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亞洲週刊第 33 卷 16 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中華民國曾管轄中業島,一九七一年放棄,涉及外交困局及美國壓力。
中業島(英語:Thitu Island,他加祿語:Pag-Asa)位於南海南沙群島中業群礁中部,面積約零點三六平方公里,高三點四米,是南沙群島第二大天然島。中國自秦、漢以來,已有典籍記載漁民在南沙群島的活動。中國元、明、清三朝的疆域圖中,已把南沙群島列於版圖之中,並設行政管轄。一九三五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布中業群礁名稱為「帝都島與群礁」。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海軍上校林遵、姚汝鈺率「中業號」、「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等四艘軍艦接收南海諸島,並建碑測圖。「中業島」一名正是為了紀念軍艦「中業號」接收南海諸島。
四九年以後,台灣控制中業島長達近二十四年,一九七一年四月十八日,因為颱風侵襲中業島,蔣介石政府下令駐軍撤回太平島躲避颱風,菲律賓乘機佔領該島,其後設為卡拉揚市的行政中心。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越南亦宣稱對此島擁有主權。
中華民國海軍因為一場颱風就放棄中業島的說法,近年屢遭某些歷史學者的質疑,他們認為海軍不可只為躲颱風,就放棄守土,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為何又守得住太平島,似乎不太合理。
根據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出版的《陸戰薪傳》,對於台灣為何失去中業島有清楚的記載,原來當年蔣介石被國際情勢所迫,不敢得罪美菲,遂讓菲律賓有機可乘。
《陸戰薪傳》指出,當菲律賓於一九七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登陸中業島時,中華民國海軍的「中肅號」戰車登陸艦,在「太湖號」與「太康號」驅逐艦護航下,載運一支陸戰隊加強連在南海執行訓練任務。海軍支隊長郝德雲上校本來已經下令驅逐艦以主砲攻擊,打算一個小時內殲滅入侵的菲國軍隊。未料在開砲前一刻,郝德雲接獲了來自台北的命令,要求他不得採取攻擊行動,情勢為之逆轉。
事實上,回顧當時的國際環境,中華民國在外交上遭遇橫逆,幾乎是在風雨飄搖中,不只菲律賓入侵中業島,東海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隨著沖繩一起被移交給了日本,美國都在背後扮演重要角色。
對中華民國而言,一九七一年是極為艱困的一年,該年十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台灣外交最核心的兩大支柱美國和日本開始轉向,美國總統尼克森(尼克松、尼克遜)與北京眉來眼去,毛澤東知悉美國意向後,用「乒乓外交」與華盛頓打交道,雙方關係迅速升溫,日本隨之也調整了對華政策,翌年九月二十九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北京簽署「中日聯合公報」,宣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華民國隨即宣布與日斷交。
外交困局限制了台灣的軍事行動。當時中華民國正為聯合國席位奮戰。南海問題專家、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指出,蔣介石為了保住聯合國的席位,下令不要在軍事上大動干戈,不僅使得中業島陷落,南沙附近的島礁也幾乎都在那段時間被佔領,「菲律賓佔、馬來西亞佔、越南佔」,中華民國就只剩太平島。
菲律賓最近在南沙中業島大規模填海造陸,外交部聲明表示,對於任何可能侵害中華民國南海諸島主權的行為,中華民國政府表達嚴正抗議並促請立即停止,並呼籲相關各方保持自制,避免採取升高緊張局勢的單邊行為。
宋燕輝質疑,外交部單發聲明的做法太過消極,應該採取積極行動,例如國家實驗研究院耗資新台幣八點九億元(約二千萬美元)打造「勵進( Legend )」研究船,去年五月正式啟用,可派遣到南海進行觀測,主動出擊,一有任何動靜,包括大陸在南海的作為等,一旦侵犯到台灣的權利,都可以進行監測,並公布菲律賓在中業島的衛星圖像,同時對其他國家在當地的活動表示關切,展現話語權,台灣才不會被邊緣化。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