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8/19
(李忠一攝)
近日,綠色陣營的圍標聚斂和政治人物的權錢交易,震驚朝野各界。民眾警覺到:一黨獨霸不正是專制與貪腐的溫床?絕對的權力終將帶來絕對的腐化。但蔡英文的保證卻是:放心,民進黨就是不一樣。不旋踵間,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因侄兒涉案而辭職了,文化總會秘書長也立即請辭待命。
民進黨真的不一樣?過去30年間,從東歐、東亞到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開展了民主化與市場化改革,一個個執政黨輪番上台、下台、解組、重整,但對改革的承諾卻難以實現。許多新興民主國家裡,善治、提高政府質量和強化國家能力,並未隨民主選舉而同步落實,民主化的改革大業最終卻走向挫敗!
為什麼會這樣?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戴蒙德在《民主期刊》(2007)專文中指出:在這些民主化地區,民主選舉充斥著「腐敗、賄賂、不公與權力濫用」,導致惡政反向妨礙著發展。台灣過去30年的民主選舉,弊案叢生、傷痕累累,當然也非例外。
以「歷史終結論」聞名的福山在近著《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落》(2014)一書中,修正了他早年對自由民主的樂觀期待。他指出,自由民主政體或許必須被某種更好的制度所取代;民主本身面臨了太多相互衝突的要求,從而侵蝕了政府施展權威的能力。福山修正後的新論點是:政治秩序良好的社會需要三項構成要素,即強而有力的國家、法治和民主問責。上述三者缺一不可,重要的是要把優先次序擺對,民主並不是第一位,強而有力的國家和有效率的政府,顯然更為重要。
瑞典學者霍姆博格與羅斯坦也在《好政府》(2012)一書中指出,對於所有穩定的民主政體來說,「國家能力的提升是建立代議制民主的先行條件」;「自由與公平的選舉以及代議制民主,並不能保證改善人民生存的經濟和社會條件」。即使富裕如美國,面對當前疫情,民主體制嚴重失能,人民生計困頓,失業率居高不下,證明了國家能力明顯不足。
基於此,政治質量的提升和善治的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華盛頓共識」。此一以美國為中心的共識認為,經濟增長可以通過大規模的鬆綁、取消市場管制、削減公共開支,以及推動私有化改革來實現。但事實卻證明它失效了!
在東歐,由美歐國家積極推動的「休克療法」實施結果顯示,由於它並未充分重視「詐欺、反競爭和其他壟斷行為」造成的惡果,最後結局卻是一塌糊塗。不但造成了民眾對改革方案強烈不滿,還造成俄羅斯等國嚴重的貧富落差和持續的經濟蕭條。至於台灣當前出現的各種圍標、壟斷、以權謀私、裙帶利益和朋黨自肥等現象,不也正是「假改革之名」帶來的惡政與腐化?
基於此,《好政府》一書明白指出:「世界各國公民對政府的評價中,綜合性治理,包括法治、控制腐敗和政府效率具有重大甚至是首要的意義。」比起「民主權利和福利保障」這兩項指標,藉綜合治理能力控制腐敗、提高政府效率,顯然更為重要。
質言之,善治、提高政府質量和強化國家能力,而不是在民選勝利之後大權獨攬、威行專政、讓徒子徒孫通吃全拿,這才是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基於此,強化司法權的獨立自主和監察權的有效箝制,進一步維護法治權威、緩和政治危機、管控社會衝突、有效整飭官箴,並強化政府績效,以建立可靠的廉政機制。這才是對抗一黨獨霸與權力腐朽的關鍵。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