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亞洲週刊第 32 卷 24 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朝鮮沒有自己的鄧小平,在迎向開放之際,沒有一個理論上的轉軌,一旦打開國門,必然導致金氏家族政權面對「軟刀子」的腐蝕,埋下危險的伏筆。
這看似政治春天的童話,但卻是扭轉乾坤的開始。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北京,與毛澤東主席見面,打破了北京與華府二十多年的外交厚冰,也開啟了日後雙方巨變的大門。如果沒有這一場外交的突破,如果沒有兩國領導人的巨大決心,這場高峰會肯定開不成,一念之差,穿越了冷戰的鐵幕,也改變了兩國的命運。
中國從此告別了封閉的鎖國狀態,雙方發表的《上海公報》最終導致華府與北京在一九七九年建交。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與世界上最富裕的強國終於找到命運的交集點,也逐漸進入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動狀態。
如果沒有美國的因素,中國也許不會進入商品經濟的世界,也不會那麼快告別文革,也不會在一九七九年和美國的敵人越南打了一仗,更不會在鄧小平的領導下進入一個全球化的體系。當然,更不會出現今天中國與美國的貿易糾紛。
如果沒有中國的因素,美國也不可能有那麼便宜的消費品。美國不斷「引誘」中國進入全球的市場體系,也不斷進入這個過去被禁制的市場。美國的五百強企業如今都在中國市場獲取了巨大的利潤。一些本來在美國本土市場已經一蹶不振的企業,如福特汽車、通用汽車,都在中國找到了「第二春」。
也許就是從毛澤東與尼克遜見面的那一刻開始,兩國的發展軌跡就交匯在一起。 對很多的中國人來說,美國永遠是最吸引的國家,中國留學生是美國最大的留學生群體;無論是親美派還是反美派,很多都是留學美國的精英。中美峰會的交匯,交換兩國生命的碎片,帶來今天彼此不可逆轉的發展軌跡。
如果中國的經驗可以參考,朝鮮與美國的融冰旅程,最後也將使得朝鮮面對美國文化與價值體系的衝擊,尤其韓國本來就與美國密切相連,而韓國的國力與商品社會的澎湃能量,肯定對朝鮮社會具有穿透力。
今天的朝鮮就好像七十年代的中國,在閉塞的環境中,擁抱太多的自尊,也有很多的不安全感。金正恩在新加坡峰會中,要求特朗普提供對朝鮮政權的安全保證,來換取平壤的全面棄核。特朗普慨然答應,預示朝鮮也將進入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全球化體系。
不過朝鮮不是中國,它沒有自己的鄧小平,沒有一個理論上的轉軌,一旦開放,勢將要面對更多「反動言論」與「文化入侵」。同時朝鮮的體量太小,只有兩千多萬人,比不上韓國近五千萬的人口。在未來的軟實力競賽中,朝鮮必然面對「入超」,也導致金氏家族政權面對「軟刀子」的腐蝕。這是開放與反開放的博弈,也是朝鮮半島未來發展的重要變數。
二零一八年的新加坡峰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翻開歷史新的一頁。金正恩開啟一個朝美關係的政治春天,肯定對朝鮮人民是好事,但也可能自掘墳墓,埋下危險的伏筆,成為金氏政權崩潰的開始。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