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周報

民間周報

日軍暴行再添鐵證!“37分鐘”版珍貴馬吉影像昨捐贈我館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12/14 

日軍暴行再添鐵證!

昨天下午,美國牧師約翰·馬吉影像“37分鐘”版“一寸盤”捐贈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該“37分鐘”版系美籍華人邵子平于1991年從馬吉兒子大衛·馬吉家地下室內發現的膠片中,將有關侵華日軍暴行的內容拷貝後製成。是目前已經發現的各種馬吉影像版本中,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最為全面、內容最為豐富的版本之一,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202001c02.png

美國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邵子平(右二)、陳憲中(左一)、姜國鎮(左二)等愛國華人將“37分鐘”版珍貴馬吉影像捐贈給紀念館,右一為紀念館館長張建軍

南京大屠殺期間,國際友人約翰·馬吉冒著生命危險留守南京,用16毫米攝影機拍下1-12號膠片是迄今發現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動態影像。

 

202001c01.gif

   深藏紐約地下室時隔五十多年現身   

馬吉影像的第一個版本是1938年1月下旬國際友人喬治·費奇從南京帶到上海沖洗的1至4號膠片。費奇將膠片送交上海柯達公司,製作了4份拷貝。這4份拷貝在戰時曾經被帶到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等地播放傳播,當時在國際社會曾產生廣泛影響。

費奇離開南京後,馬吉繼續拍攝,其後內容更豐富。馬吉影像中記錄有1至12號膠片的詳細鏡頭說明,而這些影像膠片一直由馬吉本人保存。

1991年,“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在紐約成立,邵子平任總幹事,他幾經周折找到馬吉牧師的兒子大衛·馬吉。當年7月12日,在大衛·馬吉家中地下室裡堆放的雜物中,邵子平翻找到裝有影像膠片的銅盒。正是馬吉拍攝的記錄南京大屠殺現場的膠片!

大衛·馬吉隨後向“聯合會”慷慨提供了當時認定記錄日軍在華暴行、帶有鏡頭說明目錄的全部膠片。邵子平與“聯合會”骨幹成員開會商議,將這些珍貴膠片送到影片處理公司翻拍後,剪輯製成兩套約37分鐘的“一寸盤”。

   37分鐘”版比目前館藏“17分鐘”版安全區外日軍暴行鏡頭更豐富   

據專家考證,“37分鐘”版“一寸盤”包括三部分內容:

“37分鐘”版內容組成

  1. 前11分22秒反映了淞滬會戰後上海的情況。
  2. 日軍佔領南京前的畫面,時長大約1分23秒,主要包括日機轟炸南京和南京難民逃難等。
  3. 日軍佔領南京後製造暴行的內容,包括在上海路日軍搜捕青壯年的畫面、鼓樓醫院醫護人員救治日軍暴行受害者的影像、江南水泥廠難民營診所內傷病員的情況,以及倖存者伍長德的鏡頭等。

202001c03.png

 “37分鐘”版馬吉珍貴影像中比紀念館館藏“17分鐘”版增加的部分畫面:在鼓樓醫院,一個同胞頸部被砍、倖存者夏淑琴家悲慘遭遇的畫面、倖存者伍長德的動態畫面等

專家們認為,與紀念館現館藏“17分鐘”版影像相比較,“37分鐘”版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從時長來看,“37分鐘”版影像去除11分22秒上海的畫面,去除與“17分鐘”版影像重複的畫面,實際反映南京的畫面比“17分鐘”版影像大約多9分鐘內容。

從空間範圍來看,現館藏“17分鐘”版影像的主要鏡頭大多集中在南京安全區範圍內,只有少量棲霞寺等南京郊區的鏡頭。“37分鐘”版的畫面超出了南京安全區範圍,城外一帶日軍暴行的鏡頭也進入了馬吉影像。據史料記載,1938年2月16日至17日,馬吉曾前往南京東郊的棲霞寺和江南水泥廠難民營,“37分鐘”版裡就出現了抬傷患到江南水泥廠診所的鏡頭,以及診所內傷患的鏡頭,這些比“17分鐘”版影像更為豐富。

從場景範圍來看,“37分鐘”版影像中,在鼓樓醫院就拍攝了30余位受害者場景,有11個受害者是“17分鐘”版裡沒有的。比如倖存者伍長德的畫面,還有在鼓樓醫院裡,一位女性同胞頸部被砍,坐著由羅伯特·威爾遜醫生檢查,威爾遜扭她的頭要她轉身,她的面部顯出極度痛苦狀。

   專家認為“37分鐘”版馬吉影像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張連紅教授認為,此次捐贈的“37分鐘”版馬吉影像意義十分重大:

一是‘37分鐘’版本是目前已經發現的各種馬吉影像版本中,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最為全面、內容最為豐富的版本之一。比如鼓樓醫院的受害者數量、伍長德的動態影像、夏淑琴一家遇難的現場等。

二是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價值。當年“聯合會”發現馬吉影像,燒錄製作37分鐘的“一寸盤”,並製作《馬吉的見證》《奉天皇之命》等紀錄片,廣泛發行,向世界許多圖書館贈送,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國際影響。在1990年代,日本右翼勢力否定南京大屠殺言行十分猖獗的情況下,紀錄片《馬吉的見證》等無疑有力地回擊了日本右翼勢力的囂張氣焰。毫無疑問,這份原始“一寸盤”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和史料價值。

張連紅教授還說,2002年10月,在“聯合會”的大力推動下,約翰·馬吉的兒子大衛·馬吉將攝影機和4盒膠片捐贈給紀念館,由此獲得的“17分鐘”版馬吉影像,文物價值不可取代。

   此前館藏“17分鐘”版是申報“世界記憶名錄”重要組成部分   

2002年10月,在“聯合會”的大力推動下,約翰·馬吉的兒子大衛·馬吉將攝影機和4盒膠片捐贈給紀念館。館藏“17分鐘”版馬吉影像,就是將大衛·馬吉捐贈的膠片,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數位化後獲得的影像資料。

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殺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約翰·馬吉使用的攝像機及其拍攝的這段“17分鐘”版影像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南京大屠殺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202001c04.png

   “37分鐘”版曾引多方關注  最終歸屬事發地南京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江蘇記者站站長陳旻與香港大公報原副總編輯李慶義在捐贈儀式上做了交流發言。

陳旻介紹,2018年1月她在采寫邵子平尋找馬吉影像過程中,經反復核實,證實“37分鐘”版馬吉影像中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鏡頭比紀念館館藏版長。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傾力追尋下,邵子平等愛國華人于2018年10月在紐約找到了“37分鐘”版馬吉影像。

2018年10月22日,邵子平來到紀念館捐贈了當年詳細記述馬吉影像尋訪過程的58頁手記。“37分鐘”版馬吉影像被找到的消息不脛而走。有人詢問後表達希望購買該影像的意願。

我館館長張建軍獲悉後,安排紀念館工作人員緊密聯繫邵子平和“聯合會”。最終,“聯合會”決定將“37分鐘”版歸屬給歷史事件發生地南京。

約翰·馬吉的後人克裡斯•馬吉、瑞克·馬吉、旅日華僑林伯耀、德籍華人、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系圖書館員邵華、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專家等受邀參加捐贈儀式。

202001c05.png

左一為克裡斯·馬吉,左二為瑞克·馬吉 

克裡斯·馬吉表示:“我祖父在82年前留守南京保護難民,拍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他是想向世界展示在南京發生的慘案。當年祖父拍的片子,時隔這麼多年讓大家在事發地南京看到,我覺得很有意義。”

瑞克·馬吉說:“我為我祖父在南京救助難民感到驕傲。他的經歷對我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會在餘生不斷向我見到的西方人講祖父的大愛故事。”

捐贈儀式上,邵華女士還將約翰·拉貝的外孫女,烏爾蘇拉·賴因哈特夫人,公開《拉貝日記》證明材料做成的公證件捐贈給紀念館。

202001c06.png

202001c07.png

1996年12月,拉貝先生的外孫女烏爾蘇拉·賴因哈特女士在美國紐約公佈了塵封近59年記載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

張建軍館長分別為美國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代表,以及邵華頒發了收藏證書。此外,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代表團首任秘書助理檢察官裘劭恒先生的兒子裘壽一,將其父使用過的打字機和相關證件捐贈給我館。

202001c08.png 

在美國的南京人魯照寧第15次來館捐贈。1937年12月10日美國《紐約國際報》(刊有日軍攻打南京光華門新聞)等30餘件原始報紙、雜誌和書籍。 

202001c09.png

202001c10.png

日本青森縣雲祥寺住持一戶彰晃,捐贈日軍在侵略戰爭期間以軍需品名義向士兵配發的“完勝”安全套。

202001c11.png

202001c12.png

南京市書協副主席陳金純捐贈用詩經體形式,顏魯公筆法創作,耗時13天完成的8米長卷《祭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文》。 

202001c13.png

今年我館共收到捐贈或徵集物品1711件(套),張建軍館長表示有了這些物證的存續,歷史記憶將擁有生命力,一代代地傳承下去。“我們正在加足馬力為這些史料建設資料影像中心,這段歷史不能僅存放在庫房裡,要通過展覽、出版、傳播等多種方式向世人展示,並將繼續做好相關文物資料徵集工作追尋歷史,我們一直在努力。”

 

素材提供|艾德林、王延奎、牛陳  視頻|趙伊漢  編輯|俞月花  攝影|王丹丹  審校|李淩、趙伊漢  簽發|淩曦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