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QR code:

官方网站

LINE官方帐号

♦ 本文內容轉載自: 中美論壇專刊 US-China Forum (Chinese) ♦
2019/8/31
三. 香港政府對群眾大示威難以對付,因為沒有處理的權力,必須等候在大陸的上級指示。
大陸至今(8/25)仍在猶豫,似乎不願授權特區政府自行處理,避免提高香港的自治;也不願接納民眾要求,避免開啟民眾對政府提要求的先例。
解決問題的權力在大陸。大陸官方首先必須認識:香港人是非常愛國的。所謂港獨,最多只有極少數的人在說;他們的影響有限。大陸對香港人必須寬厚,容忍,以愛心對待,而不是懷疑、污衊,擺出準備嚴厲制裁的姿態,使港人覺得不公平,被蔑視,被扣加罪名。大陸切不可高調宣傳港獨,好像港人都有港獨傾向,從而誤導大陸公眾,產生對香港的敵意,大張撻伐,使港、陸關係惡化。近代以來,每當中國有事的時候,香港人表現的愛國心,可歌可泣。大陸不可以把香港人的愛國心,一棍子打倒。
指責香港人受外力煽動而“不愛國“,更是最不負責任的污衊。即使在英屬時期,港人都自視為中國人。 他們不可能會聽信外國的煽動。香港是言論自由和出入自由的國際港,與外人交流是平常事。示威發生後,自然顯出雜音。大陸對此理應明辨,不可以用外國煽動這種話引起大陸人對香港人的仇視和敵對,撕裂同胞感情。大陸官方的心理認為:向外申述就是叛逆;服從中央才是愛國。
香港學生和年輕人的要求,只是尊重自治,司法保障。是出於自衛心理,並不是對港府挑戰,更不是對中央挑戰。《基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港人有示威的權利。示威是正常、合法的民意表現。 香港人有權享有《基本法》第27至34條列舉的公民權利,有的權利是大陸《憲法》中也有的,有的則是香港因其自由港的地位所特有而《憲法》中沒有。
大陸尊重香港的權利,延伸的意義是將來會尊重台灣的權利,再延伸的意義是中國會尊重東南亞和所有周邊國家和人民的獨立自主的權利。其結果是贏得信任和友誼,和真正的安全。對港、台表現愛心、容忍和寬容,必得到加倍的回報。
香港「反送中」問題的解決,必須是特區政府與學生和社會各方理性談判,和平解決。 北京應授權特首和立法會與市民廣泛談判, 做出合情合理的決定,越早越好。 還應該進行公正客觀的真相調查,消解謠傳所引起的港陸間誤解, 確保未來港、陸親愛合作無間,關係和睦。
四. 萬一大陸走極端,必將喪失香港民心,不論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都將更反對大陸的統治方式,滋生港獨情緒。大陸以後將難以平靜地統治香港,香港也不能發揮其難以替代的作用。
首先,香港的企業和資金必將大量外移,人才隨之外移。大陸的外資、外企和人才也將外移,而大陸本國的資金和企業以及人才也將隨之大量外移。大陸的官、富家族早已經開始把財富和家人外移,他們自己留在大陸做官賺錢,到退休才走。一旦香港被扼殺而導致大陸經濟衰退,在大陸賺錢的機會消失,有辦法的人會覺得早走為上,提早外遷。中國的經濟情況將不堪設想。打擊香港,勢必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過去大陸每次在台灣選舉前施壓,台獨勢力就大漲。對香港施壓,勢必導致台灣內部的向心力轉化為離心力。眼前就極可能推高台獨氣勢,促成民進黨以高舉拒中的大旗而在2020選舉中獲勝。
東南亞國家的眼睛一向是盯著香港。香港有事, 勢必視中國為潛在的敵人而不是可信賴的朋友。 南海如發生任何爭議,東南亞國家必然得到區域外國家的支持,中國將面臨軍事、外交四面受敵的壓力。所有南海島嶼和海域恐將引起爭端。
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將 不願或不敢與中國為友。並且在任何國際爭端中,幫助與中國對立的弱小一方。在經貿關係上,各國既對中國心存戒心,又鑑於中國的內外樹敵,懷疑中國的經濟前景,因此避免與中國有太密切經貿關係。長此以往,中國的經濟將陷入困境。
深層思考,「反送中」運動不是孤立的事件。問題的關鍵在一國兩制本身是過渡性質的,設計的時限是50年,50年以後呢?香港和大陸雙方對未來前景的想法不同。《香港基本法》雖稱為基本法,但是人大常常想改動, 例如2003年,大陸人大要求加强《基本法》第23條(关于颠覆政权等罪行的規定),民众大舉抗议,結果港府撤回改法,特首董建華去職。2014年,人大決定取消《基本法》第45条和第68条賦予香港人最终普選特首和立法会议员的權利。引起雨傘運動,結果人大撤回修改,特首梁振英去職。香港方面,特別是年輕人,對於《基本法》維持 “有自由沒有民主” 的殖民地制度,日久自然不滿,大陸對這一點便非常敏感,深恐會影響大陸民心。
大陸的基本法是《憲法》,是不允許資本主義的。《憲法》第一條:“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大陸自改革開放後,已經實行資本主義,資本家崛起,但號稱是“市場經濟”,便不算違憲。香港回歸不諱言維持資本主義制度,卻是公然違憲。大陸為什麼沒有修改《憲法》,使一國兩制(含資本主義)合法,不得而知。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暴露了一國兩制的過渡性弱點,有內在不穩定性的本質,不是長治久安的制度。什麼才是將來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國民之間相互友愛,互相尊重,人人身心愉快,安居樂業?這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因此,有必要設想一種有永久意義的良好國體,不會發生制度性的衝突。
最可能的制度是一種聯邦制,一勞永逸地完成一個包容而統一的未來型國家體制。聯邦制可以說是世界上的新興體制,是繼民族國家之後的多元化國家的體制。現在世界上有27個國家是聯邦制,佔世界人口一半。國家有大有小,各式各樣,聯邦制並沒有一定的定義和模式。每個國家都自我創新,設想最適合自己的制度。民主制不能抄襲,聯邦制更無從抄襲。過去在華人學者間已經有人提出過聯邦制的概念,現在面臨一國兩制的死角,國人應審時度勢,集思廣益,高瞻遠矚,從香港開始著手,設計並實驗適合中國的聯邦制度。
從周恩來到鄧小平,都主張將香港 “保持現狀,充分利用”。有人認為香港已經利用完了,可以抹消了。那種想法是大錯特錯。
一國兩制的過渡性有其根本的不穩定性。香港年輕人身處其境,好像在地震帶上,切身感受,發出他們的聲音;海內外全體中華人理應深思。中國近代許多重大事件的轉折,是學生開的端。學生淳樸而有理想,沒有私心。他們的直觀和直覺不可小視。歷史教訓彰彰在目。已故唐德剛教授曾說:“天下無不是的學運!”慎哉。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