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文|崔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本文屬於聆聽陳復教授《孟子》演講課的個人心得報告
筆者最早對孟子的印像是,陳教授在智慧諮詢師培訓課程中講《王子精靈法則》一書時,提到孟子的「天爵」和「人爵」的概念。在這之前,孟子這個人,以及他的思想和理念,跟筆者一點聯繫也沒有。知道了「天爵」和「人爵」之後,不由得深深欽佩孟子,但那種佩服也只是停留在淺顯的意識層面,直到陳教授開展了心學教授師系列課程,筆者才更深入的對孟子有了些認識。跟隨陳教授學習三年多,在陳教授的引領下,筆者的知識也在慢慢增加,隨著知識的增加,自己也慢慢有了底氣,有了自信,並對生命的認識也更深入,譬如認識到人真正能把握到的只有天爵,所以要好好的修養自己,善待眾生,其它的交給上天。
《王子精靈法則·陽明心學智慧記》 圖丨來源於網絡
陳教授在《孟子》課上開宗明義的講到:「我們的學習是一場思想的長征,也是一場生命對自身的偉大回歸。人如何能在這滾滾紅塵中昂然挺立,並且找到自己生命的一個坐標、中軸線,從而能在這紛紜的時代中堅定的活下去,並且活出自己的光與熱,勢必也必須要有個思想的主軸,自渡而渡人,自救而救人,成己而達人。心學教授師的目標是希望整合傳統與現代,整合中華文化與西洋文化,從而活出自己的生命意義。」陳教授的話總是能擲地有聲的敲打到筆者的心,筆者也想要活出自己的光,但,如果只憑一腔熱血,可能剛一出手就被拍死了。怎樣有智慧的活才能發出自己的光來呢?筆者想,智慧就存在於古聖先賢的典籍裡,唯有跟我們的聖賢連結,才能活出自己的生命意義來。
孟子是整個儒家成形的關鍵人物。他的性善主張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道德觀念。所謂的「性善」是指什麼呢?是「仁、義、禮、智」:是要有仁德,要做義行,要守禮儀,要有明智。從政治的角度來說,孟子的核心觀念都在講「民本」,以人民為重心,一切從如何能真正讓人民獲得滋養(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孟子強調「五倫」,但最終目標是「兼善天下」。人都有希望離苦得樂的本性,孟子在講到人生的快樂時主張「在己不在天,在內不在外」。孟子還肯定了「天命」的存在,他提醒我們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天命。也就是說,人既然活在世上,就有活下去的使命,這是上天給予的。但,天命的議題不是坐在那裡空想一個大道理,重點是要確認每個當下都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讓空虛啃噬精神。
本文作者圖丨來源作者提供
孟子的觀念有很多值得筆者去深思的地方,下面筆者談談幾段印象深刻的章節:
在〈告子篇〉上中,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捨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當陳教授解釋說: 「一個人的雞和狗走失了都知道去尋找,但是心喪失了卻不知道去找尋。」筆者當下就被觸動到,確實如此,現代社會很多人的心已經丟了,像只趴在透著陽光的窗戶上的蒼蠅,以為是在朝向光明,卻到處碰壁,怎麼飛也飛不出去。很多人被慾望吞噬,以為光明就是有多少金錢,有多大的權利,不擇手段的朝向所謂的光明奮鬥。這一章提到的「仁,人心也」,這裡的「心」筆者理解的是陽明先生所講的「良知」,是自發自覺的感知,人人都有,人人與生俱來,只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外界聲色的牽動,人心躁動,從而迷失了良知本心。想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倡具有中華文化意涵的修養工夫,例如靜坐,筆者最近靜坐有個感受,靜坐中,收攝的力量讓筆者很快的處於靜謐中,彷彿世間只有一個我,平靜祥和,偶爾心中會浮現出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而這些事件的脈絡都會被更清晰的看見。
「義,人路也。」反思筆者的生命歷程,自己曾經就是那個迷茫的人,心被蒙塵,看不清路。人最可怕的是把「不知」認為是「知」。筆者曾經只想做一個小女人,找一個能對自己百般呵護的先生結婚,這種想法本來也沒什麼錯,可是把自己的生命主權交給他人,終有不究竟處。因為外在的容顏總會褪去,浪漫的愛情也終會退潮,而且誰也不會永遠陪誰。天長地久不在荷爾蒙造就的幻覺,甚至不在那些噓寒問暖。而在於彼此因為修養內在呈現出的精神氣象。這種精神氣象使得婚姻中的彼此的關係是「獨立而互賴」的,意即雙方都基於共同的信仰而擁有獨立的人格,卻還是因為共同的信仰,而能深深理解彼此,互相扶持,共同見證信仰所開拓出的生命格局。筆者今天會有這樣的見識,活出很多女人無法看到的幸福,同樣要感謝陳教授在筆者迷茫時給予的指點。教授當時的話語,讓筆者如夢初醒,猶如溺水之人抓住了一塊大大的浮木,看到了希望。選擇目前的婚姻,雖然同樣需要勇氣,但筆者相信這是「義行」,因為依循著道,怎麼走都是對的!
在〈梁惠王篇〉上中,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筆者很慶幸生在中國,因為我們有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誠如教授所言:「中國如果不出類似於特朗普那樣的總統,中國一直會是國富民強的局面。因為儒家很珍惜人的生命價值,有人道關懷。從孔孟之後就洋溢著生命之光,尊重人的生命尊嚴。生要有生的尊嚴,死要有死的尊嚴。如果你要活出你生命的尊嚴,首先你要尊重別人的尊嚴。對生命有自覺,有意識,有德性的支撐,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民本是體,民主是用。如果沒有民本,民主是空的。『用』是一種制度,是一種形式,可以讓人民的聲音通過制度呈現出來。完全沒有民主也不行,但是沒有民本去關懷、溫潤,只有製度性的民主也是不行的,所以民主要跟民本結合起來。」
陳教授還說:「儒家人文主義的深刻人道情懷,便是珍惜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孔子的了不起,是因為他在那麼早的時代,就看出每個人都具有同樣的尊嚴。可是,真正的平等是內在的平等,是實現價值的平等機會,這是儒家的特色。這意味著人有巨大潛能可以行善,行善之後,人的價值自然就呈現。」筆者不禁會想,常人眼裡的平等是什麼?是奢求在享受物慾時跟權貴平等,是希望得到便利時的平等,是一切外在的平等,有幾個人會反觀自己,有行善潛能的平等呢?這同樣也是筆者的功課。筆者之前認為人權是自己可以尊享的權利,從來沒有想過,人人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權力,才是真正的平等!這激發筆者努力讓自己懂得和體悟更多的內在智慧,並且把這些智慧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是筆者實現自己天命的重要部分!
電視劇《清平樂》宋仁宗圖丨來源於網絡
在〈梁惠王篇〉下中,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於時保之。』」筆者對這篇有感是因為目前中國跟美國的關係。之前陳教授講過電視連續劇《清平樂》的有關內容:「北宋時期重文德輕武功,雖然在軍事上有一點積弱不振,但宋仁宗這麼一位仁慈的君王,他很積極在政治上實踐《四書》的道理。他一死掉,整個國家都在悲傷。甚至遼道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因為仰慕宋仁宗,還偷偷跟著使節潛入北宋去看宋仁宗。當他當了皇帝,還向宋仁宗要他的畫像。宋仁宗答應了,遼道宗還舉辦盛大的典禮去迎接畫像,擺在自己很重要的廳室,也常常去看。當宋仁宗死掉後,遼道宗也痛哭失聲。宋仁宗在位時,宋、遼邊境只有小摩擦。也就是說,宋仁宗用文德保障了北宋的國土。」
筆者看到這篇就有個感覺:中國最終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中庸》記載孔子說:「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所以這個強不是悍不畏死的「北方之強」,而是以德服人的「南方之強」。筆者相信中國文化最終會成為世界文化的引領者,因為中國的文化和思想都是以仁德為地基。這個信心來自於陳教授課程中不畏大人的孟子形象,更來自於陳教授的「以身示教」。筆者從陳教授身上看到,仁德不等於軟弱無能,而是寬厚待人,卻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讓步;有情有義,卻不耽溺於小情小愛,不讓私情傷害道情。我們不需要把希望寄託於彼岸,仁德就可幫我們在現實中活出無愧坦蕩的人生。筆者堅信,如果國人皆能活出這樣的大家風範,天下歸仁焉!
編輯:朱浩 | 審核:邵明 | 圖片來源:
參考文獻
- [1].傅佩榮(2012)。《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北京:東方出版社。
- [2].張彩梅、舒琴(責任編輯)(2015)。《四書五經》。北京:中華書局。
本週精選
- 【心學專欄】仁者,當然無敵⊙邵明
- 【心學專欄】彭更的不安(《孟子》學習報告)⊙王岳
- 【心學專欄】守經達權論(《孟子》學習報告)⊙範晨東
- 【心學專欄】不破不立的孟子(《孟子》學習報告)⊙張辰
- 【心學專欄】從《孟子》看生活(《孟子》學習報告)⊙鄧霞霞
|
作者 | 崔燕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三級中醫心理諮詢師,華人心學智慧諮詢師連續三期修課學員,心學教授師培訓課學員,從事醫療工作二十餘年。 |
從心學義理到現代整合
從傳統到當代 從東亞到歐美
從生命教育到心理諮詢
在觀念與實務探索中 展示生命完整性
呈現新世紀最精湛的心學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複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