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亞洲週刊第 32 卷 31 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全球中文讀者躍升至歷史最高峰。越來越多華人以外的族裔,都參與中文的閱讀與寫作。由於經濟或文化的誘因,他們都愛上中文,迎來漢字的最新盛宴。
《惠此中國》:漢字與中華文化形成漩渦效應
盛夏的香港書展,來自全球的作家齊集,與讀者密切地交流,開創了一個奇特的氣場,也吸引了一百零四萬人次的讀者,創造了世界紀錄。
中美貿易戰的焦點是美國抱怨貿易逆差,那麼中華民族在全球的文化市場中,是否擁有越來越多的文化順差,還是陷入長期的逆差,無法在國際舞台上爭一日之長短?
這也需要更多沒有禁區的腦力激盪,追求更強大的文化競爭力,讓漢字文化圈具有更多的優勢,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舞動出更有魅力的身影。
那些來自全球五湖四海的中文讀者與作家都拿著不同國家的護照,但他們內心深處,都有一本中華文化的護照,蓋上了心靈的簽證,讓他們在文化中華的國度中,暢通無阻。儘管他們的種族、價值觀與喜惡不一樣,繁簡字的習慣也不同,但他們都是漢字的孩子,都鍾情於中文的閱讀與寫作。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在於漢字的魅力。歷史上,神州大地曾經被不同的種族統治,從元代的蒙古人到清代的滿人,但最後這些統治者都被漢字所同化。
元代統治階層都被漢字的美學與文化的底蘊所感動,元仁宗推動漢化,恢復科舉。成吉思汗的後裔入主中原,反而被漢字入主他們的內心世界。
清代的例子更是明顯,康熙皇帝編的《康熙字典》、雍正寫的《大義覺迷錄》不僅是對漢字的認同,也是被漢字背後的中華文化軟實力所傾倒。滿文雖然是清代統治者的官方語言,但最後卻無法持續發展,難以為繼,被朝廷自己邊緣化。事實上,清室注重中國經史子集與唐詩宋詞的研讀,滿清遺老如啟功、毓老等人都是國學修養精湛,令人佩服不已。
因而漢字早就超越種族,成為一個文化現象。中國學者趙汀陽出版的《惠此中國》就提出「漩渦理論」,指出漢字與它背後的中華文化形成對外來統治者的一個漩渦效應,將所有的外來文化都吸納進去,為己所用。這也導致中華民族是全球唯一可以閱讀幾千年前文字的民族,讓文字的歷史記憶不會斷層。
不可否認,今天的全球中文讀者正躍升至歷史的最高峰。越來越多華人以外的族裔,都參與中文讀者與作者的行列。他們也許是白人、黑人、日本人、韓國人、印度人,但由於經濟或是文化的誘因,他們都愛上了漢字,都在鑽研這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
今年香港的盛夏,迎來漢字的最新盛宴。如果說頭腦是最性感的器官,那麼讓全球最敏銳的頭腦參與中文的閱讀與寫作,讓漢字成為最性感的文字,讓香港的夏天成為最有魅力的季節。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