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澶淵之盟對兩岸新啟示 ☆作者:童清峰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12/14

台灣舉辦「澶淵之盟」論壇,從千餘年前宋遼歷史,探索今日兩岸和平之路,警惕當前兩岸局勢山雨欲來,台灣可以借鏡歷史,把握危機,從中美夾縫重圍中脫困。


202052k01.png

「澶淵之盟」論壇:求同存異

台灣舉辦「澶淵之盟」論壇,從千餘年前宋遼歷史,探索今日兩岸和平之路,警惕當前兩岸局勢山雨欲來,台灣可以借鏡歷史,把握危機,從中美夾縫重圍中脫困。

美國大選已經結束一個月,總統特朗普至今仍不承認敗選,距離一月二十日拜登就職還有四十多天,沒有人知道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朗普會出什麼招,可能會把兩岸推向不可測的深淵;外傳特朗普或在離任前有大動作,包括他本人訪台,並宣布與台灣建交等,這類踩紅線的舉措或許會讓綠營大感振奮,卻可能為台灣帶來嚴重安全威脅。

事實上,兩岸間的兵凶戰危並沒有隨著拜登當選趨緩,反而由於特朗普豁出去了而更讓人心驚膽戰。台灣危如累卵的哨子有識之士吹個不停,但就在藍綠為萊豬殺紅了眼,無暇顧及台灣安危之際,還是有一群人為追求兩岸和平默默付出。

十二月七日在台灣政治大學有一場論壇,藉由一千多年前宋遼「澶淵之盟」探詢兩岸和平之路,與會者一致認為當前兩岸局勢正山雨欲來,台灣如何從重圍中脫困,「不浪費這次危機」,其實可以借鏡歷史。

論壇選在當天舉行有其特殊涵意﹐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國府撤退來台。主辦單位「無限可能大聯盟」(Infinity Possible)總召集人黃晴琦表示,本次論壇以古鑑今,從思辨論證有多層次多元化的面向方略,有學術嚴謹的史實脈絡,歷史淵源錯綜複雜,卻可借鑑歷史軌跡,作為未來的行動綱領,透過爭議帶來銳進,從矛盾中凝聚共識,存異求同。

在世紀性大染疫的世界,黃晴琦的意圖很明顯,在論壇海報上,台灣被描繪成一隻白鴿,她拋出和平的引信,希望以創新的思維,來探討人類共生、國與國的共存及大自然的和諧定律,以寬容、恕道的力量來化解紛爭桎梏,讓台灣在中美兩強喧囂爭霸的夾縫中找到自主的明天。

澶淵之盟,指北宋與契丹(遼朝)之間於公元一零零五年在澶州(古稱澶淵郡,今河南省濮陽市)訂立的和約,此約簽訂後,宋遼維持長達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增加了雙方政治、經貿和文化的往來,同時加深各族人民之間的情誼。

專研宋史的歷史學者、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黃寬重與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祥光從宋朝經驗出發,肯定宋以守弱與包容兩大核心圖存策略。黃強調南宋雖然看起來很弱勢,但它在這個弱勢基礎上推展比較保守與保全自己的戰略,同時包容異己與異族。這也是兩位學者對兩岸關係與當前狀態的類比或參照。就南宋的經驗,它以一種「類國際關係」處理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像是接近國際關係,但又不完全是,一如當前的兩岸關係。

黃信介張俊宏的努力

在這種類國際關係狀態中,過去三十年裏,兩岸之間曾有過和平的嘗試,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張俊宏曾為此積極奔走,可惜最後未竟其功。張俊宏透露,一九八七年,前民進黨主席黃信介從美麗島事件出獄,為解除海峽冰封對立,推動「黃鄧會談」,中共時任領導人鄧小平也拍板同意以「住民自決」為基礎各自表述(非一中各表),但後來沒有明確處理,雙方未再進一步接觸,最後不了了之。

十八年後,二零零五年張俊宏接任海基會副董事長,這位早年推動台灣民主運動的異議人士沒有忘記推動兩岸和平的初衷,試圖將兩位年事已高的兩會領導人辜振甫與汪道涵牽在一起,當時遠在南美訪問的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和病榻中的汪都同意為兩岸開和平大門,當一切準備就緒,沒想到辜太太辜嚴倬雲不願點頭,一場歷史性的「辜汪病榻會談」功虧一簣,成了兩岸至今難以彌補的憾事。

「澶淵之盟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不能打仗。」國防大學法研所兼任教授趙國材說:「因為戰場在台灣,打贏也是輸。」他從國際關係角度出發,強調在國際現勢中小國並無主導權,只能追隨大國政策,「就像颱風一樣,風吹過來,小國就跟著轉」。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中,小國最好因勢利導,為自己找到最佳定位,中美戰略對抗,加拿大、澳洲等選邊站,都成了犧牲品,反之像菲律賓,跟著「大風旋轉」,獲得很大利益,在亞太地區GDP成長最快。

當前兩岸情勢在美國不斷介入下更顯棘手,特朗普全面提升台美官方關係,拉攏台灣對抗中國大陸,逼得對岸將台海推向戰爭邊緣,很多人嚮往的和平境界越來越像海市蜃樓。

面對解放軍隨時可能兵臨城下的現實難題,與會學者仍試著提出兩岸重開機的可能想像。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宋燕輝表示,「澶淵之盟」與其他後續達成的約定被視為增進宋遼友好、互信、合作關係的「信心建立措施」(CBMs),這些CBMs的執行是宋遼能夠維持長達一百二十年和平的主要關鍵因素。他認為,兩岸可以思考建構CBMs的必要,包括大陸停止對台文攻武嚇;台灣宣示不尋求推動美台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以及宣示願意減少向美採購先進武器;兩岸展開和平對話等。

哈佛法學博士黃維幸進一步提到往兩岸關係重新概念化方向推進,不論以擱置主權、重談主權或不談主權等作為雙方對話起點。他認為面對一向持「大一統」的中國而言,主權概念其實只是一種虛幻想像,唯有一國兩制才是台灣最大利益,但也不諱言持這種論點使他被貼上「舔共」標籤,他並不以為意。

黃維幸的想法頗有和台灣主流民意「對衝」意味。「對衝有一定意義,就是人家說的不到黃河心不死,意思是要提醒大家,沒有機會了,大家趕快醒過來吧!」主持人、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王智明認為,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黃也有比較「不現實」的地方,就是他忽略民主政治裏面高度的情感認同跟動員還是有很強大力量,所以他認為黃的觀點可能比較沒有市場。

兩岸面臨的三大課題

綜合與會學者意見後,王智明歸納出兩岸所面臨的三大課題:一,大家都同意兩岸往和平方向走,但政治基礎在哪裏?他說,「九二共識」已經不太合適,問題是捨棄「九二共識」,「一中」該如何討論?這裏面必須顧慮台灣內部與兩岸之間彼此的政治的基礎與前提。

其次,假設和平能被談出來,和平的形式是什麼?和談所展現的形式是什麼?過去的「馬習會」是一種可能的形式,但眼下狀況又使得雙方領導人的會面變得遙不可及,而且關鍵是和平形式並不掌握在台灣手上,可能更需要兩邊大國(中美)做某種協議,而台灣會變成這協議的一部分。

在前面兩個問題之下的一個問題,就牽扯到兩岸之間跟兩岸各自內部的世代承續與斷裂問題。王智明認為,一般來說,台灣的年輕世代對兩岸關係比較疏離,也不在意兩岸對話的政治前提與和平形式,可是老一輩又有這樣的期待,不論是統派或非獨派皆然,這又變成另一個蠻關鍵的問題。

這場借鑑歷史的論壇發言盈庭,並沒有得出最後的結論。王智明指出,應該肯定這場論壇推手張俊宏的努力與嘗試,這位以實踐民主自期的「土水師」從黨外一路走來,歷經台灣政經變化,仍沒有放棄政治行動的可能,「應該予以鼓勵跟褒揚」。同時張俊宏重新把和平議題喚回兩岸關係的前台,這是很重要而難能可貴的嘗試,因為如果觀察當前兩岸政府的作為,不難發現雙方不但都沒有把和平當作目標或前提要件,而且還慢慢讓它在微縮當中,這是另外一個比較實際的「現實」。

台灣社會的無奈與悲涼

王智明表示,整個論壇呈現的是台灣內部的矛盾,黃維幸與趙國材論點偏統派,相對而言,張俊宏、宋燕輝等比較像是革新保台的主張,一種趨向緩獨或非統的概念,這也是台灣現實政治中共同存在的政治想像。「大家可以看得到,紅統比較不容易讓人接受,其實它有很多真實的考慮,台灣社會需要去考慮為什麼這些很真實的考慮沒有辦法被納入現實的政治操作裏頭?同樣的,為什麼原來應該比較可行的、比較能夠長久緩獨的,或革新保台的方案反而在當前變得完全沒有市場?」整個論壇映照出台灣社會的無奈與悲涼。 

 

 亞洲週刊  2020年50期 2020/12/14-12/20

202051q01.pn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