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虻o觀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8/11
任何時候,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只要不止一次地、甚至長期地、反復地存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類的現象,它是沒資格自詡自己有多麼富裕多麼崛起的。那種富裕,不過是少數權貴集團和精英階層的富裕,那種崛起,不過是少數權貴集團和精英階層的發跡,和生活辛酸、舉步維艱的底層人民無關。而這些底層人民的生活水準正是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富裕最權威的見證,就像王震副總理在英國“訪貧問苦”看到的那些一樣。如果,你硬要說英國是一個“水深火熱”的貧窮國家,或者中國是一個世界富裕的發達國家,不僅不能讓英國真的“水深火熱”和中國真的富裕起來,而且反而暴露了你自己的某種德性!
所以,你再來看看張維為的一些言論,裡面到處充斥著這樣“死咬著不放”的“硬要說”邏輯硬傷!比如,他說希臘和冰島都破產了,意思是說西方的國家治理體制也有“劣政”,也很糟糕的。但是,他為什麼不接著說希臘和冰島“破產”後的國民生活怎麼樣了呢?因為不能說!一說,他的結論就會“破產”。
張教授的系列演講中還有很多“硬要說”的類似例子,但因我的觀點之故不可能像張教授一樣暢說,所以就避雷不談了。但國家發達富裕層面的話題,還是可以略談一二。比如關於國家的發達,你看這位張教授都說了些啥呢?在他爆紅的演講《中國人你要自信》——也就是“一出國,就愛國”的出處——裡,他眼裡的發達都是哪些內容呢?大超市,大機場,大地鐵,大建築,大高速,大夜景等等,你看他引以“自豪”和“自信”的內容裡面,除了這些光鮮的、高大上的內容和他定義的“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經濟體”外,還有絲毫關於弱勢群體的民生生活內容嗎?
這樣說,你可能沒有太明顯的感性認識,那麼,我再舉其他學者的一個演講視頻比照一下。這個視頻,也是談國家怎樣才是富裕和發達的。視頻裡說到,真正的富裕、發達、文明國家一定要在這三個方面不計成本地付出:
第一是為弱者付出。視頻裡舉了三個例子:在德國,公車每到一站就會利用液壓側傾車身,以方便腿腳病殘人士上下車;在東京,所有地鐵車門上都刻有盲文,告訴盲人所在的車廂位置;在紐約——包括東京——市中心的黃金地段都建有為低收入群體入住的廉租房,而這些地段完全可以賣上極高的價格獲取巨大經濟利益。為弱者付出,意味著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付出,整個社會崇尚強者為弱者買單。如果一個國家全社會都在過度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導致弱者為強者買單,這哪裡能看到國家的富裕和發達呢?遑論文明!
第二是為細節付出。視頻拿我們的鄰國日本為例:東京的成田機場或許不如北京首都機場那麼宏大現代,但東京街頭的公共廁所絕對堪比北京的星級酒店!中國三線城市的高樓大廈(也包括政府辦公樓),可以驕傲地和日本一流城市大阪媲美,但在日本,你到哪怕再偏僻的小城鎮,都隨時可以放心地直飲自來水。為細節付出,意味著追求生活品質的軟實力,而不貪圖宏大外觀的硬設施。一個國家,如果它的民生水準和建設水準與它的豪華辦公大樓相距甚遠,無論如何都沒資格貼上“富裕發達”國家的標籤的。
第三是為未來付出。視頻裡說德國有一個小城,只有12萬人口,但卻擁有2所大學和幾百名大學教授。而在中國百強縣排名第一的江陰縣,擁有36家上市公司和160萬人口,卻連一所真正的大學都沒有;在美國,儘管油價極其便宜,可是為了一個環保理念,美國人從2000年開始,就已經賣掉160萬輛日本的豐田混合動力環保車,而這個價格要比原來的汽油車貴上一倍。為未來付出,意味著不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營造一個可供更好持續性發展的社會生態和環境。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是靠“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方式獲取的,那麼,它離真正的富裕和發達還任重而道遠得很。
以上的這些民生內容,我們“自信”的中國研究院張維為院長的演講裡有麼?根本沒有!對此,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眼裡和心裡該有什麼不該有什麼,早在60年前,我們國家就出現過這樣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郭沫若。只是我們的張院長遠沒有郭院長那樣的高位和待遇,他充其量就是30多年前的紅色宣傳員——曲嘯,所以還需要再接再厲。
雖說言猶未盡,因恐涉雷,還是戛然而止吧。
(本文完結)
相關閱讀: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