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 中時新聞網。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2/10
福島生產的農漁類產品。(摘自日本福島縣臉書)
國民黨政府戰後在台灣從事中國化的努力,社會上仍瀰漫濃濃日本味。以日常生活來說,進口的日本貨當然是比國產的價格高,特別是車輛及電器,儼然就是高品質的保證。就文化層面,不談台語歌,連國語歌曲都翻唱,只能說一衣帶水,沒有必要刻意區隔本土或東西洋。至若老一輩以「有日本精神」來形容政治人物的執著,彷佛幾分無奈。
從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來看,日本統治的不平等權力結構宛如枷鎖,台灣人不禁有劣等的情結,也就是自卑感,唯一的救贖是集體自我認同的追尋。巫永福也有類似的經驗,在差別待遇下,台灣人被當作二等公民,難怪有「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而「台中一中的精神」就是反日。鍾肇政的自傳《濁流三部曲》更反映被征服者的憤怒及抉擇。
當父執輩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來遙想日本時代,如此高度選擇的浪漫記憶,唯一的解釋是對於後二二八的國府統治不滿,所謂「狗去豬來」的非人化否定,表達對祖國由企盼到沮喪。相對地,台灣人對於日本人的好感在《海角七號》顯露無遺,與其說莫名的懷舊,倒不如說半個世紀被拋棄的宣洩。惟有李登輝前總統維持應有的起碼睥睨。
殖民統治無非為了成就帝國的壯大,不能只有殺雞取卵,而教化絕非出於人道關懷。因此,不論是教育、衛生或交通建設,日本一方面可以收買人心、羈縻菁英,另一方面還是有其盤算,不管是把台灣視為穀倉或南進的基地。有人感佩八田與一對台灣的貢獻,譽為「嘉南大圳之父」,無異肯定殖民統治,畢竟,台灣人即使沒有日本殖民也會自尋現代化之途。
儘管日本當年甲午戰敗中國、透過《馬關條約》取得台灣,不說征服綏靖過程有多少抗日分子死於盜匪罪名,迄今尚未正式為殖民統治向台灣人道歉,嚴重失憶。民進黨高舉轉型正義大旗,藉口無力而不願處理戰前的不公不義,無視總督府強制將山地原住民土地全數收歸國有,搖身一變幫兇。更有人以記憶所及「朝鮮樓」來合理化慰安婦,匪夷所思。
究竟是否開放日本福島「核食」,當然應該實事求是、科學辦事,什麼都可以談。然而,親兄弟、明算帳,一廂情願並非外交常態,你尊我卑更無法久久長長,何況涉及國民生命健康的風險。其實,不管國會、在野黨或民意,內部歧見可加長談判的縱深、增加討價還價的籌碼;至於所謂的善意,絕非自廢武功、百般巴結,這是開放萊豬進口的慘痛經驗,民進黨政府似乎慣性舉白旗。
日本前恭後倨,去年還表態進口核食與否無關加入CPTPP,過完年揚言進口是必要條件、不是交換條件,高傲到極點。話又說回來,蔡英文當初剛選上總統,日本就蠻橫宣稱沖之鳥是島、非礁,民進黨政府硬是把國家尊嚴吞下去了,難怪對方完全沒有把台灣看在眼裡。相對之下,韓國為了二戰期間的強制勞役還在跟日本對簿公堂,不損加入CPTPP的決心。
我的學長楊基銓東京帝大畢業、高等文官優等,老師幫他寫了一堆介紹信,終究只能去拓務省、回台任職總督府。也是留日的夫人說過,日本人最討厭傳教、推銷、投懷送抱,應該是四海皆準吧!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