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評論

後川普時代的民進黨何去何從 美國新政府的台海兩岸政策初探 ☆來源:海峽評論

♦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評論。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5

綜觀拜登日益成形的內閣團隊,有人戲稱是歐巴馬的第三任,因其中一些關鍵職位多由歐巴馬時期的要員擔任,其中與台海兩岸關係最密切的人事,當屬定案的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

布林肯說中美有合作的必要 

布林肯出生外交世家,生長於法國,法語形同母語,又長年生活海外,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當過律師。他1993年進入國務院,擔任(負責歐洲和加拿大事務)助理國務卿的特別助理,並於1994年進入白宮,擔任歐巴馬政府的副國務卿,任內多有機會與拜登往來,因此建立了密切關係。

布林肯曾表示,上任後將首先要恢復美國與盟友的關係,要重返在川普時期退出的多邊協議和組織,回歸多邊合作,如巴黎氣候協議、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伊朗核協議。依布林肯的說法,拜登政府會聯合歐洲國家,借助國際機制,共同處理包括台海兩岸的國際問題。

布林肯曾批評川普的退群作風削弱了美國的聯盟,尤其在中國試圖增加影響力的時候,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布林肯重視民主和人權問題,他認為世界目前正出現(歐美世界的?)民主退潮,而中國利用此一形勢,在香港推行《國安法》後,可能會對中美間的台灣問題採取同樣做法,因此美國必須重建其國際的領導角色。他沒有明說的是這個領導角色對台灣問題的處理會否與川普政府迥異。

不過,布林肯認為,在川普政府之前,美中台三邊關係是相對穩定的,未來的美國政府應該恢復這種平衡。在南海問題上,布林肯曾表示,拜登政府會堅持國際法,確保(美軍軍艦?)自由航行,並以外交手段解決領土爭端,但在氣候變化、武器管控與疫情等全球議題上,中美雙方有合作的必要。

蘇利文曾提出「棄台論」

今年44歲的蘇利文,過去是希拉蕊的政治幕僚,後成為時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安顧問。2011年希拉蕊國務卿任內,蘇利文是她辦公室主任,他曾提出所謂「棄台論」,主張以放棄台灣來抵銷中國持有的1.14兆美國國債。當時希拉蕊覺得是個聰明提議,可以討論。

最近蘇利文改變了主意,認為由於台灣的歷史因素複雜,不宜片面改變現狀,他認為美中對台灣問題的處理是成功的。但在處理香港問題後,中方很可能會對台灣施壓,因此美國各界需要對台灣問題更加關注,這正反映美國建制派的意見。由此可見,拜登的內閣會以相對和緩的談判方式,回歸美國傳統外交路線,同時以「不統、不獨、不武、不和」的四不政策,維持華府定義的台海兩岸現狀。

坎貝爾(Kurt Campbell)是拜登競選團隊高級顧問,曾任美國海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軍官,是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和國際關係副教授,哈佛大學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助理主任,曾任歐巴馬政府亞太地區副助理國防部長,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員、主任等職務,現任華盛頓的戰略和資本諮詢組織「亞洲集團」董事長,學術基底深厚,行政經驗豐富。

2020年12月上旬,坎貝爾在台北舉行的一次印度太平洋安全論壇會議中發表視訊講話,勾勒拜登新政府未來的台海兩岸政策走向,蔡英文親自參加這一視訊會議。

講話中,坎貝爾提及北京已成為美國前所未有的挑戰,軍事和經濟上都對亞太地區一些國家構成威脅,拜登政府必須加大力道,信守美國對這一地區的承諾,而在與中國有關的問題上,與其他亞歐國家合作。坎貝爾也預期,中美之間的主要戰場將涉及人工智能和5G網絡等尖端技術,在氣候變化、新冠肺炎和朝鮮等問題上,兩國將保持一致,有合作空間。

拜登應會維持對蔡政府的承諾

預計拜登政府成立之初,主要將應對國內挑戰,包括抑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與經濟復甦,修補美國社會日趨分裂的問題。不過,美國不會主動放棄在亞洲扮演的角色,而會升高對該地區的干預。因此,華府重視對台灣政府的安全承諾,台北和華府之間的關係不致巨變。至於坎貝爾希望台灣和大陸之間的某種對話能夠恢復,表面看起來,恢復對話的球好像是在北京一邊,其實不在北京也不在台北,而在美國拜登新政府手上,就算蔡英文想以「九二共識」以外的語言表述中共聽得懂的「一中原則」,還得看美國新政府開不開綠燈。然而沒有「一中原則」,當年華府都沒有能力逼北京與其建立外交關係,今天又焉能逼北京與蔡政府恢復對話?

可見坎貝爾期盼兩岸恢復對話,說什麼兩岸緩和的主動權在北京,說來說去,都是外交辭令,裝做拿蔡政府一點辦法也沒有的無辜狀,這點與不大搞外交辭令的川普陣營不同。

2020年12月16日,坎貝爾在美國的一場演講中稍微修正了看法。他再次提到,美國確保台海和平的承諾十分重要,更必須鼓勵台海對話,因這符合相關各方戰略利益,但未提及球在北京這邊了,美國仍希望在特定議題上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

美國新政府會不會像川普政府一樣藉大幅軍售將蔡政府「武裝到牙齒」,坎貝爾比較保守,認為每屆美國政府均支持「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因為這符合美國利益。綜觀坎貝爾兩篇講話,重點就是重申華府對台灣政府的各項承諾。

坎貝爾第一次講話後,蔡英文也在一場與美方智庫的錄影演說中指出,台灣不願與「中國」永久對立,但堅決捍衛自由的生活方式,看來似乎是對「中國」釋出善意,對坎貝爾做個交待。但蔡英文又稱,願在不預設前提下,和平解決歧見。

「不預設前提」是個「前提」

蔡政府至今未廢「大陸委員會」,也未改其名為「中國委員會」,無意間已預設了一個台海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前提。否則處理與大陸有關事務,就該由管外交的吳釗燮與「中國」交涉,只不過這樣一來,非但不可能與對岸接觸,更可能置台島於「地動山搖」。

中共接受了馬政府的「九二共識」,蔡英文不接受。不說馬政府與中共接觸得有個「九二共識」,即令世上頭號強國美國的政府與北京建交,也得有個「一中原則」的預設前提,蔡政府有比華府更大的能耐?能在「不預設前提」的「前提」下與中共恢復對話?

說穿了,中共接受的不是馬政府的「九二共識」,而是這個共識的內涵「一中原則」。蔡政府可以用馬政府的表述方式,也可以不用馬政府的表述方式,只要其表述中有明確的「一中原則」內涵,至今仍堅持和平統一的中共沒有不接受的理由。

不過眼前民進黨政府面臨的困境是受制於人,這個「人」,說白了就是美國政府,不論是現在的川普還是將要上台的拜登政府,一方面,它可以力助蔡英文壓制反對進口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豬的廣大台灣民眾,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力阻民進黨用任何語言表述中共可以接受的「一中原則」,因為民進黨一旦有了「一中原則」,就有可能與中共言「和」,民共兩黨的「和」是與華府處理台灣問題的四不不合的。

時不我待

華府有四不,蔣經國有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現在回頭看,三不完全是針對法理上仍處於國共內戰狀態的中國共產黨。蔣經國一生公開反共反台獨,堅持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三不」更像是說給華府聽的,因為儘管當年蔣經國周圍或遭佈下前些年中情局探員史諾登洩漏的天羅地網,但他宣佈解嚴時突然宣佈開放大陸探親,用行動否定了自己的三不,也給華府來了個措手不及。

馬英九時代也有他的三不--不統、不獨、不武。在中情局的眼皮子底下,他以行動打開李登輝封死的三通大門,開啟了1949年以來兩岸空前的熱絡交流,一句話,馬英九要與大陸「和」。無奈功虧一簣,有助兩岸融合的服貿、貨貿終遭台灣版顏色革命「太陽花」推翻,華府得以再將其四不「現狀」維持至今。

今天的蔡英文或有心堅持華府的四不,然而當下太平洋兩岸的中美形勢,不說與蔣經國時代相較,即與她前任馬英九時代相比,時間顯然不在美利堅統治集團一邊。大陸對付航母的東風導彈射程半徑已達2,500公里,1975年美軍改裝航母安然停泊越南峴港外撤僑的場景,今天不可能在台灣東海岸重現。民進黨員一旦被定性為「台獨頑固分子」,可說已後撤無門。

美國新政府或在「不獨」方面可能給蔡政府更清晰的信號,也可能再玩國、民兩黨相互制衡的遊戲,但不可能放棄「不統、不武、不和」,面對拜登新政府,民進黨炒作「台獨」議題的空間或遭限縮,但「不獨」不意味其回到一中原則而與中共言和的空間會出現。做為一個執政黨,在無情的現實政治中,民進黨眼前的機會不在空間而在時間,即在華府陷入新冠疫情肆虐而應對無方的泥淖時,在川普攪亂美國新舊政府有序交接而可能引爆內亂,甚至可能出現「美利堅分裂國」(DSA)時,能否仿效當年突然宣佈開放探親的蔣經國,毅然決然回到一中原則而與中共言和。民進黨內多年輕而識時務的「俊傑」,明日之星鄭文燦已高舉和平大旗,稍一轉念,預設個「一中原則」前提,即可能柳暗花明。【湯紹成主稿】


  海峽評論    361期-2021年1月號

社論

台灣統派旗幟

中國與美日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新聞剪輯

編後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