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9/16
殖民主義在非洲留下大量殖民制度遺產,阻礙了非洲各國獨立之後的經貿交往發展,發展非洲的要務在於打通洲內的貿易通道,非洲自貿協定是其中關鍵。
中國援建肯尼亞鐵路:從首都內羅畢到港口城市蒙巴薩的旅行時間縮短一半
英法保持對非洲操縱
或許很多人會好奇,殖民主義已經離開了非洲約半個世紀,為甚麼仍然能阻礙非洲獨立之後的發展?這個問題的答案異常簡單,英、法仍在非留下大量殖民遺產,包括貨幣、法律、制度安排,一直保留至今天,並透過這些工具維持對非洲的經濟控制。
在十四個法國於非洲的前殖民地,依然使用「中非法郎」以及「西非法郎」。法國不但禁止兩種法郎之間自由貿易,更強逼這些國家將至少五成的外匯儲備放進在巴黎的法國儲備局的「運作戶口」,並且要額外遞交兩成的儲備作為抵債,以此換取以穩定價格向法國購買歐羅。
法國聲稱這是為了「增加非洲國家宏觀穩定性」,但實際上這種安排更多為了法國利益而設,因為它要求非洲前殖民地給予法國資源開採的優先權,而關於這些外匯儲備戶口內的存款等關鍵資訊,也只有法國才知道,殖民地對於法國投資賺了或是虧了都無權過問。
另一邊廂,英國在東非的殖民主義利用法律工具和貿易規則,對非洲人長年「分而治之」,把人分為不同族裔和階層,挑起內部矛盾。這部分的歷史可見非洲思想家馬姆達尼的《界而治之》一書。
至於貿易規則方面,英國殖民者在東非設立了極為複雜的關稅區,這些法律條文複雜得被非洲的經濟學家稱為「意大利麵效應」,指繁瑣條文層層綑綁,讓非洲人難以與彼此進行貿易,只能成為英國市場的附庸,為英國出口天然資源。
英國牛津的獨立研究中心Curtis Research在二零一六年指出,倫敦交易所的一百零一家上市公司在撒哈拉以南地區佔有一點零五萬億美元的石油、黃金、白金、煤炭以及鑽石礦產,僅僅比當年整個撒哈拉以南地區一點五八萬億美元的GDP總額低一些,其中,英國資本在南非和加納擁有最多的資產。
來自加納革命的警示
早在非洲革命之初,加納革命家恩克魯瑪已指出,非洲殖民地從宗主國手上取得「政治獨立」後,不少卻出現經濟上的「附庸性、畸型性、落後性」,他把這稱為新殖民主義,或是「經濟殖民主義」。
恩克魯瑪的教誨在非洲廣泛流傳,不少非洲左派人士認為,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非洲共發生了二百多場政變,其中一百多場成功,大量反對西方的領袖被剷除,可是在「政治民主化」之後卻爆發大量由IMF和世界銀行政策引起的經濟危機(被稱為「結構調整計劃」),非洲只有走向團結、經濟一體化,才能走出被「分而治之」的困局,因此,從疫情之前非洲就提出非洲自貿區的計劃,意圖擺脫西方。
亦因如此,不少非洲國家非常樂於與中國合作發展,他們長年忍受西方苛刻的債務條款,看到中國擁有西方欠缺的先進綠能技術、基建建設能力,也更願意響應非洲人自己提出關於非洲發展的訴求。
北京響應非洲自貿區
這次中非合作論壇上,北京重申了非洲自貿區的重要意義,官媒更引述稱,「非洲始終無法擺脫殖民時代形成的世界市場邊緣附庸的地位……中國要幫助非洲實現“非洲製造”」,可見北京對於非洲發展困境的理解,在多次的中非交流後漸漸走向一致。
亞洲週刊 2024年37期 2024/9/16-9/22
|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