面臨兩個艱難選擇:一是投靠西方,維護國家自由、民主,奮勇抗爭、臨死不屈,犧牲上萬無辜人民生命,冒著爆發核戰威脅,與同文同源的俄國抗爭到底;還是忍辱負重,與普亭談判,不得已接受俄國條件,避免生靈塗炭,但維護成千上萬人民的生命?選擇前者是「不自由毋寧死」,悲壯高貴的行為;選擇後者是悲天憫人偉大慈悲的情懷。你若是澤倫斯基會做如何選擇?
回溯冷戰年代,美蘇核武競賽白熱化,東西兩陣營處在一個恐怖平衡對抗狀態。雙方核子武器不僅足以毀滅對方,甚至可以摧毀世界。
著名英國哲學家羅素,是當時世界和平運動的領袖,他寫了篇文章叫「寧可赤化,不願死亡」。基本論調是,反對任何會導致世界摧毀的核武戰爭,為了追求和平,珍惜生命,他寧可放棄喜歡的生活方式。此後「Rather Red than Dead」遂成為反對核戰的著名宣言。
倘若不幸未來這個情況發生在台灣,你若是領導人,會如何選擇?你若是一個老百姓,又會支持那一個選項呢?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北市)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