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縱橫

英智囊:美“全面制華”之變,折射巨大的知識不對稱

♦ 本文內容轉載自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

 

2020 /5/23

whzh01.png

CSSCI核心期刊《文化縱橫》20204月新刊上市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在“文化縱橫”微店訂閱

亦可搜索“文化縱橫”淘寶店訂閱

【導讀】近年來,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調整,中國和西方看待彼此的方式都在發生顯著變化。據報導,美國近期推出“對華戰略報告”,認為美對華接觸政策全面失敗,直指中國對美國構成多方面挑戰,美應對華採取“全政府應對舉措”,以遏制中國擴張。何以至此?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克裡·布朗(Kerry Brown)指出,中美之間存在深層結構性問題——文化與價值觀。中國很快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它卻與其他大型經濟體奉行不同的價值觀。今天最深刻、也最需要時間去理解的問題,是沒人知道一個以中國價值觀為基礎的世界是怎樣的。他坦言,西方深受基督教一神論影響,共用一套基本價值,偏向於絕對化、系統化、一致性和完整性,因而儘管其理論上肯定“多元化”,其價值觀本質上卻是排外的。面對中國價值體系所意味著的多元性,西方反而猶疑起來,這是最反諷的。這也折射出中西之間存在巨大的知識不對稱。中國對西方的瞭解逐漸深入,而西方對中國的知識傳統卻缺乏基本瞭解。他認為,歐美當務之急是“解放思想”,跳出思維定式,去真正理解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對手,而非根據假設與偏見來行動。他預言,統一體系的世界即將結束,我們將迎來一個兩個中心、兩套價值體系並存的世界,而西方可能不得不承認中國文明體系的存在,並從對同一體系的幻想中解放出來,尋求新的精神秩序。

本文原發表于《文化縱橫》2020年第1期,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供諸君思考。


西方應準備接受兩種價值體系並存的世界

——克裡·布朗訪談

作為一個西方人,我們今天必須習慣一個我們從未見過的強大的、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西方工業革命以來,中國在世界格局中逐漸被邊緣化,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都在歐洲和北美。但是現在中國已經重回世界格局的中心了。無論西方是否承認中國的價值觀,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中國作為一個龐大文明體系的存在,並且很有可能在未來與西方體系長期共存。 

202029c01.png

(本文作者克裡·布朗)

今天,中美兩大經濟體對世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美之間的經貿爭端也會波及世界的每個角落。中美經貿爭端在技術層面上我相信是可以解決的,但中美之間存在著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文化與價值觀。

全球將很快迎來一個最大經濟體,而它與其他大型經濟體卻奉行著不一樣的價值觀,它是由中國獨特的文明背景所支撐和約束的。

這不僅對中國的自我認同帶來挑戰,也對全世界帶來挑戰。

許多西方人對中國知之甚少,因此對如何應對這一非同尋常的新轉變感到困惑。

兩個體系

今天最深刻、也最需要時間去理解的問題,是沒有任何人知道一個以中國價值觀為基礎的世界是怎樣的。

過去,中國的價值觀只局限在中國國內,西方只把中國看成一個經濟成功的國家。但是現在好像沒那麼簡單了。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體的突出地位,賦予了它特殊的潛力。在“一帶一路”這些走出去的政策推出後,中國的價值觀開始產生國際影響力。

正如百年前西方文明對中國人的巨大衝擊一樣,理解中國文明對於今天的西方人來說也是一次思維方式上的挑戰,因為他們習慣於尋找有序、系統的世界圖景和具有永恆性、唯一性的真相,不習慣接受模糊的、變動的實踐性知識。我認為,尋找所謂的“真相”固然重要,但在不同文化維度下考慮什麼是“真相”更加重要。

如果西方和東方要進行富有成果的對話的話,首先需要的是“解放思想”,跳出西方自身的思維方式,理解中國文化自身的邏輯,而不是走向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統治。西方必須從對同一體系的幻想中解放出來,尋求新的精神秩序,而非地緣政治秩序。

將來我們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我認為統一體系的世界將結束,將來我們必須接受一個有兩個中心、兩套價值體系並存的世界。既然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年了,中國還沒有接受西方的價值觀,那我們就必須承認它可能永遠不會變成第二個蘇聯,而是作為一個與我們平起平坐的體系長期共存。這是我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的預測。這就使得溝通和理解成為下一個世界體系中的第一要務。

在這樣的格局下,中國和美國各有其勢力範圍,而界定一個相對清晰的邊界就成為維持這一體系穩定持續的關鍵。

whzh02.png

▍中國價值的多樣性

對西方人來說,最困難的是理解中國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從1978年起,中國人在“解放思想”的口號下嘗試著學習西方的思維和發展模式,但中國最終制定的依然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模式。中國比蘇聯要開放很多,既接受西方的一些思想,比如市場經濟,又保留自己的價值和文化傳統。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一個高度本土化的中國經濟、政治和社會模式。

西方的觀念一般追求普適性、去地方化的絕對原則,但又找不到一個現成的方法和框架可以去概括中國。對於他們而言,中國的特殊性很難處理。

在古希臘和羅馬帝國形成知識傳統、中世紀和中世紀以後基督教在歐洲範圍內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中國的文化也在蓬勃發展,其影響範圍同西方文化比肩,其描繪的世界也與基督教的世界觀具有同等的影響力。

在過去兩千年裡,中國文化中出現了道家、儒家、法家、佛教、馬克思主義等紛繁多樣的觀念體系,中國人以靈活、包容的思維適應了這些來自不同地方、常常大相徑庭的思想和原則。而西方的知識傳統則深受基督教一神論的影響,在各國的文化多樣性下面共用著一系列基本價值,偏向於絕對化、系統化,並以一致性和完整性為目標。比如,美國認為它的價值觀是唯一的、普世的,以前有那麼多不同的國家都接受了這一套價值觀;中國雖然並不反對你,但它會說我和你不一樣。這對於美國來說其實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否定。美國不太能理解中國這種“各美其美”的邏輯。

從這個意義上看,西方的價值觀本質上是排外的。雖然在西方語境裡,“多元化”(diversity)是歐洲知識界普遍肯定的一種價值,但現在面對中國這種完全不一樣的價值體系,出現了真正多元化的狀況,歐洲知識界反而猶豫、質疑起來。這是最反諷的。

▍知識不對稱

由於很少有人能夠同時通曉東、西兩大知識傳統,因而這些深層次的知識和文化現象並不容易處理。就目前來看,西方與中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知識不對稱:

經過一百多年的學習,中國對西方的瞭解與學習已經十分深入,而西方對中國的知識傳統則缺乏基本的瞭解。比如說,英國現在每年只有三百名研究中國的畢業生,這和二十年以前沒有區別,而且英國的公共知識份子也很少是專門研究中國的,由此可見英國社會對中國的瞭解是不夠的。歐洲和美國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增進對中國的瞭解,這樣至少他們能知道自己面對的是怎樣一個對手,而不是根據假設與偏見來行動。

比如,西方人不理解中國共產黨自身所形成的一整套文化,包括它的實踐和話語。在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從《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開始就比較強調文化與道德建設。今天的中國領導人,常常用一種聲情並茂的方式讓普通大眾瞭解到黨是如何執政的,以情感性的話語來彌合政治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官方也試圖利用各種網路管道,以創新的表達方式來與年輕人溝通,力圖在民眾與政治之間建立情感上的連接。這些都是中國政治中獨特的文化與情感面向。

今天,中國以其旺盛的活力與龐大的體量在東方聳立,其速度與規模讓西方來不及在知識上跟進,只得盲人摸象一般猜測、試探。幾百年來,西方一直以人類文明中的先進者自居,很難承認中國這樣迥異的文化也具有同等的文明性。但無論西方是否承認中國的價值觀,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中國文明體系的存在,以及其將與西方作為世界的兩大體系長期共存的事實。

也許中國和西方這兩個體系相互承認、相互制衡、相互溝通、共同管理國際事務,會是一個可以期待的未來。

 whzh03.png

本文原載《文化縱橫》2020年第1期,原題為《西方應準備接受兩種價值體系並存的世界》。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

whzh08.png

whzh07.png  

閱讀原文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