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軍
- 友站推介
- 点击数:5324
中印邊境爭端之由來及演變 ☆來源:中美論壇
♦ 本文內容轉載自 中美論壇專刊 US-China Forum (Chinese) ♦
2020/10/24
一、中印邊界問題的歷史由來
中印領土糾紛起源於英國的殖民統治。經過百年左右的列強爭奪,英國於1850年代開始正式統治印度(當時的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廣大區域),同時也控制了毗鄰西藏的廓爾喀(今尼泊爾)、布魯克巴(今不丹)、哲孟雄(今印度錫金邦)等地,一直尋求進入西藏、新疆、雲南等地。
中印邊境問題,是指由邊界劃分所引發的爭議。地理上常將中印邊界爭議區分為為東、中、西三段,全長約2000公里。
(一)東段爭議
東段邊界從中國與不丹的交界處往東延伸至中國與緬甸、印度交界的地區。按照中方的一貫主張,該邊界理應依照中印自古以來的行政管轄區域所形成的傳統習慣線來劃定;而印度卻單方面主張以體現殖民和侵佔等歷史屬性的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來進行劃定。
1888年3月,英國以藏兵“阻塞商路”為由,對西藏發動戰爭。清政府打不過只好議和,於1890年3月與英印政府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條約承認哲孟雄(即今錫金)劃歸英國保護,並劃定了西藏地方與英屬哲孟雄的邊界。錫金作為一個獨立地區此後一直被英國和印度控制,並於1975年宣佈正式併入印度。
在十九世紀末的英屬印度測量局出版的印度地圖中,顯示英屬印度的東北邊界是大體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延伸的。1914年,在中國新舊政權更替、局勢動盪之際,作為印度殖民統治者的英國人又煽動部分藏人進行分裂活動,並屢次阻撓中國北洋政府組建西征軍討伐叛亂。迫於英國當局的壓力,中方代表參加了由中、英、西藏地方政府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西姆拉會議(1913年-1914年)。
會上,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麥克馬洪背著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與西藏地方的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將東部中印邊界從阿薩姆平原邊緣北移了150公里,新邊界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為界線,將原屬於中國西藏的9萬平方公里劃入英屬印度,劃出的英屬印度和西藏的分界線(史稱“麥克馬洪線”或“麥線”),雙方還在未經中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締結了《西姆拉條約》。
但此事直到1936年才正式公開,此前全世界包括中國政府誰也沒聽說過這回事。而且此後歷屆中國政府均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英國人雖然宣稱“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但實際並未越過傳統邊界進入藏南地區。
1938年,由於尚處在抗戰時期,疲于應付日本侵略者的國民黨政府無暇顧及西藏問題,英屬印度政府便趁勢控制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大部分領土。自此,這條非法的邊界線便成為了印度政府所堅稱的中印合法邊界線,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同時從英國的統治下獨立。印度政府開始以“麥克馬洪線”,向中國申訴領土主權,並於1950年初,派軍隊進入東線的藏南地區。趁中國打朝鮮戰爭無暇顧及,到1954年實際控制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同時在中線和西線也大量蠶食中國領土。便成為謀求中印邊界爭端問題的自圓其說的不合理依據。
東段邊境的爭議面積約為9萬多平方公里,該區域被中國稱作藏南地區(印稱“阿魯納恰爾邦”),目前被印度實際佔有,面積約相當於兩個臺灣。
(二)中段爭議
在中段,邊界線全長約450公里,主要是雙方對傳統習慣線——喜馬拉雅山山脊認識分歧造成的,實際控制線與傳統習慣線大概一致,共4塊爭議地區:巨蛙、曲惹爭議地區,什布奇山口爭議地區,桑、蔥莎、波林三多爭議地區和香紮、拉不底爭議地區,爭議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大小約為一個深圳市。四塊爭議地區全部由印度實際控制。其中,除了桑和蔥莎是1919年為英國殖民主義政府所佔領、印度獨立後繼續侵佔外,其餘地方包括波林三多、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香紮、拉不底等,均在1954年至1958年間為印度所佔領。
(三)西段爭議
1865年左右,英國派遣印度測量局的官員尋找從印度進入新疆腹地的捷徑。探險家詹森從現印控喀什米爾地區出發,經西藏的阿克賽欽地區到達新疆的和田,回來後在地圖上劃了一條“詹森線”,把阿克賽欽地區當作無主區域劃入英國控制的喀什米爾,但並未知會當時的清政府,所以誰也不知道這回事,也沒人承認。目前阿克賽欽和克裡清河谷(約3.33萬平方公里)是在中國的實際控制下。目前印度主張“詹森線”劃界,謀求新疆阿克賽欽地區主權。
二、新中國初期的邊境衝突
(一)1950——1962
印度獨立後延續和繼承了英國的殖民霸權思維,對中國採取戰術友好,戰略擴張的國家戰略,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1889年—1964年,印度第一任總理,是中印邊境衝突的始作俑者)領導下的印度政府繼承了英國殖民政權所提出的中印邊境政策,並一直試圖對中國領土邊境進行侵略和擴張。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印度趁著新中國無暇顧及中印邊境問題,陸續侵佔“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到了1953年,基本侵佔了門隅、格瑜、下察隅各地,並成立了印東北邊境特區進行管轄。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下,中國領導人為了爭取更多的國際承認,將廢除舊的不平等條約作為政策中心,而在邊境問題上卻採取了懸而不決、暫維現狀的政策態度,對印度暗地侵吞中方領土的行為並未提出明確抗議。然而此舉卻導致印方對邊界問題的錯誤認知和一廂情願,認為中國在心理上已接受了印度以“麥克馬洪線”為實施邊界的主張。
1954年起,為加強對邊境地區的管轄,駐藏解放軍開始逐漸向邊境地區駐兵。1954年12月25日,西藏歷史上第一條公路全線通車。隨著中方對西藏管轄的日益增強,中印邊界矛盾進一步被激化。
1958年,印方得知中國在阿克賽欽地區修築了新藏公路,遂以向中國政府提交備忘錄的形式,企圖申明對阿克賽欽地區的主權。
1959年西藏叛亂平息後,印軍開始突破“麥克馬洪線”,至1962年,又深入“麥克馬洪線”以北4000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建立了43個據點,並引發小規模邊境衝突,雙方各有傷亡。並企圖在西藏問題上做文章,唆使藏獨分子打出“西藏獨立”的旗號,尋求對西藏問題的國際幹預。
(二)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
兩國的緊張關係很快演變成了武裝衝突。1959年8月25日,駐守在朗久地區的中國邊防部隊,在受到印軍突然襲擊後被迫還擊,發生了新中國建立後中印邊界上的第一次武裝衝突。同年10月25日,中印兩軍在西段邊境的空喀山口以南的中國領土上發生衝突,印度武裝人員對中國巡邏隊發起攻擊,導致了雙方的武力交火,史稱“空喀山口事件”。
1959年11月7日,周恩來總理向印度總理尼赫魯致信,主張妥善處理邊境問題,並提出在邊界問題未有定論的前提下,中印兩軍以實際控制線為起點,各自後撤20公里的和平主張。然而尼赫魯卻在11月16日給周總理的回信中拒絕了該提議,並提出將武裝力量撤回到印方主張的邊界,實際上就相當於要求中國承認印度主張的邊界。
1961年4月至1962年9月,印度派軍隊從中印西段邊界進入阿克賽欽地區,並先後建立了43個侵略據點,侵佔了我國4000平方公里的領土。
印方的咄咄緊逼使得戰爭一觸即發,1962年10月,印度國防部制定了進攻中國的“裡窩那”計畫,10月12日,尼赫魯下令要將中國軍隊從印軍非法侵佔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
10月18日,印軍在東段和西段邊境上,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了猛烈地炮擊,正式挑起大規模的邊界武裝衝突。同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10月20日,集中優勢兵力,在東線和西線同時發動大規模進攻,把驕傲自大的印軍打得落花流水。
10月28日不僅收復了被印軍侵佔的全部國土,在西線甚至打進了印度本土。由於印度首都新德里距邊境只有300公里,嚇得印度全國恐慌,首都開始疏散轉移。
11月14日,印軍又從東段邊境的瓦弄方向發起進攻。11月16日,經過一天激戰,中國軍隊重新奪取了被印軍奪取的瓦弄敵軍,並殲滅了印軍1200餘人。
在取得重大勝利之後,正當印度全國動員,準備與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時,秉持和平外交理念和不主動侵犯原則的中國政府卻於11月21日宣佈單方面停火,並全線後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北20公里之外,脫離雙方軍事接觸。持續了一個月的中印戰爭最終以中國的主動撤軍宣告結束。
此役,中國以傷亡不到1500人(死傷各半)的代價,打死印軍四千多,打傷一千多,還抓了三四千俘虜,包括兩名印軍準將,繳獲飛機、坦克、汽車、大炮及槍支彈藥無數。
戰後我軍不僅歸還了全部俘虜,還將繳獲的對面的武器修好送了回去,為了顯示和談誠意直接扯到1959年雙方實際控制線之後20公里。然而對方不但不領情,在我軍撤走之後,又派兵佔領了全部9.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一場規模、時間均十分有限的邊界戰爭。此後,中印之間的國際關係陷入長期冷淡狀態,中印邊界談判進展緩慢,且始終無法就邊界問題達成共識。
三、中印邊境問題難以解決的原因
(一)現實原因
中印雙方對歷史的看法差異巨大,導致談判缺乏共識性基礎。比如在東段線上,英國政府炮製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政府始終不承認,始終沒有放棄對這一地區的領土要求。
作為崛起大國,中印人民都對本國的期待值較高,這使得雙方都不肯輕言退讓,妥協變得難上加難。另外,印度鷹派人士還熱衷於叫囂“中國威脅論”,經常增加雙邊談判緊張氛圍,盲目使用軍事籌碼阻撓和平談判,為中印邊境問題解決增加了困難。
“藏獨”勢力的干擾。尤其是在藏南地區,已經成為“藏獨”勢力的大本營。達賴喇嘛的“西藏流亡政府”對印度佔據藏南地區的預設,為中印解決領土爭端增加困難。
(二)根本原因
爭議地區的戰略利益是中印雙方邊境衝突的根本原因。
- 東線戰略利益。無論從歷史角度來看還是從文化角度來看,藏南地區都應該屬於中國,因為這裡居民多為藏族,喇嘛教興盛,這也是“藏獨”為什麼能在這裡生存下來的重要原因,而且這裡還是十二世班禪的出生地,所以中國決不會承認這一塊土地為印度所屬。而從印度一方來看,藏南地區如果一旦歸中國,則相當於將自己的胸膛展示給了中國,因為藏南再往西南地區就是印度大平原,中國軍隊可以輕而易舉攻入印度本土,控制了藏南,印度就阻斷了解放軍南下的可能,保證了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安全和霸主地位,而且利用藏南地區的“藏獨”勢力還可以在政治上對中國進行牽制。
- 西段戰略利益。西段對我國戰略利益更重要,因為這裡有新藏公路,也是新疆西藏西面聯繫大通道。由於昆侖山脈的阻隔,新疆西藏雖然緊挨著,但是其聯繫通道其實很少,而西線段這一塊海拔相對較低,地勢較緩和,所以是新疆西藏重要連接通道。這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軍事戰略角度來說都有重要意義,意味著輸送物資和兵力更加快速,所以我國對這一塊土地很重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在1958年就積極修建新藏公路的原因。對於印度來說,獲得西段爭議領土就意味著其真正將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切入一個楔子,同時還滿足其領土擴張欲望。
綜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目前在東段、中段印度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因此只要我國不進行強烈的利益訴求,基本能保證這兩個爭議段不會出現嚴重衝突。但在西段,我國是佔據絕對優勢,所以印度一直挑起事端,擠佔實際控制線,謀求突破。
四、中印邊境問題解決的未來猜想
(一)和平解決
因為雙方對於邊界標準完全不同,很少有共識。在中美關係惡化現狀下,印度作為英聯邦國家,是亞洲小北約天然成員,會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代理人戰爭馬前卒,極大可能由邊界衝突擴大為戰爭、不可能和平解決。
(二)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就是“各自表述,偶有衝突”,這種狀態以後可能成為常態,中印雙方鬥而不破。而這需要印度壓制自己的野心,不要在中美爭端中火中取栗。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
(三)戰爭解決
這是中印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印度是想投機,中國是不想打,然而過度投機,必然導致戰爭,局勢是不以主觀願望可以控制的。
五、幾個關鍵問題
- 為什麼中國在中印邊境問題上不採取主動進攻策略?
首先我國的戰略首要方向在東海南海而非南亞中亞方向,我國目前無意介入中亞、南亞局勢,也不願意在東海南海以及朝鮮半島局勢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去刺激印度,從而有可能讓我國四面受敵。其次在西段我國是佔有極大優勢的,能有效保證我國戰略需求。而在東段,目前印度佔據絕對優勢,且藏獨勢力的存在,導致藏南地區不僅僅是一場戰爭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國在中印邊境爭端上一直不採取積極主動進攻策略。當然,實際上,我們的邊防部隊這些年一直在西部邊防線上,尤其是在西段,不斷向前推進公路等基礎建設,只不過新聞媒體沒有報導。
- 為什麼班公湖流血衝突事件後,中國沒有公佈傷亡人數?
首先說明的是這次衝突我軍是有傷亡的,不是一些自媒體說的那樣毫無傷亡,但是傷亡人數沒有印度那麼多。之所以不公佈傷亡人數,原因之一是我方不願意將事態擴大化,尤其是將其擴大成國際事件,這一點印度其實和我們的想法是一致的,不願意外部勢力介入,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表示願意介調停,被中印都拒絕了,因為歷史經驗表明,任何衝突一旦有強勢的外部勢力介入,往往爭議雙方都會吃虧。原因之二是不想刺激印度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目前印度國內已經出現強烈的反華情緒,我國在輿論場上也不乏喊打喊殺的聲音,一旦傷亡人數公佈,無疑是在中印民眾民族情緒上火上澆油。民族主義在特定時期對推動國家社會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則可能適得其反,導致不可控制的局面發生。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更需要的是理性智慧,而非一腔熱血、義憤填膺。
- 假如中印之間爆發戰爭,我軍有多大勝算?
中印之間如果爆發戰爭只會是邊境局部戰爭,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因為雙方都不想大打。從邊境局部戰爭來看,我軍佔據相對優勢,首先從武器裝備來看,印度自主研發的武器比較少且較差,需要大量購買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家的武器,這就往往會受制於這些國家,而我國武器主要靠自主研發,武器不會受制於人,另外我軍資訊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無論是打資訊化戰爭還是打傳統的地面戰,都比印度佔有優勢。從人員素質來看,我軍主要是年青壯年官兵居多,印度則官兵年齡普遍偏大,我軍人員戰鬥力較強。三是從後勤物資補給能力來看,我軍也佔據絕對優勢,青藏鐵路、新疆的鐵路、公路網以及機場等都能保證我們後方的物資及時保障前方部隊,另外我們國家現有財力、產業鏈和國防動員能力也保證了物資的充裕性。
綜上所述,中印邊界爭端不僅是歷史遺留問題,更是極難調和的現實問題,雙方都在邊境地區有極大的戰略意義,更不是一場大規模衝突或者戰爭就能解決的,即使中印陷入長期邊境衝突,如何控制節奏與規模,都需要極高的領導藝術與戰爭藝術,邊打邊談也許會成為中印常態,只要印度在印度洋不動作,中印就不會有大規模戰爭。
所以,戰爭的選擇權,烈度與規模都在印度的一念之間,有多大的貪念就會有多大的苦痛。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中美論壇 堂堂邁入
六周年 第 376 期
熱門話題 精彩內容
需要您的共鳴回響與參與才有火花 。。。
請熱烈點擊回響 。。。
#376 (10/24/2020)
- 王文軍 中印邊境爭端之由來及演變
- Dr. Wordman Time to Establish A World Media Organization (WMO)
- Ambrose Wang Steve McQueen Saved me
www.us-chinaforum.org 網站為印刷版形式,便於報章式閱讀,並易於尋找早期論壇。
www.us-chinaforum.com 網站為普通網站形式,有留言、下載、搜尋文章等功能。
希望您不吝批評、建議、並請轉寄。您可對任何文章在 .com 網站留下評語或意見,點擊該文章下之“評論”即可,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
-
十一 04, 10:00 am
中印邊境爭端之由來及演變 ☆來源:中美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