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復興

讓《易經》成為你的靈魂伴侶 ☆作者:陳美瑩

♦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5/2

文 | 陳美瑩

(本文屬於聆聽陳復教授《易傳》演講課的個人心得報告)

人生充滿著奇特的因緣,我當初認識陳復老師是因為《王子精靈法則》這本書,後來又通過老師的一系列課程而認識了各位夥伴,而這次報名《易經》課程,其實冥冥中已早有安排。東華圖書館每年年尾都有「舊書新歡」免費送書活動,2020年11月底我第二次參加這個活動(去拿免費舊書),眼睛快速掃過一遍書架上的書籍,很快就看到《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這本書,當下毫無猶豫伸手把書拿走,心裡想:「現在的我或許無法看懂書裡面的內容,但未來可能還是有機會用到…」。書拿回來沒多久就得知《老子》課程結束後,陳復老師會繼續開設《易經》課程,上課所需課本卻已經在我手上,那就趕快報名吧!就這樣,一個很奇特的因緣開啟了我認識《易經》這本經典之路,過程中收穫滿滿,超越了我原本對自己參與這門課的期待。原來,在陳復老師的引導下,一名越南年輕人也可以看完易經六十四卦的內容,包含每一卦象、每一爻與爻辭,以及卦與爻背後所蘊藏的意涵,從一無所知的狀態進入到初步認識,並在自身生活中有了一些具體的印證。藉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組構而成的世界裡,我體會到共時性的奧妙,認識了支配萬物的「不易—變易—簡易」三原則,同時初步了解儒家的人文精神如何滋潤且拔高易經的文化內涵,最後在自己身上印證了這本經典確實具有安頓生命與療愈心靈的作用。

202126b02.png

河圖洛書  圖1 | 百度圖庫

首先來談共時性原則的奧妙。課程開始時,我對「共時性」(synchronicity)只有模糊的了解,但透過老師對於每一個卦的詳細解釋,我慢慢明白要了解易經六十四卦,不能不從心理學家榮格所提出的「共時性」此一概念切入。縱觀《易經》的內容,卦與卦,或卦像中爻與爻之間的關係,看起來一卦接著一卦出現,一爻又一爻緊密連接,容易令人想到它們之間無非存在一種被界定清楚的因果關係,前一卦是後一卦的因,後一卦就是前一卦的果;然而,這樣的看法難免是因為受到二元對立觀點的影響,才將卦與卦之間的因與果界定得清楚,但單純的因果關係,是《易經》真正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嗎?幹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幹卦在坤卦之前,乃天生地乎?或是從家人卦走到睽卦,是因為家庭或團體裡的成員和睦相處,後面才被注定要分散睽別?因果關係恐怕無法解釋卦象的變化,因為天與地同時共存,天是萬物元氣的起源,地承載著萬物,二者相輔相成;而家人相聚不見得一定會走到分散離別,離散是在一些特別因素的促成之下有可能迎接而來的下一個情境。再繼續閱讀《易經》,有很多時候會發現我們常用來解釋所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的因果關係都行不通,同時也會發現,不是因果而正是因緣巧合在支配世間萬物的運轉,而因緣巧合背後就是共時性原則。可以想像,冥冥中六十四個卦象皆共時存在,三百八十四個爻也共時存在,哪一個卦或哪一個爻會出現取決於卦與卦能否在既有的發展脈絡中連接得上,這種連結是否相合與相應;相應就會行得通,爻與爻相接而合成卦象,卦與卦相連而不斷的循環下去,貫串著這一循環則是一種似是沒有邏輯的邏輯。因此,從共時性的觀點來看《易經》,更能理解古人編寫這本書時的思維模式:不是直線型思考,不拘於因果關係的邏輯,而是善用聯想來思考問題,展開曼陀羅式的思考迴路,充滿著微妙的連結以及演繹無窮的可能性。《易經》中的聯想思維與深奧的共時性也塑造了對《易經》應有的解讀方式:解卦的過程或許有如「連連看」遊戲,關鍵不在於解釋清楚事件的原因與結果,而在於解卦人如何從當事人的真實情況及占卜到的卦象找出具有對應性的連結,再從卦 象的意義領會出與當事人所遭遇的情況相對應的解套方式,並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當事人。找出卦與真實事件對應之處,需要解卦人本身俱備敏銳的洞察力、聯想力,更需要一顆虔誠之心,所以才說「卜卦簡單,解卦難」!

 202126b03.png

作者(左一)與陳復教授(右一)聚餐合影     圖2 | 陳復教授臉書

接著來談支配萬物的「不易-變易-簡易」三原則。不易,指的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原型及意涵永遠不改變,就像現在我們所閱讀的《易經》或所進行的卜卦與解卦,形式上雖有不同,但內容與古時代幾乎沒有差異,卦辭與爻辭未曾改變過。《易經》的不變,是一個隱喻:自然運轉所依循的大道,是唯一的原則,而現代世界確實也正在這唯一原則的支配下運行。然而,《易經》本身也具有非常大的變易性,體現於卦像在占卜過程中將被當事人所遭遇的真實情境賦予新的詮釋,不同的情境則促成產生不同的意涵,兩次占卜可能會出現同一個卦,但卦象的解讀因時、空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卦裡面的爻的發展脈絡在共時性原則下也會與當下的背景脈絡相對應;另外,三百八十四爻具有變化無窮的可能,其間可形成極其豐富的組合,從一個狀態變化到令一個狀態,幽微巧妙,令人有時候難以捉摸。在不易中有變易,在變易中有不易,要把握住易與不易,需要「簡易」這一策略,意即能夠掌握《易經》六十四卦所提供的大脈絡、大方向,不執著於卦象裡每一個爻的細節,而能釐清大環境與事物的發展趨向,至於要如何做抉擇,那就要觀察事情裡面的變化,再回到爻與事對應之處與爻辭,才能夠獲得答案。從上述這三個原則,可見易經談萬事萬物是有矛盾性與辯證性的:在事物的不易中可明顯看見事物之間的矛盾性,例如坎卦與離卦,一水一火,互不兼容,而兩者的對立狀態是亙古不變的;事物的辯證性則體現於其不斷變化中的相對性與事物間的循環。在《易經》的世界裡,事物的好與壞,往往只是相對而不是絕對值,例如:遯卦帶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退避有時候並沒有不好,甚至因為退避而日後能獲得更大更穩健的進步;損卦也帶來同樣的教訓,告訴人有損才有得,損失代表仍有空間接納新的可能。《易經》也讓我們看到,卦與卦、爻與爻之間時時刻刻都在展開無止境的吉凶循環,承接代表吉祥的卦象通常都是帶著凶兆的卦象,或是一個卦裡面從第五爻走到第六爻大部分皆是由吉走到兇;例如晉卦代表著光明照耀大地,但光明不持久,緊接著晉卦則是明夷卦,「明入地中」 ,光明於是被誅滅,不過失去光明後還是可 以找到一個安穩的依靠,即家庭,「正家而天下定矣」。《易經》中的吉與兇不斷在變化中,吉祥走到了極點,便要面臨危險、困難,度過危險與困難後,就可以再回到吉祥、通順的狀態,沒有永遠不變的順境與逆境,陰陽交替,吉凶循環不已。在這層意義上,可體會到儒家思想注入於《易經》的人文精神,強調人作為生命的主體在面對客觀情境時,困境中完全可以創造出新的可能來扭轉事情的負面發展,順境中則不能得意忘形,反而要時常保持警覺意識,不斷與自己對話,自我省思,才能讓順境持久,降低禍害臨身的機率。人文精神的核心,無非是人的修身養性,《易傳》像傳字字流露出對人們在修養德行方面上的期許,例如否卦像傳說道:「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恆卦像傳曰:「君子以立不易方」、益卦像傳曰:「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皆可作為引領人下功夫修身養性的座右銘。

 202126b04.png

文王羑里國畫  圖3 | 百度圖庫

通過這次的課程,《易經》對我而言,不再是莫不可及的寶塔,而逐漸變成每天熟悉的生活世界,《易經》與我的距離已經被拉近了許多,也更有信心自己總有一天能夠把這六十四卦的內涵融會貫通。然而,這本經典裡的內容有些部分確實或因為閱讀時琢磨不夠深刻,或因為閱歷不足而暫且不能完全理解,一定還需要很多時間反复研究與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學《易經》時,卦象可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或許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最令我震驚的體驗發生在這不久之前,還記得是星期五晚上,正在上課的時候,我突然從高中同學的群組收到一則訊息,通知說我們高中班有一位同學過世了(原因真令人悲痛),當下我無法相信這是事實,心裡悵然若失,不能專注聽課。三十分鐘過後,心中如有火在燒一般,非常難受,為了鎮定自己的情緒,我尋求一個確認,確認我的朋友他是否真的永遠離開了。因為在上課,我也不能打電話給高中的同學問清楚,那就乾脆從《易經》裡尋找答案吧,於是我心裡請求上天告知我那位朋友的狀況如何,請求完便將書本合起來,再隨機翻開某一頁,剛好是明夷卦。我再隨機翻一次,打開時看到的是一個爻辭,大意指「一群人共同來臨」,到這裡,我心中已有答案。我的朋友真的離開了,明夷卦豈不正代表著光明走入地中,被誅滅了,有生命凋謝的意味,而我的高中同學們,他們也正要準備一起去殯儀館,送那位朋友最後一程。兩次隨機翻書,其實也不是我們通常做的卜卦,只單純想要從書中獲得確認,沒有想到竟然翻到與我所處的情況完全相應,讓我瞬間領悟何謂共時性。那一剎那,獲得確認後,我心裡如釋重負一般,心情有稍微放緩,當然悲痛依然在,但已經能夠以平靜的心態面對事實,我明白這就是天命,或許對我那位朋友是最好的安排,我也明白,如《易經》中所帶來的啟示,光明被誅滅,並不代表光明永遠不再出現,它只是從一個狀態轉移到另一個狀態罷了。事情發生後,只需要四天的時間,我就恢復了,不再哭泣,也不再傷心,而原本預料的可能是一個星期,或是一個月的時間。這次的經驗讓我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從易經獲得心靈的安撫,如同精神的支柱一般,讓錯綜複雜的意念鎮定下來,不在腦中浮動飄蕩,之後才能以明智看待所發生的一切,有正確的判斷,並做出最適合當下情況的決策。我精神上的快速恢復,似乎也讓我體會到經典治療的實質效果,心理療愈也許可以從經典中的某一句話、某一段文字開始。想起當初在圖書館拿取《易經》這本書,其實又是另一個具有共時性的冥契經驗,從那一刻開始,《易經》與我的生命有著緊密的連結,如同一位心胸寬闊、滿腔真心誠意的靈魂伴侶,在我悲傷或不知所措時,一樣抱著虔誠的心意,翻一翻經典,就可獲得能令人安頓下來的智慧。這位充滿智慧的靈魂伴侶很特別,他不會告訴我在面對自身處境時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反而僅在大時空環境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因為細節層面自然而然會從大方向中展開。到最後,每個人身上與天地萬物相通的內在心靈,才是真正導引我們走向從容不迫、自如自在的生命狀態。

《易經》的課程讓我獲益良深,謝謝老師,也感謝各位夥伴的積極參與! 

編輯|曲龍龍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文獻: 

  • 傅佩榮(2017)。《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第一版17刷)。台北:遠見天下文化。

 本週精選 

 

作者簡介 | 陳美瑩

202126b01.png

越南華人、台灣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大學部學生。

202119m01.png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