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10/9
李紫嫻 / 大九學堂四期學員
桃園龍岡金三角商圈掛出超過2萬面國旗,場面壯闊,極具國慶氛圍。圖為金三角雙十嘉年華。(圖/中時資料照片)
今年夏天,我跟隨馬前總統的腳步訪問泰北美斯樂,滿載回憶與感動而歸。這趟旅程既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思索。當腳步重新踏上台灣這片土地,我不斷思考應該用什麼方式,將所見所聞呈現給大眾。這段時光不應該僅止於回憶,更希望能轉化為實際行動。起心動念下,今(2024)年9月梳理了去年累積的訪談資料,於忠貞建村70周年之際,攜手推出「踏尋忠貞.異域歲月」走讀活動,帶著台灣同學們親自參訪學習。
忠貞新村位於桃園龍岡地區,是泰北異域孤軍遷台後安頓的兩大據點之一。我規劃以忠貞為縮影,帶著大九學堂的同學們走訪異域故事館、國旗屋、眷村口文物館與龍岡清真寺等地。順著忠貞緣起、生根的脈絡,到文化共榮與未來展望的主軸,去了解異域的故事,以及孤軍遷台後的生活。並從中汲取勇氣與智慧。
忠貞緣起—異域故事館
這場走讀自一片歡樂中拉開序幕。眾人首先換上傳統滇緬民族服飾,簇擁著欣賞美麗的傈僳、景頗、德昂與苗族歌舞表演。背心上飾有的銀色金屬片反射出亮閃閃的光,綴滿珠簾的頭飾相互撞擊,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更添熱鬧氣息。在五彩繽紛的儀式感中,大家已悄然踏上「偽出國」至金三角的路徑。
短暫開場後,故事館的王根深董事長親自為我們進行深度導覽。董事長過去隸屬滇緬游擊部隊「光武部隊」,是末代撤退的隊員,也是孤軍末期游擊戰中少數的倖存者。數十載的軍旅生涯,賦予導覽充盈的厚度,也是最好的一手教材。
從故事館的第一區「亂」區說起,董事長介紹金三角地區複雜的情勢與戰況的慘烈,也對牆上掛著的各式槍械瞭若指掌。在這裡,同學們體驗帶著沉甸甸的鋼盔,用衝鋒槍模擬孤軍在戰場槍林彈雨的游擊,逼真的聲光效果與地上擬制的彈殼都令人身臨其境。董事長接著翻出擔任情報員時期的各式物件,說明當時如何秘密拍下敵軍的文件,反偵察與傳送情報。眾人聽得一愣一愣,似是很難想像那段歷史其實距離我們並沒有那樣遙遠。
來到第二區「靜」區,透過董事長之口,道盡戰爭下殘酷的悲劇。展館中央佇立的雕塑,是滇緬遺子的意象。戰爭間遷徙逃亡的無能為力,不免有老弱婦孺被放棄而遺留在原地,這些被遺忘者的結局無疑是死亡。雕塑中的人形蜷縮著身軀,從放聲大喊著媽媽、無助啜泣,直到萬念俱灰,沉默著等待生命終結。至此,董事長感嘆,「死別」固然痛苦,但「生離」永遠是最哀傷沉痛的記憶,在夢境裡縈繞至今。大家在此為所有因戰爭失去生命的靈魂哀悼,止不住的哀戚與沉思……
歷史推移,孤軍敗退至山坳間,迫不得已經歷一段「以毒養軍」的歲月。當時國軍與當地少數民族的女伴兩兩組成一隊,在掩護下運送海洛因,以此換取維繫軍隊所需的資源和金錢。大時代下的不得不為令人唏噓。馬前總統也許下「戰爭止息」的心願,種下和平的種子,期望和平的花朵永遠盛放。
董事長的異域傳奇冒險迎來尾聲,也宣告著導覽即將結束。走過故事館的「容」區,這裡如機艙般的時光隧道,孤軍或許像董事長幸運地輾轉來到台灣,或許留置在泰國土地上開枝散葉,透過努力最終成為泰國子民。時光荏苒,董事長年年回訪泰國,但同袍也逐漸隨風凋零……導覽至此正式結束,留白的空間為和平空出新的思考。
從故事館抽離,同學們接著體驗手工製作龍岡盛行的滇緬傳統美食—哨子米干。鋁製的圓型器具塗抹少許沙拉油,均勻澆上薄薄米漿,隔著滾水蒸熟。不一會兒,在氤氳升騰的米香中,一片米干皮出鍋。米是帶有韌性的,整片揭起後,將米皮疊放摺好、切條,澆上香氣撲鼻的哨子醬,便可以享用努力換得的米干了!
午餐時間,同學們體驗了滇緬傳統上菜秀與鬧酒的儀式。載歌載舞間,一道道佳餚端上桌,此次午宴由王根深董事長夫人阿美姐親自下廚,別有一番滋味。午宴主持福英姐也帶著大家唱了敬酒歌,以茶代酒為短暫的相遇餞行,只見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席間,董事長也特別邀請幾位來賓與我們共餐。當我看見,當年向馬總統陳情,共同為泰緬華人取得居留證的劉小華女士、泰緬華人學生代表張明珠先生(在泰北參訪時,我們受明珠先生的弟弟張明光校長許多照顧,印象深刻),他們如今在席間溫馨的互動,心裡汩汩湧出暖流。那一刻,我想,我們都以某種方式聯繫在一起。
落地生根—國旗屋升旗典禮
午後,我們造訪位於龍岡圓環旁的國旗屋升旗點,於國慶前夕帶著同學們體驗濃濃的雙十節氛圍。國旗屋主—張老旺先生是滇緬孤軍的後裔。戰火中,將縫製的國旗插在山坡上,是讓所有部隊成員能重聚的燈塔,於是張老旺先生總被教導,依循著國旗就能找到爸爸,人生經驗讓他對國旗熱切的情感熠熠生輝。落腳龍岡,他每年自發舉辦升旗典禮,挨家挨戶懸掛國旗。從最初僅三人參加升旗,直到如今成為桃園地區盛事,每年雙十吸引兩千餘人參加。現場彭湃的氣氛感染眾人。今年正值升旗典禮第三十周年,我們有幸躬逢其盛。逾兩萬面國旗飄揚的旗海中,我們像跟隨溫暖洋流洄游的鯨豚,遨遊場地間溯源,最終在升旗台前立定,唱著屬於我們的國旗歌。看國旗慢慢地升起,心頭漾起的情緒踏實而平靜。
文化共榮—眷村口文物館與龍岡清真寺
「桃園金三角」指的是中壢、平鎮、八德交界處,而忠貞新村即位於桃園金三角文化區的中樞。該地在戰後首先有滇緬孤軍遷入,後來漸漸加入許多來自泰、越、寮、金的新住民,在彼此交織後,呈現多元的風貌,同時顯現文化的高度包容性。而今,我們帶同學踏查忠貞地區,看看舞台上各式文化如何交織共榮。
我們到了眷村口文物館,老闆娘安琪為我們解說眷村口二店建立的理念,以及展示的文物。這些文物原本僅是為了保存老闆父親的遺物,因此將父親的日記、勳章與軍服等陳列於店內。意料之外地,引起許多鄰里與客人的共鳴,紛紛慨然捐出自己珍藏的文物,希望也能加入展示。於是在陸陸續續地收藏、整理下,二店儼然成為一座小型博物館,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也是忠貞地區演繹如何凝聚地方意識的體現。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展櫃上琳琅滿目的美麗酒瓶。安琪女士說,在眷村拜訪他人時,都會捎上一瓶紀念酒,而當時的酒瓶是陶瓷製的,每一款節日酒都擁有獨特造型,適合收藏。於是當你看到它們,腦海裡浮現的便是在凛凛寒風中來拜年的王伯伯,或是雙十節來訪時李伯伯的笑顏。這些酒瓶成為記憶的載體,承載著眷村裡的情感,也成為感情聯繫的寄託。安琪女士苦笑著說,如今收集而得的文物多到根本塞不下,卻也捨不得摒棄任何一樣。我想,對於未來三店的開展,我們都拭目以待呢!
接著我們穿越忠貞市場,來到隱身於商店街間的龍岡清真寺。龍岡清真寺做為龍岡地區滇緬及雲南移民的信仰中心,展現了回族群體如何在異鄉保持信仰與生活方式的延續,並與在地文化融合。如今則進一步與新住民穆斯林群體整合,展現了多元的文化魅力。透過參訪與導覽,同學得以了解穆斯林文化,以及不同族群如何在台灣共同生活。當天正好趕上四點多鐘的禮拜儀式,我們坐下仔細聆聽朝拜、祈禱的聲響。入殿,總幹事馬秉華先生親自為我們示範如何以阿拉伯語吟唱,誦經的聲音莊嚴而神秘,是種神聖的體驗。
未來展望—癮食聖堂
最後,我們以癮食聖堂的新創料理,為一天的走讀作結。如同以幼稚園原址改建的故事館,餐廳原是龍岡歷史最悠久的基督教堂,歷經眷村改建、大量教友外移,只留下教堂屹立。而後以新世代的設計翻修,化身文創餐廳。老闆以創意巧思,中西合璧、新舊交融,揉合出在地文化參與其中的新創料理。以此呈現忠貞新村的獨特文化與歷史蛻變。
此時,我深刻體會忠貞帶給我的層疊之感。從縱向的歷史更迭,到橫向的文化互動,無一不在大聲呼喊著此處蓬勃的生命力。桃園是我的家,我很幸運能把這樣美好的一段故事傳頌給同學們,親自帶大家拜訪我的家鄉。這些動人的故事,未完待續……
文末,特別感謝規劃期間幫助「踏尋忠貞.異域歲月」的人們。沒有你們,不會有這場走讀活動。
謝謝金三角基金會的王根深董事長、文化總監福英姐與旅遊總監張帆先生,為活動定調時花費許多功夫一同討論,如何拿捏導覽的深度。讓沉重的議題也能兼顧歷史知識與文化體驗,寓教於樂。
感謝國旗屋張老旺先生與張國正先生,特別為同學來訪提早搭建起舞台與國旗,走讀前夜還在趕工,讓升旗在山陀兒颱風後得以如期舉行。
感恩眷村口老闆娘安琪女士與龍岡清真寺總幹事馬秉華先生,不辭辛勞特別空出時間為我們進行導覽解說,深入了解您們的故事。
最後,謝謝始終相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自己,請保持這樣的精神。永遠年輕,永遠在路上,永遠熱淚盈眶。
“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截自美國作家Jack Kerouac的自傳體小說《達摩流浪者》。意謂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本文來源:《奔騰思潮》)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