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遇到陌生人攀親的困惑 ☆作者:本田善彥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2/7

本田善彥,日本資深媒體人、旅台作家,中文版著作有《保釣運動全紀錄》、《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202206f01.jpg

楊馥成、許華杞和林余立(左至右):為恢復日本國籍打官司

三位台灣人要求恢復日本國籍,官司讓日本人困惑。他們說日本殖民很好,忽視日人戰敗後承擔的苦楚。


東京地方法院於一月十一日,對三個台籍人士要求「恢復日本國籍」的訴訟案裁判「已喪失日本國籍」,退回案件不予受理。據台媒報道,楊馥成等三人是於日據時期的台灣出生長大,台灣光復後喪失日本國籍。其三人認為自己失去日本國籍是「不合理」的,因此在日本的法院提出訴訟,向日本政府要求確認他們仍擁有日本國籍,成為史上第一例要求恢復日本國籍的訴訟。原告之一九十九歲的楊馥成在判決後表示,自己作為日本人出生,接受日本教育,「我一直以為我完全就是個日本人」,希望通過審判了解過去的台灣人民對日本是怎樣的心情。楊氏還稱,對此次判決感到非常遺憾,沒臉見以前的上司和戰友,將繼續上訴。

原告三人在上訴書裏聲稱,在沒有經過其本人同意之下,日本政府不應剝奪其國籍,還強調「現在與出生一樣,自己仍是日本人,堅持現在也擁有日本國籍」。據報道,去年十月十二日開庭當日,楊氏宣稱「(二戰時)我為日本的生存而戰,我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是個日本人,最後想作為日本人死去」、「想讓人都知道日本在台灣做過的事,這樣大家都會為日本感到自豪」。日本《產經新聞》報道,原告們說「在台灣很多人希望恢復日本國籍,我們身為他們的代表提出訴訟」。

對此十分罕見的判決,中文網路上的留言也相當分歧,部分讀者寫道「時代悲劇下的產物」,「這些是皇民化政策造成的,日方應該提供精神賠償」,有些人假藉同情原告三人的言辭譏諷國府、羞辱中國人,也有不少人以「效忠日本的三腳仔」、「滯台倭奴」等極為難聽的用詞抨擊此三人。

日本網民的反應也十分有趣,有人寫下「果然台灣人這麼親日,跟朝鮮人不一樣」、「他們說為日本從軍,對他們好一點才對」等同情原告的留言,也有「法律上當然行不通的,萬一承認這些,以後無法收拾」、「大日本帝國早已不存在,他們告錯對象了」等留言。另外,還看到「他們只是想騙取養老年金而已」、「殖民地根性(奴性)太重了」、「把台灣再次弄成殖民地就可」等嘲笑原告的言辭。有位深諳日陸台關係的台灣媒體人指出,三位原告也許為了逃離「中共魔掌」搞出這一連串的事,但為何不在日本經濟高峰期的一九八零到九零年代,而偏偏選在日本國力低迷很久的現在搞出這些,實在令人不懂。

有趣的是,中文媒體報道過楊馥成曾與中國大陸之間有不尋常的往來,但日媒都不提及此段關係,對一般日人來講,這些兩岸之間的複雜互動或許超出能夠想像的範疇。

我被幾位兩岸同行問及這次判決的感受時,第一反應是困惑,後來我也向幾位日本國內親朋打聽他們的感受,果不其然,多半的人沒有特別排斥,但也沒有歡迎的情緒,只會感到困擾或困惑,或者搞不太懂是怎麼回事。有人反問:「原告到底想怎樣?」有人質疑:「如今距離日本戰敗已七十六年、解嚴已三十四年,為何現在才說?」

李登輝不懂日人心態

看到原告三人強調他們仍擁有日本國籍的報道時,我立刻聯想到李登輝向司馬遼太郎稱他二十二歲以前是日本人的一段話。換言之,李氏二十二歲以後不再是日本人(不再擁有日本國籍)了。生前李氏面對日媒時,提出「日本應恢復過去(戰前)的信心」等說法。這些話顯示,雖他是知日,起碼還懂得如何操弄、唬弄日人,但缺乏對戰後日本社會的親身經驗,因此他難體會到戰後日人最深層的心態和思維,特別是對戰敗的毀滅性失敗和戰後日美關係所產生的複雜情結等。

社會的記憶由榮譽到恥辱都要概括承受的,歷史絕不能刻意去脈絡化地選擇性繼承,戰後日本揮不去根本性的挫折感和自卑意識的同時,不得不面對戰前軍國主義和侵略戰爭所帶來之譴責和仇視,不少國人一方面享受日本經濟高度成長帶來的榮景,另一方面多少為祖國曾犯過的錯誤而苦惱。但包括李登輝在內的「前日人」有過這些苦惱嗎?當然沒有的。倘若如此,李口中的日本形象和戰後的真實日本之間,自然會有隔閡。親李日人聽了李說的話,也許會覺得窩心、感到鼓舞和肯定,但心底裏也隱隱地知道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假象。

楊氏等人的言行,不管其動機和真實意圖何在,我基本上抱持尊重的態度。不過,因為感覺太突兀,也看不出其合理的脈絡,所以令人感到困惑和困擾。其感受和距離感好比在遠親喪禮時,跟我攀親的陌生人般,對方侃侃而談與往生者多熟悉、多親密,甚至還說幾十年前牽過我的手云云。但很抱歉,我不認識此人,甚至根本都不記得此人,與此人之間也沒有任何實際的共同語言,因為我不僅未曾見過此人,我身邊的眷屬親朋也都不認識此人,更沒提及過與此人相關的話題。如此,更不知此陌生人到底是真的來悼念祭拜、走錯路誤闖進來的,還是來偷奠儀。在此情況下,一般人只能感到莫名的不自在和迷惑。

 

 亞洲週刊  2022年06期 2022/2/7-2/13

202206f02.jp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