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亞洲週刊第 32 卷 31 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中美博弈是一場持久戰。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中國貧富差距和分配不公嚴重,深圳工運、老兵維權都廣受矚目,打鐵還需自身硬,亟需提升國家競爭力,也要加速落實社會公正,凝聚人心。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與中國目前進行的政治和經貿戰略博弈,不會以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束為終止點,而是進入一場持久戰。外交是內政的延續,攘外必先安內。中國戰略決策的支撑點不應該是「以牙還牙」的速戰速決,而是要回到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定下的「戰略與原則」,即「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斷提升中國的國家競爭力,也要落實社會公正,凝聚人心,「把中國自己的事情搞好」。
如今,中國貧富差距和分配不公的現象到處都是,深圳工運、老兵維權都引發了社會高度緊張,因而,實現社會公正已刻不容緩。同樣,由於經濟發展的瓶頸導致社會矛盾的惡化,從而讓當局再度把「維安」置於首位,「防堵」的思維模式帶動高壓控制的強化,社會普遍產生窒息感,讓不少民眾有怨言、無信心。這種社會收緊的政策與中南海提倡的「創新發展」格格不入,因為沒有自由寬鬆的社會環境,就沒有廣泛的創新基礎,這對中國新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因而中國的對美戰略決策制定不應建立在判斷美國總統特朗普政治生命有多長,美日歐自由貿易協定何時成型,世貿組織的遊戲規則是否重新制定等,而是要對中國進行「強身健體」的改造,才能達成中南海高層一直強調的,「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解決中國面臨的一系列嚴峻挑戰」。
特朗普不斷變臉,但他恒常不變的就是要聯合所有可以聯合的力量,遏制中國。他週前剛把歐盟定為「美國的敵人」,但轉眼間就與來訪的歐盟主席容克達成以零關稅、消除貿易壁壘為主軸的自由貿易框架。
在歐盟風雨飄搖的時候,要讓二十八國一致同意特朗普,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樣,特朗普期待歐盟購買更多美國液化天然氣,其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可以取代俄羅斯,成為德國的能源買家,對此,德國也不會輕易答應。更何況,面對這種競爭,俄美關係也難以好轉起來。同樣道理,農業是日本的國本,也是自民黨選票的最重要基礎,外界紛紛嚷嚷的美日自由貿易協定,農業也難以包含在「零關稅」的範疇之內,因為農業開放,就意味著廉價的美國農產品可以一舉打垮日本的農業,自民黨任何政客都不會做這樣的政治自殺之舉。
不管美日歐自由貿易區的未來如何,特朗普推行一系列激進政策,既在國內對企業大幅減稅,積極籌備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對外向貿易夥伴要求「公平貿易」,並不惜為此打貿易戰,確實對經濟產生了刺激效應,吸引外資和美資回流美國,也提升了美國消費者信心,以至於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的GDP增長達到了百分之四點一。經濟的好消息給特朗普帶領共和黨打贏今年中期選舉、甚至給之後的連任,奠定了很大的基礎。從民調來看,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支持度已經達到九成,全民支持度也超過了四成五。可見,如果「通俄門」調查沒有「驚人」的結果,特朗普時代可能會延續較長的時間。更何況,「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對中國崛起的速度和力度都看得很清楚,也充分知道美國面臨的嚴峻挑戰,他在幕後操盤的「聯俄制華」,有可能成為美國十年至二十年的對華戰略基礎。
面臨今天貿易戰的嚴峻挑戰,正是中國重啓改革的最佳契機。過去四十年的「後發優勢」時代已經結束,大量印鈔票的債務經濟時代也已經不敷使用,「拿來主義」複製技術時代也再走不通。事實證明,習近平時代開啓時的「反貪污」、「打老虎」的成果並沒有延伸到建立清廉的制度,這就讓吏治問題依舊嚴重。疫苗風波恰恰證明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的判斷:「權力介入經濟領域後,腐敗越演越烈,現在已經深入骨髓。」
一九九九年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在一片反對聲中進行對美「微笑外交」,向美國表達中國願意做出巨大讓步,最終說服克林頓政府,使中國在二零零一年加入世貿組織,並由此開始中國經濟的新一輪改革開放。如今,中國面對新的自由貿易框架呼之欲出,應該以此為依據推動新的改革,徹底擺脫用經濟增長掩蓋社會矛盾的發展模式,讓經濟發展與社會公正和社會開放密切結合,讓習近平的「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不拉下一個人」的理念得以在基層落實,而不只是頂層設計的空中樓閣。
中國過去十年走向世界的速度很快,但是,全球戰略如果沒有普世價值觀的支撑,中國就會陷入孤立,中國在面臨特朗普敲打的時候,很難找到同盟軍,這就是重大的警鐘。在新一輪改革重啓之際,中國要改變發展的價值導向,使中國的崛起更有人性、道德、自由、公平的普世價值含量,更獲得世界的認同。這樣,才能讓國際社會相信,中國走的是不同於美國的強國之路。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