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亞洲週刊第 32 卷 23 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安全峰會上,美國防部長馬蒂斯高調批評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卻遇到印度與日本的「軟釘子」。印度總理莫迪指中印在管控分歧、維護邊界和平上展現出「成熟與智慧」,強調中印互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中國靠攏,要加快建立中日海空聯絡機制,防止誤判形成擦槍走火。安倍從以往參會時的「好戰」,轉變成「亞洲和平」倡導者。中國低調面對美國指責,以理性穩重姿態對付特朗普烽火外交。
亞洲安全峰會於六月一至三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其實,這是一個可以窺測亞太地區地緣政治中大國戰略博弈的重要窗口。這次香格里拉對話會議創造了與會人數最多的新紀錄,十七個重要國家的國防部長、四十多個國家的高級軍官和學者六百多人與會,就緩解中的朝核危機、變化中的亞洲安全體系、恐怖主義與反恐、地區安全與合作等多個議題進行多邊和雙邊的對話。與印度總理莫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高調出席會議相比較,中國方面採取了低調的應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副院長何雷中將率團出席,顯示中方在目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已經稍稍修正「主動出擊」的超強勢外交,以穩重、理性的姿態對付特朗普的「烽火外交」,與特朗普的「不靠譜」形成鮮明對照。
中國的低調,並不影響美國視中國為亞太地區頭號對手的立場。第二次與會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六月二日的主題演講中,再度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發難,宣稱中國在南海島礁上部署武器、擴大軍事基地建設的目的是「恐嚇與脅迫」周邊國家,為了提供戰略平衡,美國將支持越南等國家抗衡中國,並繼續對台提供軍事設備和服務。由此可見,在特朗普遏制中國的戰略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由特朗普在白宮親自操盤,在貿易戰上用反覆無常的「軟硬」兩手策略,逼迫中國在貿易逆差問題上讓步,並阻擊中國自主發展高端產業的二零二五計劃;另一條則由五角大厦領銜,以強硬的軍事部署挑戰中國的「南海」主權,給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打氣,以亞太集體安全的幌子組建圍堵中國的聯合戰線,最終目的是與中國一戰。
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日裔美軍上將、現駐澳洲大使哈里斯的話來說﹕「我的部隊已經準備好今夜就與中國一戰。」而這也是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等對華強硬派的共同立場。
與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反反覆覆不同,五角大廈的準備可謂一步一腳印。為了配合特朗普的新亞太戰
略,馬蒂斯在啓程到新加坡的前一天(五月三十日)宣布,將管轄五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並宣布特朗普委任比哈里斯更加鷹派的美國四星海軍上將菲利普·戴維森(Philip Scot Davidson)出任首任印太司令部司令。而在安全峰會開幕前四天,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兩艘宙斯盾軍艦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遭遇中方警告驅離。更早一些時候,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允許軍方高層和台灣軍方高層互訪,打破了中美建交以來的慣例。不僅如此,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落成,美國將派遣海軍陸戰隊鎮守,再現當年美台協防的景象,再度把歷史的時鐘撥回中美建交之前,甚至有美國前駐台官員呼籲華盛頓派遣部長級官員訪台,參加新址落成儀式。美國挑戰北京「一個中國」政策底線的動作已經十分明顯。
不過,在這次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馬蒂斯遭遇了某種「軟釘子」,美國主導的「修理中國」策略沒有得到主要參與國的呼應。印度總理莫迪沒有被印太戰略搞昏頭,他在峰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明確指出,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單獨決定世界的未來,並堵上了美國利用中印邊界紛爭「見縫插針」的可能性,指印中在管控分歧、維護邊界和平上展現出「成熟與智慧」。莫迪堅信,「當印度和中國以相互信任並照顧對方利益的方式共同合作,亞洲和世界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顯然,習近平和莫迪四月份的武漢非正式會晤已經釜底抽薪,鋪墊好破解美國印太戰略的基石。
安倍晉三當然不會像莫迪那樣公開掃美國的興,而且日本忌諱中國崛起的危機心理也不會一日消失。但是,在追隨特朗普過程中不斷遭遇白宮打臉的日本,再傻也不可能在特朗普祭出關稅大棒時被特朗普予取予求。他一方面繼續推動對東盟的「微笑外交」,給菲律賓、越南提供海巡船,同時,日本在會中向中國靠攏,日本自衛隊官員與中國代表團舉行雙邊會談,要加快建立中日海空聯絡機制,防止誤判形成擦槍走火。安倍從以往參會時的「好戰」,轉變成「亞洲和平」的倡導者。
中國仍向美國伸出橄欖枝
顯然,馬蒂斯預期與印度、日本「合圍廝殺」中國,並沒有在這次香格里拉會議上出現。中方對於美國防長的挑釁,也予以理性回應。在堅持南海問題的既定立場之外,何雷也再度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不容挑戰」。不過,中方沒有對馬蒂斯的重話翻臉,反而也向馬蒂斯伸出橄欖枝,歡迎他如期訪華。
這次香格里拉峰會顯示,特朗普的「全球貿易戰」正在弱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凝聚力,雖然五角大廈把中國崛起作為美國在亞太的最大威脅,但由於中國及時調整亞太和周邊國家戰略,修正「銳實力」政策,以經濟「軟實力」對付美國軍方的「硬實力」,鬆動了美國想要編織的印太包圍網,給中美大國博弈帶來新的變數。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