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每日頭條。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03-14
公元749年(天寶八年),高適已經45歲。
此時他已經從那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熬成了名滿天下的大詩人。
睢陽太守張九皋終於發現,在他眼皮子底下呆了很多年的這個農夫,居然是一顆滄海遺珠。
於是,在他的推薦下,高適參加了大唐帝國的一次「自主招生」,獲得了平生第一場功名,然後被分配到河南封丘做縣尉。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高適以為這一次他終於可以夢想成真,沒想到等待他的卻是夢碎的聲音。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日復一日的程序化工作,與他的宏圖大志相差實在太遠。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拍馬屁」不是他的特長,更別說讓他魚肉鄉里了。
「歸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應如此。」
當他回家向家人說起自己的痛苦時,竟然連家人也勸他隨波逐流。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這是正直善良的詩人最不能忍受的,於是高適轉身離去,沒有半點猶豫。
放棄好不容易過上的安穩生活,扔掉人人羨慕的公務員的鐵飯碗。
這樣的抉擇,對於一個在苦難中好不容易爬上岸的人來說,到底需要怎樣的勇氣和底氣才能做到啊。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中寫道: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很多貌似成熟的人,就像沒有成熟就落到地上的果子,看似成熟了,實際上是被蟲子咬了,爛了。
人到中年,需要成熟,但成熟並非毫無原則的妥協與退讓。
真正的成熟,是內心的澄澈通明,有說「要」的勇氣,也有能說「不要」的底氣。
即使是個中年人,也是一個有鋒芒的中年人。
~ 4 ~
有人說,「寫字樓里如青樓,不許樓里到白頭」。
年齡是掛在每一個職場中年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更別說人均壽命更短的古代。
一個人生上半場都快走完的中年人,辭職以後還有什麼作為?
高適的回答是:當兵。
從官場退下,高適剛巧趕上安史之亂。
唐朝的詩人,除了寫得一手好詩,很多都練得一手好劍。
李白算一個,高適也不差。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那些年,高適讀的書裡面可不僅僅是經史子集,還有兵法修列。
在大軍潰敗、主將投降的情況下,高適獨自殺出重圍。
當著皇帝的面陳其要害,展現出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華。
此後十多年,他在大大小小的平叛戰爭中屢立戰功,從一個詩人終成一代名將。
三代皇帝對其恩寵備至,玄宗任命他為侍御史,肅宗讓他出任蜀州刺史,代宗更是讓他執掌劍南,加封渤海縣侯。
《舊唐書·高適傳》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當高適意氣風發地在中年之路上大踏步前進的時候,
李白被賜金還鄉;
王昌齡客死他鄉;
就連小他十幾歲的杜甫,也守著一間破茅屋,迎來悽苦的晚年生涯……
張愛玲說過:「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使用恰當的話,一塊普通的石頭可以被仔細地、緩慢地、一寸一寸地刻成一個奇妙的雕像。」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命運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等待一場厚積薄發。
沒有數十年的苦讀,高適無法成為一名名傳千古的大詩人;
沒有衝破重重艱險對理想的堅持,他也不可能完成封侯拜將的傳奇。
人生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中年人真正的成熟,並非一味地隱忍,而是心有所向,心有所持。
~ 5 ~
高適,字達夫。
「適」的意思是「往」,「到」。
名與字相互映照,就是「到而能達」的意思。
以吾之名,冠吾之志。
他就是這樣一個一往無前的模樣,縱使人到中年,依然銳氣不減。
人到中年,銳氣不減,不減的是迎難而上的自信和勇敢。
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可以學學高適,與其自暴自棄,不如尋找原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你才能在山重水複以後看到柳暗花明。
人到中年,銳氣不減,不減的是不忘初心的原則和底線。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當我們的原則和底線遭遇到挑戰時,你可以看看高適,不為功名利祿遮望眼,只有守得住底線的人,才有可能超越人生上限。
人到中年,銳氣不減,不減的是矢志不移的追求和堅守。
不懼努力太晚,不畏成功太遲。
所謂的失敗,不過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年近半百的高適選擇投筆從戎,最終在沙場上成就了自己建功立業的理想,無非就是「堅持不懈」四個字。
一個人最高層次的成熟,就是人到中年銳氣不減。
人到中年,你敢不敢再沸騰一下血液?
縱使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本篇完結)
相關閱讀: 夜讀 | 最高層次的成熟,是人到中年銳氣不減(上)
作者:洞見Neo,洞見(DJ00123987)旗下專欄作家。洞見,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