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議題的攻防交鋒歷來都是總統大選的重中之重,而在國際形勢變化推演與兩岸關係持續緊繃下,國民黨更把「和平與戰爭的抉擇」定位成2024選戰的主軸。因為兩岸關係的和或戰、鬆或緊,對台灣現況發展乃至下一代的安危福祉,影響將會越來越大,治理國家的政黨與領導人必須要有前瞻的眼光、負責的態度,掌握正確的方向和周密的擘畫,才能帶領台灣從綠色執政中脫困出來,重獲新生。
主流民意是下架民進黨
藍白合破局後,「侯康配」支持度已明顯超越「柯盈配」,但光靠藍軍歸隊與基本盤,要想贏過擁有執政優勢、龐大資源,而且精擅操控選戰的民進黨,絕非易事也顯然不足,唯有結合中間選民、號召更多柯粉與民眾黨支持者、感動更多年輕族群,才能克竟全功。事實上,藍白雖不能合,卻不能不「和」,因為直到目前各項民調結果都顯示,仍然有6成的選民希望能夠下架民進黨,希望兩岸和平,何況兩黨的大陸政策若合符節。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拋出重啟《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歡迎陸生來台就讀、就業等議題後,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在和企業界對談時表示,台灣與其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不如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因為CPTPP的標準太高,不只是降關稅,還有環保、個資保護等議題,台灣還沒有準備好要參加。他強調國家問題的解決,要秉持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
但他認為,台灣應該要勇敢跟大陸談判,兩岸關係和緩的話,就有機會加入RCEP,「既然當初可以一起加入WTO,為什麼不能一起進入RCEP?」柯的看法與國民黨略有不同,但都是從促進兩岸合作交流的角度上解決問題,這都是藍白可以合作,結合主流民意,在選戰與治理國家上截長補短、尋求交集的重點。
不能低估綠營扣紅帽子故技的惡性影響,但形格勢禁其自我矛盾現象已經出現:一、從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到蔡英文總統,刻意凸顯中共短期內不會武力犯台,藉此批評藍營以戰爭恫嚇人民。然而在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關係,不僅國外媒體常形容台灣是「地表最危險的地區」,而且從美國政、學、軍界到我們的國防部,也常提出令人緊張的各種大陸犯台時間表,民進黨政府更把兵役從4個月延長為1年、國防預算再創新高,難道國防部和美國老大哥也在操弄戰爭謊言嗎?這充分反諷了民進黨荒謬的矛盾,一面對中國採取仇視甚至挑釁的言行,一面又告訴民眾不要擔心,台灣很安全;既想用「抗中牌」激升選舉紅利,又擔心「反戰牌」會影響選情。
假面政客掩飾台獨本質
二、賴清德說他當選最能讓兩岸安全,他憑什麼敢這樣說?憑他「不走回一中老路」、「不認同統一的幻想」的強硬說詞嗎?還是憑他「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身分?或是想要與習近平共進晚餐?當侯友宜歡迎陸生來台就讀、就業,民進黨立刻扣侯紅帽,卻故意「忘記」不久前行政院也讓陸生納入健保。說穿了,民進黨是說一套、做一套,而且同樣的事只能他做是和中,國民黨做就是賣台;賴清德更是以「和中話術」掩蓋其台獨本質、心口不一的假面政客。
台灣沒有與大陸對抗到底的必要,兩岸當務之急並非統獨終局的決定,而是確定長期的方向:讓兩岸人民在和平的環境下,彌合歷史形成的鴻溝,走上融合共榮之路,成為心靈契合的命運共同體。國民黨與民進黨最大的不同,不是統獨之別,而是在現實上能夠以穩定的機制與具體的步驟建構一個交流融合的共識架構,避免衝突的爆發,讓和平成為可能。
台灣社會應認真思考:一、兩岸一家親,擁有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認同;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是一個國家之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三、積極的民間交流,兩岸只有交流互惠才能了解彼此,走向融合。唯有選民自主,超脫政黨樊籠與意識形態的束縛,才能避開戰禍,建立兩岸的永久和平,達成同榮與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