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文 | 張辰(山西晉城知行書院山長)
泰兒青鑒:
上個月我與你媽媽送你到南昌大學報導,我們分別的時候,並沒有難捨難分相擁流淚的感動畫面。相反,你在陌生的環境裡表現得如同家門口一般輕鬆自在。大概想讓我們早點返歸晉城,你並沒有表示想要與我們同遊校區的意願。看著你在與同學們愉快的講話氣氛裡,輕鬆詼諧的談笑,好像一隻振翅的小鷹,仿佛迫不及待想要俯瞰五彩斑斕的田野。這的確是我們早已期盼的,本應該屬於你的正常學習生活狀態,畢竟從幼稚園到高中的體制內教育給予人太多的壓制與束縛。爸爸希望你在放鬆的狀態裡,肆意的瘋玩一段時間,彌補成長過程中對自主的渴望,彌補本該屬於每一個孩子的盡情嬉戲的童年。
這幾天,我和你媽媽每天下班回家後就會互相詢問,手機裡有沒有你發來的訊息。不論有什麼訊息,都會互相分享,從中結合自己上學的經歷,來估判與想像你目前的生活狀態。爸爸還發現,沒有了中考與高考的負擔,你與家人溝通的氛圍有了質變,不再是以前彼此有一種如影隨形的緊繃感。爸爸每當瞭解到南昌天氣變化或者疫情訊息,就想通過微信叮囑你些什麼,但是話到嘴邊又覺得都是廢話,覺得你的訊息獲取途徑比爸爸要豐富,且處理事情的能力也很靈活變通。現在半個月的軍訓已經結束了,想必你已經進入到一個常態的學習狀態中。昨天在吃飯的過程中,爸爸的一位朋友談起對你的印象。他說,他覺得你很好,很想誇誇你,但是他覺得如果習慣性的誇「懂事」,並不能精確的對應他對你的感覺,於是,爸爸的這位朋友在腦海裡搜索出一個誇讚你的詞——得體。
(倒數第二排右一)元泰與同學們在一起 圖丨 來源於作者提供
有人當著面誇自己的兒子,哪位父親能不高興呢?但是,令爸爸高興的是,這位朋友沒有誇你「懂事」。雖然「不懂事」的孩子總是會給大人找麻煩,但爸爸更不欣賞過早「懂事」的孩子。「懂事」意味著認為成人世界裡的事情與規則都理所應當,因此,爸爸會覺得太過懂事的孩子對因循成俗的生活世界反思的能力不足、探索的熱情也在消退。這種孩子過早的被世俗馴化,雖然因此能贏得更多的誇讚,但缺少生命的鮮活與靈動。你目前已經開始大學的生活,爸爸遠隔千里,時常會想,應該如何去與你保持一個有意義的互動。吃喝住行這些事兒,奶奶和媽媽應該每天都會通過微信關心你。如果爸爸再重複這些事情,爸爸不免會替你感到嘮叨與絮煩了。我不僅會捫心自問,一個父親應該給予兒子什麼呢?
泰兒,你進入大學生活,意味著你開始獨立面對人生,獨立處理很多事情,也不得不思考一個生命的終極問題——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就不得不涉及到一個作為人的核心命題——教育。但是,目前從幼兒到高中的教育機構,只是呈現出一種知識的訓練,「教育」已經被作業取代。爸爸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每天都想辦法通過與你的對話來補強教育,但是,你的時間早已被學校的補課占滿,我們只是在送你去學校的途中抓緊時間,匆忙的交流彼此對生活事件的感受、對社會事件的思考,你的觀點常常讓爸爸感到意外,爸爸也在期間反思與自省,這是爸爸很珍惜的時光。所以,爸爸常常對很多朋友說,教育不是家長向孩子灌輸大道理,而是平等雙向的,即家長也應該通過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來反思自己的心理盲點,完成自己第二次的長大。
元泰在南昌大學新生報導 圖丨 來源於作者提供
前幾天,我的老師陳複教授編輯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短文,我摘選了一部分給你看:「人會看中教育,來自讓生命經驗獲得傳承。生命經驗不僅是個人發生的事情,更來自你祖先交給你的集體潛意識,你要如何交給你的子孫?」中國這七十多年的發展,是非常迅猛的。我們的生活不知不覺從農耕社會發展到工商業社會,現在又從工商業社會步入到5G網路時代,七十年間,從你爺爺「吃不飽」這一代人,到我們「吃不好」這一代人,再到你們「吃不愁」這一代人,我們的物質生活確實已經太過豐富。按常態估判,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吃飯這件事不再會是中國人關心的重點,反倒現在很多病都是因為吃的太多。但是,你爺爺這一代與我們這一代人的個人生命經驗其實充滿了對食物的匱乏感,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因為爭取社會資源,中國人之間有過太多互相傷害與欺詐的往事。所以,請你不要責怪奶奶與媽媽的嘮叨,她們常常活在自己過往的生命經驗裡,常常因為突然的不安全感而感到擔心、沮喪甚或憤怒。
所以,如果上一代要複製自己的人生經驗給你們,這些經驗究竟是什麼呢?擔心活不下去、擔心上當受騙、擔心未發生的災禍……你只要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身處在同一個社會,卻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上一代人的焦慮,其實就是生存焦慮,這是他們曾經經歷的苦,但活在生存焦慮裡的人只是活在人的生物層面,沒有把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拔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的電腦與過去的鋤頭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討口飯吃的工具,如此看來,社會形態、生活方式的轉變並沒有能拔高人活著的尊嚴、價值與意義。現在中國在整肅娛樂風氣,特別針對「偽娘」文化風氣進行排拒與抵制,我們可以設想,曾經多少孩子受著媒體歡樂氣氛的吸引,把這些「偽娘」的照片張貼在臥室,作為自己人格臨摹的對象。每個孩子都想被關注,都想成為有價值的人,因此會不斷的尋覓值得效仿的物件。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媒體被大量娛樂化的訊息充斥著,這些每天滾動播放的光影,孩子們耳渲目染,很難不被影響。但人來到世上,一定需要人格的典範與榜樣,我們就不能僅僅把目光看向現代活著的人,更應該把目光投向三千五百年歷史長河裡的智者,他們前赴後繼、代代傳承累積出豐富智慧果實。我常常在想,沒有這些人用生命譜寫人格的典範,我們效法的物件就只能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了。人在長大的歷程中,必定要從一個自然人成為社會人,就免不了接觸各種觀念的衝擊,如果抱著隨波逐流的心態很難不落入跌宕而沒有盡頭的人生困境。爸爸年輕的時候就活在這種困境裡而不自知,直至罹患頑疾遇到陽明心學、遇到陳複教授,人生才算有了大轉折。爸爸很想向你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這些感悟其實並不是爸爸的創造,而來自我們祖先智慧的傳承與延續。
(最後一排右一)元泰軍訓照片 圖丨 來源於作者提供
泰兒性情和善、思維很靈活,因此爸爸會擔心自己被你視作講大道理的老頑固,還擔心你對學習傳統文化有精力上的負擔。因此,爸爸每天早上通過微信給你發關於《論語》的內容,有時候是一小段,甚至有時候只有幾個字。爸爸會通過貼合生活的事件,對這些簡短的內容做詮釋,並叮囑你如果你功課太忙可以選擇忽略。但是,爸爸發現你其實是個認真好學的孩子,爸爸給你微信留言《論語》的分享,但凡你有疑惑與心得,都會回饋給爸爸,爸爸還發現你到南昌大學報導隨身攜帶的、唯一的一本書就是邵明叔叔送你的《心學風雲記——王陽明帶你打土匪》,這都令爸爸覺得安心、溫暖與欣慰。真正的學問就是在生活中與古人對話,在與古人對話中反省自我,這是中國人做學問的真精神。爸爸知道你因為參與學校「全國互聯網+比賽」的志願者工作,昨天到淩晨零點還在活動現場,很辛苦,泰兒保重身體,暫先聊到這裡。
父張辰手書
心學二十三年十月六日(辛丑年九月初一)
編輯:朱浩 | 審核:王學安、邵明
相關閱讀:
作者簡介 | 張辰 |
|
晉城知行書院山長,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晉城心理學會理事,晉城市家庭教育協會理事,晉城心理諮詢專業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心學特約專欄作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常年致力於心學的修習與心學教育,舉辦傳統文化與心理學講座數百場。 |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