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筆記

天壇筆記

思修文德,遠人來服:什麼是真正的「統一」? ☆來源:新民叢報

♦ 本篇文章轉載自新民叢報。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1/11

2019年,我們剛剛邁入的這個新年,開啟得並不太平。這邊廂給出「和平統一」新方案,那邊廂焦急跳腳竭力否認,雙方的啦啦隊員們誰也不服輸,都誓言絕不低頭。大陸人民覺得:我們終於要實現七十年的統一夢了。臺灣人民覺得:我們才不要被對岸的意識形態統治。雙方情緒都很高漲,可能大多數的時候,歷史總是被集體情緒裹挾著進行的,但是如果我們在今天這個自詡新文明的時代,要有智慧地解決問題,能否靜下心來冷靜思考問題的根本面目,而不是暴力抗爭,比最終誰能慘勝?

 201903k01.png

圖1 《清明上河圖》 

海峽兩岸的問題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傷痛,這是沒錯的。1949國民政府遷台,同時也帶著大批的中國文化精英,讓中華文化的精華在臺灣這個島嶼得以保存。這些文化精英們,不僅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也在戒嚴時期積極抗爭謀求民主與自由,保全了知識份子的人格與尊嚴,從這一點來說,臺灣是「中西碰撞」歷史背景下當之無愧的中華明珠。延續這一優點的臺灣,形成了溫和有禮、自由文明的社會氛圍。我很喜歡導演李安的電影,李安的電影中表現出的那種溫馨而又圓融的智慧,就是「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一種高度展現。在電影《喜宴》中有個片段:偉同結婚的當天早晨,他的父母去房間叫他起床,偉同給父母行跪拜禮,接著他的父母親昵地像小時候那樣撫摸他,咬他的胳膊。這種非常「中西結合」的場景是不會出現在大陸電影中,既不會出現在與李安同齡的導演執導的電影中,也不會出現在與電影的時代背景相同的電影中。因為相對應的同時的大陸,既對跪拜這種封建餘孽行為神經過敏,也難有親子之間親昵的溫情,畢竟,傷痕和苦情都還訴不完,怎麼會有閒情逸致去經營溫情?

 201903k02.png

圖2 《清明上河圖》 

然而,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的臺灣有珍視它呵護它嗎?韓國瑜在競選的時候說:「上一代人給我們這一代留下了很好的基礎,可是我們這一代人對不起下一代的年輕人。新一代的年輕人是怎麼長起來的?你們的成長是伴隨著藍綠惡鬥啊!」當中國大陸停止了政治鬥爭,轉而集中力量發展經濟,臺灣地區的力量卻好像從經濟發展轉向了政治鬥爭。臺灣的經濟發展走在大陸前面,經濟富足了,人民便要更多的自由與民主,然而當民主與自由的要求拋棄文化與文明的根基,就容易轉變成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民粹。先設定出民主的假想敵,然後拼命反對它,就對了,反正是為了爭取民主和自由,正義無比。一波又一波的民粹主義浪潮沸反盈天,讓大陸人看了發現:「原來文革非我獨有,果然兩岸是一家。」不知搖旗吶喊的小將們是否有想過:你們今天所擁有的自由吶喊的權利,是很多「先烈」們不畏生死抗爭得來的,這其中包括來自大陸的外省文化精英,也包括臺灣本省的民主運動人士,他們爭取民主自由的初衷,是否只是為反對而反對呢?權利的外殼下,要不要有理性精神文明的支撐?

 201903k03.png

圖3 《清明上河圖》

對於很多大陸人來說,都有深深根植於內心的統一執念,當個體被國家主義精神裹挾,便有如「神力加持」,個體變成國家精神的化身,以愛國的名義就能橫行天下。很多大陸人的精神狀態,是「膨脹」與意識形態結合的,膨脹是一種「天朝上邦」的自豪感,尤其是當中國的經濟發展促使中國不斷強大,就更促進的中國人的膨脹心,更把一些意識形態的東西認為理所當然:「我強我有理」。但是,你有沒有與經濟體量足夠匹配的精神內核呢?真正的自信不是自認為能靠強力征服一切,這不是中國精神,中國的大國精神是王道,是自然而然地使人心悅臣服的自信。從1949到1976,大陸這片土地上對中國文化的摧毀力,是無法否認的。被摧殘的文明,在臺灣和香港得以延續,不然這幾十年來不會出現以金庸、高陽、司馬中原、白先勇等人為代表的文化人物。這段歲月的大陸,更難給韋政通這樣獨立思考的思想家以呼吸成長的土壤。要知道,在八九十年代,是這些遺落海外的中華文化在反哺大陸人民的精神生活。今天大陸要統一,要不要先接回遺落的文明?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統一的政權,都有一段「盛世」,但是每個朝代的盛世在後世也有不同的評判,有名副其實的漢唐盛世,也有徒有其表的康乾盛世,今天的中國人,要哪種盛世?

 201903k04.png

圖4 《清明上河圖》

今天的臺灣的中華文明遺珠,在夾縫中生存著。有些中國人要武統,顧不上看它;有些中國人要獨立,也對它棄之如敝屣;它沒有力氣在兩種遠高於它吶喊聲中發出聲音,正如金馬獎頒獎典禮後,李安臉上的疲憊與無奈。溫柔敦厚,怎麼能壓得過逞兇鬥狠。沒有深度理性思考的人,很多時候喜歡以道德主義來壓制人。以大陸的中青年人來說,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寧可蝸居在一線城市也不願意回到家鄉?為什麼有那麼多留學生學成後不願意回國?能簡單地用「背恩負義」、「不愛國」來說明嗎?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要謀求真正的統一,不應思動干戈,而是思修仁德。一個有仁德的真正的中國,怎麼可能不「統一」呢?一個只想統一的中國,怎麼可能真正「統一」呢?期待新時期中國人的智慧,可以在當前的歷史階段交上完美的答卷。

 

劉莞|文學博士,宜蘭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晉城知行書院客座講師,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研究領域包括宋明儒學、元明清文學、華人本土社會科學。

 

web-qr新民叢報1.pn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