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4/5
段心儀批李遠哲教改「三罪狀」 不認錯且一再卸責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近日又為自己的教改責任辯護。圖/取自文化部官網
今年是教改30周年,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日前表示,現在碩博士滿街跑「不是我的錯」,對此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大搖其頭表示,李遠哲完全沒有一個科學家該有的擔當,「他每為自己申辯一次,他的聲望就往下掉一次!」
段心儀說,1994年4月10日教改遊行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等4個訴求;同一年9月21日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李遠哲擔任召集人,之後該委員會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報告書是跟著410教改遊行的4項訴求在走,基本上也都實現了,「所以今天他說這些跟他沒關係,這說不過去」。
● 第一錯:菁英思維
李遠哲錯在哪?段心儀說,第一,30年後回頭去想,當時教改就是菁英思維,以李遠哲為代表。就像這次新聞報導說,當時李遠哲認為,英文要從小學讀起,時任教育部長吳京認為不可能,認為一個人小時候應該學好一種語言;李遠哲則說吳京胡說八道,還說自己小學時就學了閩、客、國語、日文,國中學英文等5種語言。
段心儀說,不知道李遠哲這5種語言是否精通,但他是諾貝爾獎得主,他以自己的能力去判斷全國學生的能力,這就是菁英思維。
當時教改會成立,李遠哲去各地跟老師會談,包括在台北清大月涵樓,段心儀都有參與,並親眼看到李遠哲跟老師們的互動。教改會覺得台灣教育有問題,李遠哲並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怎麼改變?但李的生活經驗、教育資源跟家庭背景,肯定跟99.9%的一般台灣人不一樣,這樣就會出現跟現實世界不吻合的平行世界,這是教改問題的核心。
當時教師們用一般老師的觀點跟李遠哲溝通,李遠哲則認為「你們不懂」,覺得「世界不是這樣,有更廣闊的世界你們沒看到」。段心儀說:「我們在談班上的學生,我們知道他的政策落實到學生身上會變成甚麼樣,我們在講一個社會現象,但他在講國際概念!」
教改政策讓教師們覺得不踏實,李遠哲則覺得這就是未來要走的路。30年實驗下來確實出現很多問題,菁英思維影響整個教改成敗。李遠哲沒有接台灣地氣,沒有理解庶民想法,他以自己的國際觀去主導台灣教育的發展,但他沒有想到每個時代、每個社會有它的特殊性。
● 第二錯:實質造成台灣技職教育崩潰
李遠哲犯的第二個錯,他說他沒有要求廣設大學,但是410遊行訴求有說要廣設高中大學。不管李遠哲有沒有說「廢高職」這3個字,現在他解釋,科技園區需要更多基本知識,高職學生沒辦法銜接,至少要受完高中教育,再進入科技大學。 他覺得他說的沒錯,但是我們看到台灣技職教育確實崩潰了。以孩子們的資質和興趣,高職教育對不少台灣學子有需要,對台灣的基礎、傳統產業也有需要。
廣設高中大學之後,家長認為孩子要往上走,有高中讀,怎麼好叫孩子讀高職,框限孩子出路?孩子如果要求上高中,家長即使想說孩子行嗎?也會盡量給孩子機會。
段心儀指出,李遠哲確實造成高職制度崩潰,以前高工高職和一般高中學生數是7比3,之後高職逐漸沒落,高中愈來愈多。這些原本應該去讀高職的學生,對英數理化的學習能力不見得能達到基本要求,但他們沒有回頭路了,他們多讀了4年大學,但是不見得有大學該有的程度。有的學生家庭環境沒有那麼好,要申請學貸,或是為了學費要去打工。程度已經不好,還花時間去打工,所以很多學生休學,因為他沒有辦法兩邊平衡,而且覺得大學教育沒價值;並不是廣設高中大學之後,社會就會容納那麼多白領階級,社會沒有改變,讀完大學,薪水待遇跟當年高職畢業沒差。這使得這些大學畢業生心中會有怨氣,覺得社會不公。如果他們當初高職畢業,進入職場,平順過一生,不會有後來的從期待到失望、到不滿。
以學校來講,技職教育當年非常重視老師的實作能力。但是通通升格為科技大學之後,為了所謂的教育現代化,要寫論文,延聘很多沒有實作能力的老師,以至於科大空有其名,技職教育的核心能力空洞化。
● 第三錯:沒有科學家該有的品格道德
段心儀指出,李遠哲的第三個錯誤就是個人人格問題。科學家受人尊重是因為從理論到實證的過程是審慎、踏實且有明確成效,會為自己的實驗結果負責,也有能力驗證自己的理論,這讓人們相信科學家的養成必定有其職業道德和高尚品德。
李遠哲挾其諾貝爾獎得主身分,推動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教改。如果他說他不是教育專家,教改跟他的研究範疇這麼遠,他怎麼敢跳進去擔任教改召集人?又怎麼敢不負責? 李推動的政策大家覺得不切實際,若不是因為他的身分崇隆,怎麼會順利推動?造成30年來的後果,影響了好幾代人,他主持教改,就像他設計實驗,難道不應該一步步把自己的理論驗證成功,用謹慎態度去維護好國家教育的利益嗎?難道他覺得把報告丟出來就不管了嗎?出了問題也覺得自己沒有責任嗎?李遠哲令人失望的是完全沒有一個科學家該有的擔當,如此輕忽、卸責,他每為自己申辯一次,他的聲望就往下掉一次。
段心儀說,李遠哲如果出來認錯,也許今天教改還可以有回頭路,但李遠哲從來沒有道歉,好像以為自己繼續撐下去就沒事了。
劉源俊:當年教改會名單都是李遠哲圈選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主導教改,卻拒為教改失誤認錯。圖/取自文化部官網
教改今年30年,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近日說現在碩博士滿街跑「不是我的錯」,再度引爆輿論沸騰。當年參與教改又退出的東吳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劉源俊表示,教改會確實沒有白紙黑字寫下「廣設高中大學」幾個字,但卻換了一個方式以「擴充大學容量、廣設私立大學」以及「力推綜合高中」去達成「廣設高中大學」的後果;且當時教改會31人的名單是李遠哲圈選的,而教改會是行政院底下設的組織。劉源俊也爆料表示,事後行政院有人告訴他「很後悔把名單的決定權給李遠哲」。
● 第一錯:拐彎達成廣設高中大學目的
劉源俊說,教改的錯誤,首先是廣設大學的部分。410教改聯盟的口號之一是廣設高中大學,李遠哲領導的教改會撰寫《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裡面的確沒有「廣設高中大學」這些字眼,但是它換個方式講「擴充大學容量」、講「大量開放私人興學,私立大學不必立案登記」等,所以李遠哲沒有白紙黑字講廣設大學,但實際上做了,所以怎麼能說廣設大學與他無關?李遠哲愈想撇清,愈令人懷疑,這對他自己沒有好處。
教改會《報告書》書面文字說私立大學要盡量開放,國立大學適度增加。劉源俊則在不同場合聽李遠哲多次強調,台灣的4年制大學數量比起先進國家來說太少,包括2001年教改檢討會閉幕式的公開致詞;但事實上,少子化跡象1998年就出現了,且2001年時台灣的4年制大學數量已經不少了;所以,後來很多專科升格為大學,這跟李遠哲的主張絕對相關,李在過程中是很重要的推手。
其次是改變高中體制的部分。劉源俊說,李遠哲主張廢高職,教改會討論半天,沒有納入《報告書》,但換個方式,改為廣設綜合高中,當時是大力推動,這就是教改《報告書》的「功勞」,現在看來是完全失敗。
劉源俊說,當時的教改會以為解決入學問題,就解決一切教育問題,「如此天真」,大學擴充容量、高中廣設綜合高中,都是這個思維。劉源俊當時一直主張,政府應該把更多經費投入技職教育,讓大家不要一窩蜂去普通高中,比較能解決升學問題,但教改會走的方向完全不同
劉源俊說,從教育觀點,有些人喜歡從書裡學習,李遠哲是這樣,他自己也是這樣,但是多數人讀書不是要走學術路線,而是學到一技之長。
教改會認為學生要繼續升學,國中讀完進高中,高中讀完進大學,大學讀完進碩博,這就是李遠哲他們的基本主張,教改會成員都是博士、院士,腦筋裡只有從書裡學習,認為只有把所有的人都弄到高學歷畢業,教育問題才解決;但他們同時又談終身教育,這不就矛盾嗎?「終身教育就像我當時提出一個口號『斷續升學』,技職體系畢業就去工作,做了幾年回大學,這是終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很可惜教改會沒有採納這個想法,也沒有看到少子化的趨勢。」
● 第二錯:小圈圈決策!教改不找教育界人士
劉源俊說,他有資格談教改,因為當初他加入又退出;此前也有教育線資深記者表示教改會31位成員都是李遠哲圈選。「這件事問我就對了,行政院後來有人跟我說,很後悔把教改會成員名單的決定權給李遠哲!」這是李遠哲跟時任行政院長連戰爭取的,說要李當召集人可以,但是名單要給李決定,連戰答應了;當時李遠哲和身邊一小群人先擬出1份50幾個人名單,從中選出20幾人,劉源俊是其中之一;由於行政院跟教育部各有一些意見,後來又加入若干人。
「現在去看這個名單,台大畢業20幾人,美國拿博士學位20幾人,教育學者1個都沒有!」劉源俊說,李遠哲在新書《返鄉記》裡也說,自己對師範教育的人反感,覺得師範教育的人太保守。
劉源俊表示,後來他退出教改會,原因很多,成員結構是最重要問題,居然連1個教育界的人都沒有,一看就知道有問題:「你要改革教育,結果教育學界、實際在做的人不讓他參與,請問有成功的希望嗎?」他當時批評行政院沒有改革誠意,行政院可能覺得委屈,但現在看來他也沒有講錯;要做教育改革,要由有改革理念的人,和已經在現有體制的人一起來做;一開始就排除體制中人,有甚麼誠意,又有何成功的希望?
劉源俊說,當時教改會委員兼執行秘書曾憲政曾引述李遠哲一句話說「大學生開計程車也沒有甚麼不好」。問題是,學有專精的大學生為何要去開計程車?李遠哲說此話意思何在?現在竟然又說廣設大學跟他沒有關係?
● 第三錯:「國小開始學英文」始作俑者
另外劉源俊也表示,此次新聞報導有一個點是他以前沒注意到,就是李遠哲主張小學就開始讀英文,時任教育部長吳京當時反對,李遠哲說吳京胡說八道。
劉源俊說,以前是小學先把國文學好,國中再學英文。現在小學開始學英文,國文課數減少,結果國文、英文兩頭落空,大學生英文程度比他們以前還差。早學英語沒有好處,因為台灣沒有那個語言環境。
劉源俊說,現在才知道,原來這是李遠哲主張的,李遠哲的身分,他一說,許多人就開始做,李遠哲居然還想撇清。
● 沒人期待李遠哲是完人
劉源俊說,對於教改,李遠哲不只應該道歉,還應該謝罪:「我當時腦筋不清楚,認識不夠周到」、「我當時沒料到少子化」、「我太以自己的美國經驗為思考主體」、「我太信任那些我請來的院士、大學校長,我後悔沒有找教育學者進來,教改會成員結構有問題」……李遠哲有太多可以說的話了,李認錯,大家也就算了,就原諒了,說不定就去怪當時擔任總統的李登輝、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連戰,為何要找李遠哲當召集人?何況李遠哲當了召集人也算滿努力在做的。沒有人期待他是完人,但李遠哲偏偏不認錯,讓教改一路走到黑。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