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12/12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落葉飛花——香港三毫子小說研究》,由葉倬瑋、陳智德、賴宇曼、李卓賢主編,改寫香港文學史,這些小說隱藏香港文化底蘊,折射香港軟實力,不僅是價廉的讀物,而是香港珍貴文化遺產。三毫子小說的作家不少是南來知識分子,在冷戰高峰,作品承載對神州大地的家國之思,但又很接香港地氣,並且出口到台灣與南洋,成為全球華人的文化傳奇。
《落葉飛花》:找回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文化遺珠
這是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現象,從街頭報攤到小書店,都擺上了很多彩色封面的「三毫子小說」,大概六萬字左右,每本的價格是三毛錢,等於是當年一瓶可口可樂的價格。這些以愛情與奇情交纏的小說成為小市民的恩物,一本平均銷路都在七萬本左右,有些暢銷的還高達十萬冊。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些小說提供了大眾的娛樂,也為民間提供很多現實生活以外的想像空間。
最近香港教育大學的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團隊對三毫子小說作出深入的整理與研究,發現這些已經被大部分香港人遺忘的小說多達二百六十多種,也出現不少重要的作家,但由於它在當時社會地位不高,被視為消閒讀物,甚至被學校和家長所鄙視,不登大雅之堂。但隨著歷史的沉澱,今天的學者發現,這些小說其實隱藏了香港文化史的底蘊,折射香港的軟實力。它們的內容大多是兒女私情,重視情節曲折傳奇,構思精妙,往往被電影公司看中,搬上了大銀幕。當時邵氏與電懋兩大電影公司都有不少劇本來自三毫子小說;一些導演與編劇也是腳踏幾條船,既寫三毫子小說,又寫劇本,又成為導演。
香港天地出版社最近出版《落葉飛花——香港三毫子小說研究》,葉倬瑋、陳智德、賴宇曼、李卓賢等主編,匯集了各方名家的研究,包括了潘惠蓮、許定銘、黃仲鳴、沈西城、鄒芷茵、黃淑嫻、區仲桃、宋子江、鄭政恆、黃冠翔、鄧小宇等人的文章,對於當時的文化現象作出深入的分析,發現這並不是廉價的通俗文學,而是香港珍貴的文化遺產。該書提出了時代的拷問:香港文壇與學界是否低估了三毫子小說的現象?
因而這本書的研究改寫了香港文學史,讓過去被忽視的文本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記錄了香港社會轉型的風貌,如何與神州大地的過去都會生活記憶連接,也折射香港現實社會的追求。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大量的中國大陸難民抵達。歷經抗戰與內戰,也面對一九五三年結束的韓戰,全球正處於東西方兩大陣營對立的冷戰時期,香港恰是冷戰的前沿,報章上都是意識形態的對立。但小市民都在這些通俗小說中尋求政治以外的精神慰藉,它價錢便宜,攜帶方便,隨處可以閱讀。
撫慰冷戰時的寂寞心靈
當時香港不僅是物質匱乏,也是精神的匱乏,這些文字的娛樂撫慰了很多的寂寞的心靈,而在冷戰的高峰,香港與中國大陸隔離,這些通俗小說都有不少當年中國的都市回憶,與香港的變貌交纏。從上海的外灘到香港的中環,從廣東曲江的迷霧到九龍旺角的喧囂,男女的感情糾葛、家庭的糾紛、權力的博弈,都成為這些小說的時代背景。
愛情、奇情交織的文字,也對全球華人社會帶來微妙的影響。當時三毫子小說的先鋒虹霓出版社,負責人黎劍虹與美國新聞處熟悉,而她的丈夫梁寒操也在台北工作,因此她推出的《小說報》叢刊也銷往台灣,而另外一家海濱出版社,由新加坡商人周星衢創辦,因此在香港出版的三毫子小說也銷往東南亞,影響南洋社會。
三毫子小說世界最知名的是環球小說叢的創辦人羅斌,廣東開平人,在上海長大,熱愛文化,但又極有生意頭腦,他辦了環球出版社,出版《藍皮書》、《西點》、《春秋》、《文藝新潮》、《武俠世界》等。一九五九年創辦《新報》,培養了不少作家,如鄭慧、倪匡、馮嘉、馬雲、依達、岑凱倫等。羅斌往往先把小說登在報紙,再出版成書,然後再攝製成電影,若電影賣座,反過來讓小說更暢銷。
對香港人來說,閱讀三毫子小說,還意外地在殖民地的世界傳承中華民間社會的記憶。很多的作家都是南來的知識分子,他們有些很多後來鼎鼎大名,如劉以鬯、南宮搏、依達、王敬羲、俊人(萬人傑)、張漱菡、潘壘、彭歌、孟君等,也有些在當時頗負盛名,但後來卻不太為人所知,如鄭慧、楊天成、方龍驤、董千里、司空明、齊桓、碧侶、李維陵、夏商周(李輝英)、杜寧、易文等。他們的作品都承載了在中國大陸的記憶,甚至有抗戰與內戰等社會動盪背景,滿懷家國之思,都讓香港讀者與中國現代史連接,但又避免那種當時在台海兩岸文學泛政治化的傾向,不會被現實政治所綁架,而是很接地氣,與庶民生活融合在一起。
大眾文學標籤更中性
其實三毫子小說的標籤都是有一種貶義,近年台灣對於通俗文學的作品,都冠以「大眾文學」的標籤,比較中性,但與嚴肅文學的曲高和寡比較起來,大眾文學的提法展現親民的感覺,面向大眾,通俗而不低俗,流行而不「流裏流氣」。
值得注意的是,三毫子小說都重視封面插圖,色彩艷麗,人物都蠻洋氣,如區晴、董培新、章逸焰、鮑狄祥、高寶、關山美等,風格各異,但都很有現代化的氣息,而裏面的黑白插圖也往往是畫龍點睛,讓奇情的文字添上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這次三毫子小說的研究計劃源於香港教育大學的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由陳國球教授於二零零九年創辦,瞄準「文學文化」在知識生產和傳播的研究,現正在推動「香港文學大系」等研究項目。預料這本《落葉飛花》,可以將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壇飄遠了的落葉與飛花找回來,讓那些埋沒在塵封的記憶盒子的精靈,不再寂寞地冬眠,而是可以與新一代的讀者邂逅,讓那些在斗室揮筆疾書、為稻粱謀的三毫子小說作家,回歸香港文學史上應有的定位。
《小說報》第64期:南宮搏《青春季》
《小說報》第68期:劉以鬯《藍色星期六》
《環球小說叢》第96期:司空明《曲江霧》
《小說報》第114期:王敬羲《祝福》
亞洲週刊 2022年50期 2022/12/12-12/18
|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