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亞洲週刊第 33 卷 16 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在選舉的季節,熱血愛國主義又再成為菲律賓廉價的口號。但菲傭的快樂指數比僱主還高。她們和漂泊在不同城市的菲律賓樂師一樣,都在生活悲歌中搜索快樂的音符。
很多人沒想到,菲律賓外海的一些島嶼,成為影響菲律賓選舉的變數。那些與不同國家出現紛爭的島嶼,在選舉的前夕都會躍上媒體的顯著位置,而不同背景的利益團體,也會藉此走上街頭,慷慨激昂。但一旦選舉之後,很多熱血的口號,就會煙消雲散。
這也是菲律賓政治的特色。無論是哪一個政黨,都曉得如何消費愛國主義,將那些街頭的激情,轉化為一張一張的選票。尤其在選情告急之際,一些政客就會善用愛國主義來包裝自己,也包裹着那些不太見得人的政治醜聞。
但頭腦清醒的知識分子,其實都在深究菲律賓為何在亞洲遙遙落後的問題。在五六十年代,馬尼拉曾是亞洲現代化的首都,不輸給新加坡,甚至領先台北、香港等大城市。但由於貪腐的政客與家族政治壟斷的莊園經濟,讓民生無法改善,而基礎建設慢慢的衰敗,到了九十年代,菲律賓的經濟就遠遠落後,無法提供好的工作給新一代。很多的大學畢業生就被迫離鄉背井,到全球各地打工,從中東到新加坡,從香港到台灣,都可以看到菲傭的身影。
這個逾一億人的國度,只有靠外銷勞工,才可以減輕龐大的就業壓力。他們不僅做家庭傭工,也包括司機、園丁、音樂家等。在全球的夜總會、俱樂部等場所,都可以看到菲律賓的樂師奏起不同文化的旋律。
在香港中環的餐廳,菲律賓的樂手會用廣東話唱起一首Beyond黃家駒的《光輝歲月》,然後在台灣遊客的點唱下,再來一首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最後在中國大陸遊客的要求下,還會唱一首《一條大河》,字正腔圓,讓舉座動容。
這些很有天份的樂師,和數以百萬計的菲律賓勞工一樣,都被馬尼拉政府譽為「國家英雄」。他們每年匯款回家的金額,佔了GDP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越來越多的聲音質疑,為何他們要被迫漂泊海外,為何他們不能在本國找到工作,而一定要到別的國家拼搏。這其實是牽涉到菲律賓的經濟結構,都是被一些豪門巨室所把持。他們就是在一種奇特的生產關係中,社會貧富懸殊,經濟疲弱不振。
不過近年中國基礎建設的援助與投入,開拓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菲律賓的經濟增長率也上升到新的高峰。但經濟的好轉,反而導致上升期望中的「相對剝奪感」。這也對現任政府帶來巨大的壓力。因而在選舉的季節,愛國主義又再成為一種廉價的藥方,要醫治菲律賓的政治經濟沉疴。
但菲律賓人永遠是樂觀的民族。菲傭的快樂指數,往往比家裏的僱主還要高。她們和那些漂泊在不同城市的菲律賓樂師一樣,都是在苦中作樂,在生活的悲歌中,搜索快樂的音符。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