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

如何讓生活減壓:心學減壓黃金十法則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8/3

文 | 陳復

現代社會發展瞬息萬變,每個人都有他的生活壓力,今天敝人從生活的角度想要跟大家談談如何讓生活減壓。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生活壓力,前提在於他是一個認真活著的人,認真面對他的每一天。在此前提下才能談生活壓力,敝人在學術界工作,研究中國歷史上的思想家,發現傳統的思想不單純只是一種哲理,它同時是一種閱歷,尤其有生活的閱歷,進而才能通過身心實踐去印證自己的思想,包括一個人遭遇挫折卻不屈不撓的經驗,都是生命豐富的資糧,有了這些資糧去談思想議題會更加深刻。今天,敝人想要從十個角度跟大家暢談如何減壓,敝人姑且稱作「心學減壓黃金十法則」。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一:誠意對待自己與他人

減壓首先要誠意待人,言必行,行必果。誠意的核心觀點是澄清自己的意念,誠意對待自己,現代人被各種訊息所淹沒,好好與自己相處都實屬不易。當一個人不能夠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就很難與人互動,而你能真實地瞭解你自己,順著自己的感覺,你就知道如何與人自如互動而不再有心理障礙。

敝人承認現代人會把人際分成不同的層次(圈),在不同的人際圈裡,想要成就事情難免需要一些權謀,但真正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沒有深刻的智慧,只是想要靠著玩弄權謀,終究很難成就事情,尤其人不要跟內圈的人玩權謀,他們可能是你生命中最親近的人,或許是家人、伴侶、孩子、師長、道友或弟子。你可想想看為什麼有的人整天活得心驚膽戰,因為他完全沒有信任的人,連跟最親近的人都是在玩弄權術,譬如三國時期的曹操(155—220)就是一個善於玩弄權謀的人,當人才不能為他所用時,曹操就會通過極端的辦法來解決,譬如他靠綁架徐母請來徐庶(?—約230);沮授(?—200)不甘心成為其部屬,曹操就殺掉;劉備(161—223)稱呂布(161—199)出爾反爾,一再背叛主人,劉備的話刺激到曹操的神經,曹操害怕被人背叛,就直接殺掉呂布……然而曹操想通過權謀來控制局面,藉此消除心中的恐懼,有時卻適得其反,譬如殺了華佗(145—208)後,他的兒子曹沖(196—208)生重病,無法醫治,最後使得曹操後悔不已,包括曹操長年有頭風病(風涎),這就是精神衰弱的症狀,更是他玩弄權謀導致的後果。

從曹操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見人只有坦誠相待才不會活得像曹操一樣活得很辛苦。敝人根據根據五十年來的生命經驗的長期觀察:「權謀是枝節,智慧才是根本。」有智慧的生命就會誠意待人,我們中國人無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的許多經典中都有提到誠意的觀念,各位伙伴可想一想生活中如何運用誠意的觀念,使得誠意不僅能夠內化進入我們的潛意識,還能夠由潛意識轉化為顯意識,落實在我們的生活裡,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經典中的觀念與我們的生活進行對話與整合,就能深入體會經典中所講的何謂「誠意」。《中庸》裡說:「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誠意甚至可幫我們感受到天地萬物的運作機制,對很多事情有預先的感應與判斷,產生智慧的洞見,而不會做出錯誤的生命決策。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二:培養正向的人生觀念

培養正向的人生觀念簡單來說就是心中無鬼怪,吃得適量,睡得安穩。任何正向的人生觀念都不可能教人消極頹廢,就像意義治療學心理大師傅朗克所言:「我要在地獄中開出一朵小花。」敝人觀察到有人很積極認真做事情,但他心裡可能有個想法:「我可能不長命,所以我的人生更要像煙火般燦爛。」這樣的想法常會心想事成,因為人註定都會活在自己的意念中,你會給自己預設什麼樣的人生,你就會活出什麼樣的人生,這使得你的人生會活得極其精彩,卻會在某個時間點讓你如彗星般隕落喪命。人可為自己預設生命的意義,但請不要預設壽命的長短。敝人同樣看見很多人因為生命感到無意義,所以壓力大得不得了,動不動就覺得自己生命有多苦,感覺已經活不下去了,其實他大可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要如何才能不辜負自己目前擁有的精神與物質。有意義的人生是你要無時不刻地確認自己的生命行動是有意義的,你要由內而外呈現出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和實踐,儘量成全每個生命,不要老去衡量如何利己害人,當你這麼去做,你就會活出有意義的人生。而當你心中總是想著要去害人,心中處處有鬼,你會活得很累,肯定會覺得有如千鈞壓頂般喘不過氣來。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三:發掘一生奮鬥的志業

有人認為工作和生活間會形成某種衝突,這會讓自己倍感痛苦,敝人就觀察到一些工作中有成就感的人對生活並不關注,一般人都是在生活中的人,工作反而只是種賺錢養家的工具而已。如果一個人為了成就工作反而不在乎生活,不想讓自己清閒下來,像個工作狂一樣拼命賺錢,如果不是他真的缺錢,他的生活是不是有一些狀況呢?可能是情感或家庭的困擾使得他不想去面對。人不可能只愛工作不愛生活,他只是用工作所獲得的成就感來轉移生活中不想面對或無力面對的事情,這樣的人就要想一想如何培養自己面對生活該有的溫度與滋味。

敝人想說:人活著就要發掘自己一生願意奮鬥的志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於職業的工作,主要目的在於賺錢養家,可是你有沒有屬於志業的工作呢?你可想一想:除非人工智能(AI)能讓機器人替代自然人來工作,賺的錢發給每位國民,否則人的一生總是要為工作而付出,你的職業與志業各是什麼,這兩者是否可以結合起來,兩路並行呢?你如何渡過自己的每一天?或許你每天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都要為職業而工作,那下班後你會做什麼呢?總不能只是開始看電視或玩網路,是否有一個志業的工作可在你的生活裡滋養自家生命呢?這些問與答,你都應該思考。

現代社會物質條件日益豐厚,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變得過於安逸,人活著總要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和理想,你的理想是什麼呢?如果你在家庭裡是父母,教養你的孩子同樣可成為你的志業;如果你樂於助人,參與公益團體當志願者同樣可成為你的志業,重點是你願意為此付出你的一生去做,而沒有像是職業那樣的退休概念,因為那是你喜歡熱愛的事情,發願甘心付出此生而無怨無悔。即便你暫時沒有想到什麼志業,你可每天在下班空閒的時間讀讀書都是好事,進而當個民間學者,把做學問當做你生命的志業,深入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典籍,從不同的歷史人物生命當中去觀看他們的人生,藉此來反思自己的生命,你就透過讀書來探索你自己的生命,進而感受書本的內涵如何內化進入自己的生命。如果你沒有終身的志業,就不要抱怨職業帶來帶來的無力與無奈,人註定不會只為金錢物質而活著,若你所做的事情只為賺錢而努力,你的壓力就會很大,如果你做事情不是為了賺錢,為的是熱愛與傳播良善的能量,你就會感到無比歡喜而放鬆自在。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四:擁有良善的社交關係

敝人想要指出良好的社交關係不是對外的交際應酬,而是你的親密關係,意即是前面所說你的家人、伴侶、孩子、師長、道友或弟子,他們是你最安全的避風港,你可以與這些內圈中人無話不談,因為你全然相信他們與你間的緊密連結,其中有人甚至與你建立起「我—你關係」,形成「我們」。他們不會害你,無論你說什麼他們都不會嫌棄你或者離開你,更不會因為你說錯話就責怪你,總是可給予你包容和接納,你心中的難過與不堪都可講給他們聽,他們是你生命中可託付與承接情感的人,即使有些不屬於血緣裡的家人,更可說是道緣裡的家人。獲得這種關係後,你就不會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沒有人可跟你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他們是你最堅實的後盾,永遠支持你。你要尋找並建立這樣穩固的親密關係,假使你找不到這樣的人,你就要問自己為什麼找不到,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你能瞭解自己性格的癥結問題,調整改善自己與人互動的狀態,你只要誠心想要找到這種對象,就沒有找不到的人。你要留意的是說,每個人的頻率畢竟不同,你要尋找的是與你同頻的伙伴關係,而不要勉強所有人都會愛你。當你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學會如何愛自己,擁有良善的社交關係,與人情感交流產生的共鳴,就會讓你感到很幸福。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五:常讀書來思考與體會

敝人觀察到當今社會有個普遍現象是人從學校畢業後,此生就不再讀書了,仿佛讀書只是學校的事情,進入社會後就與我沒關係了。可是你要知道讀書是無處不在的事情,古人常常是手不釋卷,王陽明先生(1472—1529)打土匪的時候都會讀書甚至講學,孫中山(1866—1925)革命的時候都在讀書,孫中山讀完的書只要覺得不錯就會送人,勉勵身邊的同志多讀書來充實自己,可見讀書不單純是讀書本上的知識,對孫中山而言更對於革命有益。買書不應該吝惜金錢。好書能改變命運,買書來看就是在改命。當你什麼紙本書都不買,不只不看電子書,甚至只是在網站瀏覽資訊,這些漂浮無根的內容始終都只在你的生命外面,你要常讀紙本書,這能幫忙你展開根源性思考,你更容易去靜下來體會書中到底是什麼意思,書本上的道理有沒有可在生活中落實的可能。而且人不見得要讀很多書,同一本書,反覆讀一輩子都不為過,重點是要看得深,如果人一生有十本書能跟你一輩子,可讓你反覆看都不厭倦,在書上認真畫線並眉批,這些書就不再是一般的著作,而是跟你的生命緊密結合在一起變成你的情感記憶,以至於你看到這本書,你就能感受到很多生命的滋味,你的精神更會因為讀此書而獲得釋放。

你何不想想看:一天當中,我們有很多零碎的時間,這時候你在做什麼呢?多數人總是拿著手機在看,不斷看抖音刷視頻,看微信給貼圖,很在意有沒有人跟自己互動,你的生命就此被手機悄無聲息地消耗殆盡了,如果這些時間,譬如坐公車等待的時間、坐在馬桶上片刻,甚至泡個熱水澡來放鬆一下,你都能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能拿出一本書看幾頁,同時保持思考,這是何其幸福的事情。有時候工作的必要性不見得要減少看電腦,但請你務必要減少看手機的次數,尤其通訊社交軟件,你要讓這些APP與你的生活寬鬆有度,對於社交軟件中有關工作的部分集中時間處理即可,而不要24小時都要不停緊密連結,如果你的生活中手機已經跟你形成黏著的狀態,你要留意自己跟它保持距離。但書籍如果能跟你保持黏著的狀態,這對減壓絕對有幫助,而且你讀書時可做一些分類,有一些是工作或研究需要看的書,而有一些則是與工作無關但你想要看的書,敝人在工作休閒之餘,就常常喜歡看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的書,榮格既不是敝人最近要上的課,更不是敝人最近相關的研究,但這是敝人的長期興趣使然,你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來閱讀,就像老子(571B.C.—471B.C. )一樣做無所為而為的事情,意即不為什麼特殊目的而做某件事情,如此讀書會培養你的底氣,讓你的生命獲得充實。

有人或許會問:如何要把書本裡的知識與智慧轉化為生命實用的動能?敝人想說你可透過讀書覓得一個你由衷相信的生命典範,他的頻率可對接你的頻率,你願意去瞭解他的生命故事,學習他在面對不同情境下的應對進退,本來「事情無古今,人心更無古今」,既然這是你認定的生命典範,他的生命和智慧就值得你去反思與效法,你在認識他的時候,就要去感受和思考如何把他的智慧應用於生活中。當你面臨不同的困境帶給你強大的窒息感,你反而要認真讀一讀書,你要去相信這個典範曾經獲得的生命經歷,會給你無盡的鼓舞和支持的力量,那些窒息感就會逐漸消失,甚至看起來變得微不足道。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六:能有恆的靜坐與運動

你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做什麼呢?敝人的一天是從早上五點的清晨靜坐開始,六點會出門走路一小時,然後搭車從宜蘭到東華工作。敝人所指的動靜交替就是指人的一天除了要靜下來做事情,也要有靜心的空間和流汗的運動。

靜心的空間就是說你可每天在一個固定的時間來靜坐冥想,清晨五點至六點間最適合,靜坐或許是觀呼吸,練習三關九竅靜坐或唱誦嗡安都無不可,重點是整個身心都靜下來,氣在你的身體裡流轉。冥想可區隔為外在的冥想和內在的冥想,外在的冥想是外界有個來自導師或教練的聲音,引導你進入某個設定的畫面與情境,使得你的身心獲得安寧;內在的冥想可是對內在的自我觀看,譬如佛教常常會練習白骨觀,請冥想者觀看一個長相極美的人如何從年輕到衰落甚至死亡,最終屍體腐化成一堆白骨的過程,觀看的過程中不起心動念,這就能看破幻象直接把握住實相。

運動其實可分為兩種,有積極的運動和消極的運動。積極的運動就是關於流汗的運動,有很多種方式,包括走路、跑步、跳繩、舞蹈、游泳、騎自行車等都包括在內,你可選擇一種或幾種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來讓自己流汗,尤其是久坐辦公室的人,身體的氣血常會因不循環而感到不適。敝人最喜歡的是走路,常常在清晨靜坐結束後就會出門走路,通過排汗促進自己身體的新陳代謝,當你有種大汗淋漓的感覺時,你會感受到整個身體都變輕鬆,心情變得舒暢。如果有時候你不想做流汗的積極運動,則可選擇用消極的運動讓自己放鬆,譬如可去做推拿、按摩、針灸或拔罐等中醫療法。無論是積極的運動還是消極的運動,都可把你從壓力的漩渦中拉出來,透過身體的運動與調節,心理層面感到很解壓。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七:不做食言而肥的事情

知行合一表層的意思是理解與實踐要能統一起來,這的確是種很表層的詮釋。我們姑且拿來反思一下:你不要去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免得食言而肥。敝人常常看見一些人很喜歡信誓旦旦地立個旗幟性的目標,譬如說有人成天喊著從今天開始要減肥,可是他管不住自己的嘴,更懶得運動,三餐不停大吃大喝,又不斷高喊「明天我要減肥」的口號,自己卻永遠做不到,這不是在自己打臉嗎?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一點,就不要去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可先從自己可著手做的事情開始,由點到線並由線到面不斷積累起來,逐漸擴展,形成自己可以做到越來越多的事情,你會越來越有底氣和信心,而不是給自己造成困擾。

如果你做不到卻誇下海口,這就會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壓力。生活中有些人見面喜歡說「常聯絡」,可是轉頭就不再跟人家聯絡。你可細細思量一下自己習慣講的話裡面的語詞,如何能比較精確無誤表達你的感受會比較適合,並且你要留意絕不要輕易說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尤其在家庭裡,父母不要用禮物的幌子去哄騙孩子,屆時不兌現,就會被孩子拿來抱怨父母一輩子。不要忽略講話的語詞,什麼樣的語詞意味著講話的重量,語言不是嘴巴講完就結束了,在古代皇帝的言行都有史官做起居注,古人的一言一行都知道最終會影響歷史,因為大家都明白語言構成我們看見的歷史。當你不隨意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能夠精確對自己的能量與成績做出評估,經過評估而展開的實踐,你就不會感到壓力無限。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八:  認真將昨日事清晨畢

有句話說「今日事今日畢」,因此有人堅定奉行,哪怕熬到半夜也要完成,每天都覺得累,沒有精神,壓力大到形銷骨立。可是你想,人工作了一整天,身心疲憊,做事的效率會逐漸下降,晚睡更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長此以往,累積在你身上的壓力就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譬如有些女性會月經推遲甚至不來,有些人則會晚上失眠,白天精神無力,眼壓變大或視力下降。敝人想說其實你可以「昨日事清晨畢」,原本你前一天沒做完的事情,你可以不用非得完成,到了睡覺的時間,你先去休息,第二天清晨四點到五點起床,你睡飽了,精神豐沛,熬夜一個小時都不能完成的工作,清晨半小時就完成了。敝人在此提到充足的睡眠這是建立在前七點的基礎上來談。有人睡眠很淺,會失眠,睡眠中甚至會出現幻聽與幻視,有人喜歡開燈睡覺,你想想古代沒有燈,一般長明燈是在祖先的宗廟或祠堂才會點,古人相信祖先會守護我們,睡眠淺的人沒有安全感或者有壓力,恐懼黑暗,他需要光明的守護,受到文化集體潛意識的影響,現代人才會喜歡開著燈睡覺。這倒是無可厚非,重點是要能深眠。如果你睡不好,就會影響你做事,因此充足的睡眠對一個人極其重要,當你睡眠變得有品質,做事就不會容易感到累,這就能減輕你的壓力。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九:常吸收有興趣的訊息

人的生命總是會有很多樂趣的事情,有人喜歡開玩笑,有人喜歡聽相聲,有人喜歡聽音樂,有人喜歡畫曼陀羅自我療愈,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你看見它就會感覺很舒壓,很好玩,這些興趣不一定跟你的專業領域有關,但是你就是喜歡享受它,譬如敝人放鬆的時候喜歡看歷史紀錄片,透過紀錄片來認識歷史故事,有時候會看動物世界,瞭解動物的習性和心理;或者看自說自話的總裁這種視頻節目,從中認識宇宙神秘現象和榮格心理學等議題;敝人的家裡和東華的辦公室都有古琴,工作的間隙,就會隨手彈一首曲子,或練習書法,感受柔軟的毛筆尖與宣紙對話的感覺;甚至睡前,敝人會聽郭德綱的相聲來讓自己秒睡。你要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在哪裡,認識這些內容,對它們做一些瞭解,這可幫忙你打開內在的心靈空間。有人業餘還喜歡研究紅酒,酒的年份、產地和味道都能講的一清二楚,你在瞭解的過程中無形中又吸納了很多知識。敝人很喜歡喝茶,但敝人不研究茶,常常在寫論文的時候敝人會泡一杯茶來啜飲,邊喝茶邊寫論文,經年累月,敝人喝了不少的茶,有一次學校舉辦一個校外休閒活動,有一位茶莊老闆各倒十杯茶請每位老師品嘗,並要大家猜每杯茶屬於的茶種,敝人對應正確八種茶,只有兩種顛倒順序,當時深感有趣,畢竟敝人從來沒有做相關茶的研究,卻能相當精確得知茶的名稱,這就是不知不覺興趣累積出來的感覺。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個無關專業研究的興趣,大可深入探索去體會它,它會讓你覺得放鬆,並且會反過來滋養你。

心學減壓黃金法則十:終身發願布施於社會

你要常常有布施的想法,懷著終身布施於社會的心願做一些事情。敝人認為布施可分為三種:身布施、財布施與法布施。不論是哪一種,只要是對社會是友善的行動,並且你樂在其中,你就好好實踐它。你要意識到你的優點在哪裡,發揮該優點來貢獻給社會,這說明你是有餘者,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始終不足,他就不會覺得自己可以為社會做什麼,他就無從布施了。身布施就是指到社會各角落擔任志工(或稱志願者);財布施則是指捐款給社會各種需要救濟的角落。敝人曾經聽說過有兩個老人的真實事蹟,這可算作是財布施的例子,一位是撿破爛的老先生,一位是賣魚的老太太。撿破爛的老人終生貧賤,他不會有很充裕的經濟條件,可是他撿破爛的收入除去自己基本的生活開銷外,五分之四都捐給社會。而賣魚的老太太每年賺了多少錢都捐出去一大部分,許多年下來,老太太已經累計捐款超過六百萬。這兩位老人都不是富貴的有錢人,但他們內心卻很富足,他們都樂於給出,因此活得很高夀,能給出去東西的人,本身心裡就常感愉快。如果一個人總是喜歡積攢,積攢許多物質,尤其積攢金錢,累積到自己身上,其實會累積一身病痛,還要付出一大筆醫藥費。而當你願意給出,心中就會寬闊起來。

很多人的家裡堆積了許多用不到的東西,擺在那裡毫無意義,為什麼不送給他人呢?你可以送給需要它的人,儘量讓自己的生活不要積累很多東西,形成很多心理負擔。除了身布施與財布施,如果你有深刻的思想,你還可選擇法布施,譬如敝人常常舉辦各種公益講座,把心學的觀念分享給很多人,有些人因此而受益,生命獲得蛻變,這就是在法布施。譬如你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在自然災害嚴重的時候,你願意到災區,免費給予受災人心理的疏導和撫慰,你就是在法布施。無論是身布施、財布施還是法布施,當你願意給出,將所餘還諸天地與人間,給出的能量最終都會再回流到你的身上,看見別人因你的關懷而展開笑顏,這難道不是人生最高興的事情?相信你的精神都會跟著富足起來。終身布施社會,這實在是解壓的好辦法。

現在回過頭來仔細想,人生在世,活著誰不會有壓力呢?只不過有人逃避壓力,有人直接面對,逃避不會讓壓力消失,問題依然在那裡,可是當你願意轉念去面對它的時候,這種真誠的心態,總會幫忙你生出各種辦法去解決它,畢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逃避問題的你。敝人在這裡提出「心學減壓黃金十法則」,這只是敝人近五十年來生命經驗稍加總結,提供給大家參考,其中的方法不見得完全適合於每個人,但如果你是個認真面對生活的人,現在已經感受到壓力的存在,倒是不妨選擇其中幾個法則,跟你的生命對話,稍加調整,發展成專屬於你減壓過程中的獨特風格,祝福你能在緊張繁忙的生活中,帶著覺醒的精神,活出自如與自在的人生。 

202132h01.png

202132h02.png

編輯:王學安 

| 陳復 |

202102b01.png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兼大一不分系主任,中華本土科學會副理事長。臺灣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創會理事長,第六屆亞洲週刊全球傑出青年領袖,曾任臺灣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兼生命教育研究室召集人、教育部高中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長年在倡導心學復興中華文化。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