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復興

瘋癲生於文明,文明毀滅瘋癲 ☆作者:劉莞

♦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6/29

文 | 劉莞(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院長) 

瘋癲,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不管是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還是在新聞中,總能看到一些「瘋子」。普羅大眾面對「瘋子」的態度也很明確:應該要離他們遠一些,瘋子應該被關起來治療,因為他們是文明社會裡的異類。但是,史考爾(Andrew Scull,1947-)在《瘋癲文明史》一書中說:「瘋癲是文明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在文明之外。」 

初看這個說法,有些詫異,瘋子是破壞文明的人,他們怎麼會是文明的一部分,並且還是「重要的一部分」呢?史考爾認為,瘋癲帶有人類情感中一些最深刻的痛苦情緒:悲傷、孤立、隔絕、理性與意識的死亡。因此,瘋癲是在文明的土壤中,集中了某些負面的元素,生長出來的「異型」品質。並且,瘋癲是一種狀態,並不是必然意味著疾病。由於瘋癲是從文明逐漸演變而成的,人在許多正常狀態下的負面感受,都有可能成為瘋癲的源頭。所以常人和瘋子之間的界限,也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議題。常人是理性的,瘋子是非理性的,或徹底失去理性的,但是許多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時,其創造力的源泉恰好是非理性的力量。如果人能夠以有序的狀態利用這股非理性的能量,他就很有可能成為藝術家;例如梵古,雖然在同時代的人眼裡,他是瘋子,但是他用瘋癲狀態的能量創作出不朽的作品。不過對絕大多數的「普通瘋子」來說,其非理性的能量呈現無序狀態,於是就只呈現出胡言亂語、行為怪異的表現。 

202031a01.png

梵古自畫像  圖丨來源於網路 

據史考爾在書仲介紹,在古代世界中,不論是希伯來人、古希臘人還是中國人,最早的時候都會傾向於把瘋癲的原因歸結於神明降罪,瘋癲是受到了神明的詛咒所致。人類社會早期知識不完備,對很多事情的解釋都會訴諸神明。據筆者觀察自己所看到的精神失常的人,他們往往是因為生活不順,遇到無法排解的問題,鬱結在心,最終導致他們成為「瘋子」。他們的精神世界似乎被一堵牆給隔斷了,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橫向交流管道被堵塞了,進入了另一個平行空間,但是他們的思考素材和經驗還停留在常人世界裡。他們會喋喋不休地訴說著在正常人世界所遭受的苦難,也一樣會有禮義廉恥的概念,會有基本的善惡觀。他們被常人世界馴化到壓抑得無法承受,最終選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存在,以逃避那種不堪的壓力。常人與瘋子之間,好像有一面鏡子,常人在鏡子的外面,這個世界是可控可知的;瘋子在鏡子的另一面,他們的世界不可控且不可知。 

談到這裡,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對非天生瘋癲的產生機制進行一些探討。首先,瘋癲不是絕對的疾病,它只是一種狀態。當我們的一些負面的、痛苦的感受集中湧現時,例如焦慮、無助、無力感等,讓我們感受到某種與「常人世界」有些異質感時,便處於一種「弱瘋癲」的狀態。而當這些感受持續侵蝕著人的精神世界,直至人徹底失去覺察,便進入到「強瘋癲」的狀態,也就是一般意義的精神疾病。其次,從瘋癲的觸發機制來看,是因為人的無力與無能,也就是人遭遇到了超過他能力範圍外的事情,以他當下的能力無法應對。例如在最近很火熱的高考替考新聞中,很多人說當地有人因為上大學被別人頂替,後來人直接瘋掉。在一考定終身的時代,高考是許多人一生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當唯一的寄託被偷走,又沒有途徑能合法維權,人自然會產生面對現實巨大的無力感和無能感。在這一階段之後的進階層次,是人的無知與無明。無知與無明,是說人對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法毫無概念,所以只能任由問題摧毀理性。在生活中,我們常會說某人「看得開」或者「看不開」,「看得開」的人比較可能沒有精神問題,但是更重要的是人在面對問題時,要切入到問題的癥結點。比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高考壓力大,就直接告訴孩子:「學不下去就輟學吧,考不上大學直接工作也可以過得幸福。」這種家長或許有著某種曠達的人生觀,但是他看不到孩子在面對高壓的同時,也有想要成就大學夢的志向,家長的達觀可能會讓孩子徹底失去實現理想的機會,進而從普通的抑鬱狀態變成真正的瘋癲狀態。此時的家長即是無知與無明的。

 202031a02.png

《瘋癲文明史》 圖丨來源於網路 

當我們瞭解瘋癲的基本因素後,整個社會都可思考一下如何面對這類「特殊文明」的存在,如果對他們一味地進行排斥,以暴力式、消滅式的態度對待瘋癲,也就是在以消滅式的思維對待另一種「我們」。現代醫學制定出一些標準,定義出「精神病」,再以醫學角度去治療「病人」的「病灶」,包括用電擊、切除病人腦部器官等方式,能真的解決問題嗎?史考爾在《瘋癲文明史》書中的最後說:「西方醫學認為瘋癲的根源在身體之內,這個賭注至今尚未見分曉。或許也永遠無法算清這筆賬。瘋癲是社會化的疾病,其成因真的能化約成生物學嗎?」從文化的層面看,如果我們對於「異常」只能「排斥」,認為要維持正常的社會運轉,便應該任由多數人對少數人進行專政式管理,那社會中的精神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正所謂「上醫治未病」,除了腦部器官損傷和遺傳性精神病等極端棘手的狀況,其他大多數「弱瘋癲」狀態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心靈的修養,在「未病」階段即展開探索。在個人層面,要對自己的精神保持覺察,透過修心養性,對人生的諸多問題有了然的洞見,藉由事上磨練和意上磨煉讓自己處於飽滿無礙的精神狀態裡;在社會層面,人要創造多元化、寬容化的文化氛圍,不要急於對不同的現象進行「排除異己」式攻擊。我們無法保證自己永遠不會落入「少數群體」,當你屬於「主流」時,不能理解「非主流」,那麼當有一天你也在某個問題上變成了「非主流」,也會遭受到來自「主流」的責難,品嘗孤立無援的絕境滋味。人應該抱持著「和而不同」的態度,以同理心去考察問題現象背後的根源,嘗試站在不同的角度體會人的感受,如此才會使社會的「瘋癲率」儘量降低。

編輯 | 朱浩

 

 相關閱讀 

 

202022a.png

作者 | 劉莞

上海大學古代文學博士,臺灣宜蘭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海峽兩岸生命教育研究院院長,山西晉城知行書院客座講師,心學特約專欄作家,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主要研究領域:元明清文學,心學與心理學,華人本土社會科學。 

常年研究關注的重點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的結合,因此,推動並參與了首批華人心學智慧諮詢師的開展,希冀將傳統文化的智慧在現代社會發揮出療愈人心的功能。多年來並持續在兩岸的書院、高校、廣播電臺等平臺進行生命教育系列演講。

 

閱讀原文


qr-xhfx.png

從心學義理到現代整合

從傳統到當代  從東亞到歐美

從生命教育到心理諮詢

在觀念與實務探索中  展示生命完整性

呈現新世紀最精湛的心學

 

logo-xhfx.png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寻

中国军舰博物馆

fffg.png

联合国会歌

追踪我们

投票专区

新大学政论网站郑重呼吁海内外华人:共同敦请习近平主席能于一年内亲自访问宝岛台湾,向台湾朝野解诠释「何以海峡两岸未来选择统一」方为上策。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新大学脸书粉丝页

QR code:

web.png

官方网站

line.png

LINE官方帐号

fb.png

脸书粉丝页

赶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歡迎投稿 歡迎轉載 請洽
Email:theintellectualnet@gmail.com
電話:886-2-3322-6001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