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神舟14背後的女性推手 宇航員與工程師的巾幗力量 ☆作者:傅宇禾、盧思懿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2/6/13

202225d02.jpg

劉洋(左圖):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王亞平(右圖):中國首位太空出艙的女性(圖:新華社)

 

神舟十四發射成功,中國航天事業四處可見女性身影。從劉洋進入太空,到王亞平出艙,再到九零後周承鈺擔任嫦娥五號指揮員,以及張玉花擔任探月副總指揮,代表新興的巾幗力量。


 202225d06.jpg

神舟十四:發射成功,將接駁空間站並進入建設階段(圖:新華社)  

二零二二年六月五日十時四十四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這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二十三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的第三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預示著中國空間站任務轉入建造階段,標誌著中國在航太科技領域的矚目成就,無疑是中國航太事業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際空間站面臨退役,而在列國的太空規劃裏,都沒有重建太空站的計劃,意味著中國自主空間站或將在二零三一年後成為唯一的太空站。參與本次航太任務的三名宇航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太空為期六個月的在軌駐留也正式拉開帷幕。劉洋,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員,本次作為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一批太空人再圓太空夢,距離她的上一次太空之旅剛好過去十載。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七日,神舟十三號乘組成員王亞平邁出艙門的那一步,亦是中國女性太空行走的第一步,繼劉洋之後,中國女性航太之路上新添一員,性別不再是負擔,而是顯赫的軍功章。隨著航太事業的蓬勃發展,許多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遴選中脫穎而出,成為航太領域獨樹一幟的「巾幗英雄」。近年來固有性別陳見逐漸被打破,女性的身影不斷出現在高尖端領域,當女性在社會中逐漸可以與男性取得同等的工作機會時,真正的性別平等才應運而生。

當「女性宇航員」進入大眾視野,女性在科學界漸獲得重視。女性的社會身份開始轉變,國內外媒體對兩位女太空人的新聞報道中,強調傳統女性角色以及有失公允的評判逐漸消失,「母親」、「孝女」、「妻子」等傳統女性形象和各種被定義的女性氣質的比重日漸淡化,而女太空人在航太科技活動中的職業角色和意義得到了更多關注和傳播。總體來說,中國主流媒體對女性太空人的報道已經突破了傳統性別印象的窠臼,女性形象不再被各種標籤定義,如今的女性也跟男性一樣,可以自由的在各行各業中競爭並大放異彩。

 202225d03.jpg

神舟十四三位宇航員:陳冬(右)、劉洋(中)、蔡旭哲(左)(圖:中通社) 

美國女宇航員被歧視

曾經的美國也試圖效法蘇聯讓女性宇航員能有更多參與太空科研的機會,當他們在醫院對女性身體做了一系列的資料監測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女性的身體素質與男性存在相當的差別,所以女性並不適合登上外太空。然而現代科學證明,女性比男性在遇到應激反應的時候,情緒更趨於穩定,處理問題的能力也相對更強。於此之外,當遇到不可抗力問題的時候,男性的自殺率要高於女性,平均數據說明女性在此方面的表現反而更加穩定。在航天事業之中,女性應有更多參與機會。

這樣的結論直接推翻了前面的美國方面的擔憂,此後也讓更多的女性加入了競爭宇航員的行列。中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稱:「女性在太空失重環境中雌激素和鎂的代謝方面優於男性,體內鐵的含量和產生的廢物也較低,所以不易出現血栓、鐵中毒、血管痙攣、心律紊亂等問題,更適合長期載人航太任務。」他表示,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女太空人在航太活動中的作用與男太空人有所不同,女太空人在太空也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和條件。

中國女科研人才多

並非侷限於女太空人,「航太傑出貢獻獎」獲得者之一的航太技術工程師張玉花,亦是女性力量在中國高尖端領域展露頭角的傑出代表。二零零八年,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項,張玉花從鑽研十七年的載人航太領域轉向陌生的探月工程,擔任副總設計師、副總指揮,開啟了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嫦娥團隊的探月之旅。

中國的航太人才越趨年輕化也是其中一個有利中國未來航太發展的現象。根據中國國際電視台報道,許多參與太空專案團隊的平均年齡約三十歲左右。據統計,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平均年齡約四十二歲,一線科研人員平均年齡為三十五歲,當中最年輕的團隊——天問一號控制團隊平均年齡更是只有三十歲。美國宇航局前首席科學家艾倫.斯托芬在二零一七年透過外媒Mashable表示,美國宇航局員工的平均年齡在五十二歲到五十六歲之間。根據美國政府問責局在二零一八年的檔案,美國宇航局約有一半的員工超過五十歲。這正好反映了中美兩國的國營航太機構在員工和人才上的年齡差異,人才年輕化可能會更有助中國在未來航太的路掌握先機。這股龐大且年輕的力量,將為中國航太事業的前景帶來不少優勢。

 202225d04.jpg

張玉花:探月副總設計師 

體能不是阻礙平權藉口

在這一股新的血液中也出現了女性的蹤影。來自貴州的周承鈺生於一九九六年,在二零二零年以二十四歲的年紀就出任了嫦娥五號任務連接器系統指揮員,也是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指揮員。周承鈺的故事打破了重男輕女的問題,證明了女性也可以達到指標,甚至比男性做得更好。一般的指揮員需要進行三公里跑步的體能訓練,而周承鈺就能跑五公里。嫦娥五號發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院士讚賞道:「周承鈺負責的火箭連接器系統起著關鍵性作用。她啃下一塊又一塊硬骨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女指揮員能行,九零後能行!」

年輕的血液的不斷匯入,不僅展現中國著重發展航太事業的方針,對女性的包容接納也處處彰顯性別平等意識。

遨遊廣袤無垠的宇宙是人類長久的追求,隨著航太技術的發展,夢想不斷靠近現實。中國是美俄之後能夠獨自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縱篳路藍縷且歷經千辛萬苦,當今的中國航太事業厚積薄發,多次取得傲人的成就。當下中國航太事業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平流緩進,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投入使用,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初具雛形,衛星通信廣播服務能力穩步增強,探月工程「三步走」圓滿收官,中國空間站建設全面開啟,「天問一號」實現從地月系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成績斐然。碩果累累與自信背後,中國飛躍式發展的航太技術並非所向披靡。謙則益,滿則損,深入了解中國在航太領域內與美國的差距是中國持續發展的契機。近年來,美國航太發展速度有所減緩,中國卻步步向前,大有迎頭趕上之勢。女性身影的出現正如後來者居上的中國,在世界航太領域日漸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225d05.jpg

周承鈺:二十四歲時即任嫦娥五號系統指揮員 

 

 亞洲週刊  2022年24期 2022/6/13-6/19

202225d01.jp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