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周報

心學復興

我們該相信中醫嗎? ☆來源:心學復興

♦ 本篇轉載自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12/20 

1929年2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上餘雲岫、褚民誼等人先後提出了四項相關議案,其中包括廢止中醫之辦法,以期達到中醫自然消亡之目的。西化派批判中醫的核心就在於中醫陳舊的、不科學的,而西醫是新生的、科學的醫學,這一議案遭到了民國中醫界的激烈抗議,雖然最終未能通過實施,但這段歷史也使得中醫開始妥協,在不自覺的過程中,逐漸走入了西方醫學所預設的話語系統,開始走上了「科學化」的道路,這一事件史稱「廢止中醫案」。廢除中醫的起點可追溯至140年前,清末學者俞樾因家人先後染疾去世,所請之中醫無法妙手回春,心情悲痛不能自已轉而遷怒中醫,寫出了著名的《廢醫論》,可謂國人廢除中醫的鼻祖。《廢醫論》不外乎在論證三點:其一,古代「巫醫同源」,既然巫術可以廢除,為何中醫不可廢除?其二,《黃帝內經》與《神農本草經》乃後人之偽作;其三,診脈與中藥的虛假性。可惜的是,俞樾在《廢醫論》中的論點,在邏輯與事實上都很難站住腳,很難不被後人當做因家人遭遇不幸而發洩個人情緒的洩憤之作。真正對於中醫存亡的威脅,卻來自於國人為救亡圖存,全面向西方學習的五四運動。中國知識界開始全面批判傳統文化,強烈主張全盤西化,引進「德先生」與「賽先生」,展開了奉「科學主義」為圭臬的學術自我殖民。對於傳統文化中凡是不能置於科學體系之下進行研究與解釋的內容,都簡單粗暴的斥之為「封建迷信」,成為被批判和打倒的對象,中醫在這種時代的洪流之下,也無可倖免。科學被推上了至高的地位,被等同於客觀、理性和真理。 

201952j01.png

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廢止中醫案晉京請願代表團 圖丨來源於百度

這裡面有而個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一、什麼是科學?二、科學與非科學該如何劃界?五四時期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們,深受西方影響,他們所認識的科學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對立」的「實證主義」科學觀之上。這種科學觀認為人類經由其感官所感知的外在世界,才是真正的「實在」,才是可被理解的,所以他們使用「主/客」對立的認識論,通過實驗操控的量化方法來驗證假設,獲致規律性的知識和客觀的真理。對實證論者而言,人類的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無法覺知的部分,則被視為不「實在」或不存在,這種狹隘的科學哲學觀念,早已被西方所拋棄。隨著科學哲學的發展,西方對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認識也在不斷的變化,「後實證主義」認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分在於是否有「可證偽性」;直至費耶阿本德提出「科學無政府主義」,他反對理性主義的科學觀,主張消解科學的劃界問題,認為唯一不會妨礙進步的原則就是「行得通就行」。一種理論或許不符合實證論或否證論,但該理論如果能夠邏輯自洽,自成系統,且實際驗證有效,那麼它就應該是科學的。從費耶阿本德的科學哲學觀來看,中醫有著完整自洽的理論,在臨床上根據中醫理論辯證治療,且確有療效,則很難講中醫是不科學的。由此可見,中醫常被國人批判不科學,其實只是不符合實證論或否證論的科學觀而已。這裡面的核心問題在於,中國人深受西方影響,卻對於西方文明的菁華「科學哲學」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唯科學主義者」所理解的科學,只是實證主義或後實證主義的科學觀而不自知。 

在全面廢除中醫失敗之後,一方面中醫為了自我拯救,在強大的西方文化衝擊下,不自覺的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希望使用科學的方法來發展中醫;另一方面,反對中醫的人則提出了「廢醫驗藥」的主張,認為中醫理論本身是不科學的,而中藥某種程度上確有其療效,應該對中藥中的有效化合物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明確其藥效與作用機制,研發出治療相應疾病的藥物。這裡面最為成功者,當屬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女士,她從中醫古籍裡獲得靈感,從黃花蒿裡提取了一種治療瘧疾的特效化合物:青蒿素。這一發現被很多人認為是中醫藥科學化的重大成就,誠然筆者不會否認青蒿素在治療瘧疾上挽救了數百萬計生命的價值,但青蒿素本身卻並不能歸屬於中醫藥的範疇。青蒿素本質是一種化學物質,它的使用方法則是依據西方現代醫學的病症理論指導,這與中醫使用中醫理論辯證開方,使用植物、動物或礦物作為藥材治療疾病在基本的理論上有著巨大的差異。更不要說中醫通常使用複方,一張藥方中有幾種或十幾種藥材,每味藥材含有多少種化學物質?不同的藥材中的化學物質在高溫煎煮下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哪些化學物質是有效的?這些化學物質的藥理機制如何作用於人體?裡面的複雜程度遠非現在的醫藥學可以研究清楚。認為某種化學物質有藥效,本質上是一種「還原論」的觀點,是希望從微觀的理解來獲致整體宏觀的認識。如果我們拋開「還原論」與「實證論」的觀點束縛,回到「整體論」的角度來看,中醫從人整體的角度出發,認為疾病的本質是人體的陰陽失衡,通過四診辨證對證開方,以中藥的偏性來糾補達到身心的平衡狀態。使用中醫理論來指導用藥,獲得相應的療效,不正是說明了中醫理論更符合費耶阿本德「行得通就行」的科學觀嗎?在1970年代,日本研究傳統「漢方」,即《傷寒論》經方小柴胡湯,發現小柴胡湯對慢性肝炎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開始大量使用小柴胡湯製劑。1994年-1999年因小柴胡湯製劑副作用就導致了188例間質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之所以會有如此嚴重的副作用,原因不外乎脫離了中醫理論辯證指導的結果,使用西醫病名診斷指導中藥用藥,在肝病臨床治療上不見小柴胡湯方證,卻長期服用小柴胡湯,正是違反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可見中藥的使用絕不能脫離中醫理論指導,無論中醫或西醫,都應該在各自的理論指導下使用藥物。 

201952j02.png

屠呦呦與青蒿素 圖丨來源於百度 

科技史學家李約瑟曾指出,中國直到15-16世紀的科學發展一直比西方更發達,但這種科學是種「有機體」(organismal science)的科學。在希臘文化裡,「有機體」(organismal)就具有「整體」的意思,這是將世界本質作為「有機的整體」形成的本體論,在這種「有機體科學」系統下發展出的中國醫學,自然難以與西方「實證論」科學展開對話。任何一種理論都很難脫離其自身的文化思想或哲學傳統,但當下的世代已經是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與影響,形成理性與知識主導的時代,我們的文化形態也無法回到古代的狀態。中醫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在這個時代下「中西會通」的大議題之中。在這個問題上,筆者更為認同宜蘭大學陳複教授的觀點:吸收與借鑒西方科學哲學,將「中華思想的本體論」跨越發展至「西洋哲學的本體論」,階段性使用「主客對立」的認識論方式,建構理論獲取客觀知識,進而讓中國「天人合一」或「主客合一」的「整體論」醫學打開新的篇章。使得張之洞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不再只是倫理道德與實用技術這種淺薄的主張,從而真正完成深層意義的「中體西用」。

 

周學儒 |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學特約專欄作家,華人心學智慧諮詢師,悲傷輔導師,知行書院客座講師。接受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課程專案2年培訓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心學智慧諮詢師」課程培訓。長期關注與推動中國文化與心理諮詢本土化的議題。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