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汲汲營營,有時候也不知道人生為了什麼?去年定下的一些目標,想法,完成了一半,但確實另一半是因為怕失去穩定,怕外來不相識的人和事帶來工作的威脅,從而變成保守,怕風險和自我保護而沒有完成。不論是簡單如分配資金到比特幣,加碼在初創企業的投資,還是到新西蘭跳傘等,到認真的人生規劃,事業發展到家庭等,中間很多的情緒,恐懼和害怕失敗,結果總覺得浪費了半年的人生。坐在 Bloomberg 機前,我在想為什麼?到底再往上一格,我是否快樂?未必。
回想2017年除夕,在大會堂聽過八位差不多年紀的講者的分享,我才驚覺,工作順利,又找到了靈魂伴侶,也有點小項目做得不錯,但我是一個未成功的人,因為我對身邊朋友和社會關懷不夠,也未有真正把心底的夢實踐。曾經,在大學校園裡,我設計過系統去幫大公司處理客戶問題,也很專注與朋友合作研究手機程式,但畢業後,我只是利用了十幾年的光景去參與資本市場的遊戲。當我聽到原來香港有一班文化企業家、初創負責人和革新者,他們分享成長的故事,走在未成功的路,但有一股 Move On 的力量。
例如 Uber 香港區負責人,大概沒有太多人知道他在公司推動協助老人家乘車的服務,源自於家人,也未必知道非政府組織長者屋設計,為了香港的老人家居所,提出多少別有意義的設計。聽著跑新聞的資深記者走過浮華大地,聽著政治公關在為香港的前途打拼,一個個故事,坐在那裡,我多想今年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鼓勵社會各界交流經驗
確實,類似 TEDx 的活動,社會各界,特別是政府和私人公司應該多辦,多贊助,讓社會不同層面的人士,能夠把創新的想法與社會不同階層去分享和交流。單單是教學式的研討會,單向的分享,論資排輩的演講和聽課,結果未必就能啟發身邊的人以及陌生人。像今次 TEDxChaterRoad 的活動,主辦者努力推動跨界合作、促進知識傳播,分享好點子。除了邀請了來自不同行業的講者於台上分享之餘,亦邀請了公共事務、慈善基金、企業傳訊、教育、社企、社福、青年組織等多個界別的人士赴會,這個交流,創科局不妨參考。
確實,在跨國公司做久了,只想著花紅多少,什麼時候退休,但聽過朱兆麟的分享,我跟身旁同行的投行朋友也說,明年應該多點服務社會,也多到學校分享一些創科的經驗和知識。
成功、不成功,其實不在於誰人的判斷,而是你自己的看法。由零變一,即使過程不斷重複,但過程中是有回報的。用上羅永聰這句話,作為人到中年重新出發的座右銘,新的一年,也希望一些跟我差不多年紀,但未達到自己心中成功定義的讀者朋友,繼續不忘初衷,往往在堅持的路上,成功會不知不覺降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