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生

南南合作建構推進與兩岸融合協商治理 ☆作者:汪明生

♦ 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8/20 

摘 要

2019年1月2日習主席宣示: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個人的合法權益、宗教信仰、與私人財產不受影響;另則,認同九二共識的台灣各黨派、各界別,可以參與共議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並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 

近來的海內外情勢中,大陸重申兩岸問題即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終、最敏感的問題。另經濟學人資訊社(EIU)公布預測,蔡英文在2020年總統大選將險勝;而柯文哲7月參加雙城論壇,說明國台辦定調的兩岸城市交流已成顯學。海研中心智庫則指出:臺灣民眾正日益成為推進兩岸關係進程的主導力量,而臺灣民眾的認知和判斷成為其中的關鍵。

30年來的台灣,歷經政治解嚴、政黨輪替,已由公民自發啟動兩岸交流,對照之下則是馬政府先經後政忽略社會,2018年的草根民主已開始翻轉高雄。台灣自北而南,由體制內外檢視,已呈現金字塔結構的現代社會,多中心結構的後現代社會,倒丁字的傳統社會,與多數底層的原初社會型態。

現階段的台灣民眾,須釐清重建兩岸認知,聚焦民生社會發展,並持續擴大寬面交流,努力爭取首來族;此外,則在堅定入台,與民間產學團體以自發方式,舉辦多種多樣的論壇與活動。

以今年3月24日的IM成果作為基礎,以下策略作法可為參照: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作為兩岸融合的指導參照。

-由兩岸合作在大陸選定地點摸索試行一國兩制。

-由兩岸聯手培養南南合作的跨域治理人才。

-以IM方式了解台灣三中一青對一國兩制的民意。

-依據公共事務跨域治理理論架構,由兩岸聯手逐步建構融合發展的GPS。 

壹、近況背景

一、 海內外情勢

1、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中宣示,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2、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2019)表示近來海外情勢,就中美台關係來看,「兩岸問題」即台灣問題就是中國與美國之間最終、最敏感問題!

3、中美台三角關係

要認識到臺灣被當牌打、被分化面臨的風險與後果,去跟著外人抑制所謂中國大陸崛起的虛假的安全威脅?還是團結一心、挺過中國崛起之路上最後的艱難挑戰。

二、蔡英文在2020年總統大選將險勝

智庫「經濟學人資訊社」(EIU)2019年6月月18日公布預測,蔡英文在2020年總統大選將險勝代表國民黨出馬的韓國瑜。

三、臺灣同胞在當前需要建立正確的兩岸認知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仇開明,2019)提出以下觀點:

1、是落實大陸對台方針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習主席指示,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著眼點和落腳點,讓廣大臺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都能更多地享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好處。

2、是要維護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必須推進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只有實現復興,才有條件、有能力去關心照顧臺灣同胞。

3、是要讓臺灣同胞利益得到徹底維護,需要建立正確認知,以充分動員臺灣同胞參與和配合。

    臺灣民眾正日益成為推進兩岸關係進程的主導力量,而臺灣民眾的認知和判斷成為其中的關鍵。臺灣以往數十年來上層政治精英「漠視和偷換了臺灣同胞的利益基礎」。從過去20年來看,這個結構一直在透支和傷害臺灣民眾的利益基礎。臺灣社會應該建立起自身的政治自覺,認識到兩岸同心,才是臺灣同胞最大的利益保證。

貳、30年來高雄發展變遷

一、1988:政治解嚴、牽手高雄

1988年高雄政治解嚴。1990年代起由在地觀察關注,許多民眾意識與長期人口結構與北台灣相距較大,並與外界市場明顯脫節,為求建構向外聯結並強化在地關注,筆者曾於1990年代起提出‘行銷高雄’的構想,並以民間自發小額募款方式成立基金會持續推進,前後十年間在地舉辦的大小活動近300場。迄今可見的就如附錄一與聯合報合作的‘牽手高雄’。自1996年1月至6月,就高雄市政發展課題,每週週日開闢專欄與民眾進行觀念交流與分享。於今看來,由於有如30年冰封,當時的著眼關注與主要訴求與現今完全一致。

二、1998:政黨輪替、啟動MPA

1998年高雄是台灣第一個政黨輪替的城市,同年大陸啟動歸屬於管理一級學科的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台灣本應在政治解嚴前就該建構推進的公民社會,與孫中山主張的訓政時期,於西方經驗與學域建置上的主要對應,其實就是「公共事務」。當時成立了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在首任趙耀東理事長、李國鼎名譽理事長、孫運璿名譽理事長的奠基開創下,歷經施明德理事長、黃俊英理事長的卓越領導,希望以台灣先行先試的民主轉型與社會治理在地經驗為基礎,為兩岸公共事務管理與經濟社會融合出謀劃策、自力推進。

三、2008:再度輪替,哈佛耶魯

2008年高雄選民投給馬的票比投謝市長的多了兩萬票,也是20年來民意展現的期待改變。然而先經後政的施政主軸明顯忽略社會,2018年的新三不又與當時的兩岸三不基本互斥,不知今昔孰是孰非。學者菁英治國,脫離乃至藐視民意,搖擺之餘又常討好媚俗。現實面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理念面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是中道正道。

四、2018:草根民主、翻轉高雄

2018年高雄選戰全球華人矚目,韓流走出藍軍刻板窠臼,擁抱民眾,傾聽需求,用庶民語言翻轉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高雄市,開創台灣30年草根民主的第一步。所抓的「北漂議題,兩岸南南合作」當為解方,然而不只經濟首富,還要社會融合,並且在中央制肘與兩岸格局之下,顯需官民雙軌,把握際遇。

參、台灣四種社會結構

一、社會結構

三十年來的台灣發展變遷,因群體個體與流量存量間的往復消長,形成了四種社會結構(如圖一)。以濁水溪為南北分界,新竹以北的體制內(如政府),大致對應三角形金字塔結構的現代社會,而體制外(民間團體)則為複合多中心結構的後現代社會(台北市)如圖一中①與②;至於濁水溪以南,其體制內(如政府)較接近倒丁字的傳統社會,而其體制外(民間基層)則為多數底層的原初社會,如圖一中③與④。

 

201934d01.png

圖一、30年來台灣轉型下的四種社會結構

二、個體認知

社會結構中以小圈代表個體,各個發展階段中,個體認知因居處不同位置與階層而有各自觀點意識。而載體條件制約個體認知,個體認知基本決定群體行為,形成正負流(存)量的往復相互影響。

三、發展階段

社會發展階段由原初社會、傳統社會、現代社會而至後現代社會。其中領導者與政府的介入角色與方式,可大致對應道德經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以下參照大陸學者楊鵬《老子詳解》之解析,說明中西社會對政府治理之觀點。

(一) 後現代社會;太上,不知有之

後現代(後物質主義)社會是較為先進文明的社會,其多數個體在經濟所得與知識教育等私領域已獲充實確保,得以主動積極關注參與公共事務。社會結構趨於扁平,呈現複合多中心形狀,多中心的小三角頂端之領導者彼此之間個體認知差距不大,能兼容並蓄、相互尊重。而其多數個體成員在認知判斷上具事實判斷所需的理性(講道理、打算盤)、價值判斷所需的善意(利己利人)、與群體人際判斷所需的倫理與節制(自我約制、相互尊重),較能和諧相處達成共識。

「太上,不知有之。」指的是最好的狀態,最高的境界,多數個體成員不感覺有政府或領導者的存在,都能自動自發、自立自主、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事,過自己的生活。

(二) 現代社會;其次,親之譽之

現代社會係經過市場開放與體制建構為主的現代化過程的社會。「經濟」由政府以計劃與市場將初級產業升級為次級產業;「社會」由長老家族走向菁英領導的階層分工;「政治」由氏族派系走向政黨競逐、投票選舉為表徵的民主體制;「政府」再造為民意導向的效能政府;「公共政策」為政黨協商與派系共治;「公共管理」為重視績效、任用專業、選票考量的地方競爭。

對照道德經「其次,親而譽之。」次好的治理狀態就是管理,就是愛戴而讚美政府。但管理為什麼不是最好而只是次好呢?因為受愛戴和讚美是政府行德政仁政,給百姓好處和恩惠的結果。也就是說,本應屬於民眾所有的社會資源和財富已經被當權者掌控。人們對政府「親而譽之」,著眼都在政府,政府成為社會財富資源分配的中心,民眾要靠經營關係歌頌讚美來換取機會生存,也就可能失去自主生存能力,離民貴君輕總是還有差距。

傳統社會呈現穩定和諧而不求發展。「經濟」以初級產業為主;「社會」為長老領導、階級(族群)分明的封建階層;「政治」為威權專制的氏族政治;「政府」為單極集權、指揮型萬能政府;「公共政策」囿於集權專制,有政策無公共,或有決策而無政策;「公共管理」但求穩定掌控,不重實質程序。

「其次,畏之。」為再次一等的介入,是人民畏懼權勢,不得不從,所謂敢怒不敢言,當然並非心悅誠服,這是較治理與管理更低一層的統治。就如同2013年屏東老農對於黑心油的檢舉,是在地方政府屏東試過檢舉兩年未果下,繞過了高雄,到了台中才投訴檢調,好不容易有偵辦結果。

(三) 原初社會;其次,侮之

原初社會的多數個體成員懵懂初開,領導者似有似無或呈無政府狀態。形式上與後現代社會之扁平結構好像近似,然而本質內裏實有天壤之別。原初社會的人們汲於溫飽、渾噩度日,而較易為鼓動誤導。

道德經描繪的「其次,侮之。」,即指底層低等人民與政府間的關係。

肆、現階段台灣民眾需求,釐清重建兩岸認知

一、兩岸持續擴大交流,努力爭取首來族

台灣問題應視為中國治理組成部分與重點難題,由兩岸跨域聯手釐清理順。一、兩岸大局的關鍵癥結是在南台灣

”翻轉高雄、祖國統一”。以高雄作為突破口的兩岸城市試點合作即是選項,然而需由適合的民間產學在地團體通力配合。高雄雖是臺灣最早政黨輪替、為民進黨長年執政深耕的重災區,然而表面的硬柿子其實是香甜有水的,多數的高雄市民熱情善良,只是與外界脫節太久,尤其是普遍對大陸不了解、甚至充滿疑慮。前文引述海研中心(仇開明,2019):臺灣民眾正日益成為推進兩岸關係進程的主導力量,而臺灣民眾的認知和判斷成為其中的關鍵,於此主題之相關探討,請參:"經社融合發展理論建構 兩岸南南合作試點推進"(汪明生,2018)。

二、民間社團公民自發

現階段急需兩岸共同合作,憑藉以往民間社團建構的民主協商及交流基礎上,持續地作進島內,向前推進!如2018年12月在高雄召開“「兩岸公共管理」論壇暨第三屆「孫中山與公共事務」論壇“會議,兩岸菁英學者及有志之士共聚高雄,共為勝選後的高雄集思廣益;與會大陸學者表示,高雄在選後名聲大振,吸引大陸目光;可在九二共識基礎下,展開推進城市交流互訪,讓民生經濟有感。

這場由民間社團「公民自發」舉辦的兩岸活動,由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與孫文南院主辦,與大陸上海市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會、上海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等共同舉辦。

20年來本文研究者由南台灣就近觀察、經行家評論的綠軍佈局長期深根有如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黨衛軍,2008年選後成軍注重形象程序細節的馬政府相比之下則好似童子軍,如今兩岸官方中斷需以民間產學自發組織對接操作的新態勢下,當然就是必需號召兩岸的志願軍。

凡走過的,必留痕跡。30年來歷經民主轉型社會變遷下的高雄,以民間產學、公民自發方式,聚焦民生發展、圍繞各類公共領域課題事務,以下團體或待開展、或正引領、或已發揮、或尚穩健、或需聯結,一貫秉持傳承每遇內外變遷時,歷經考驗的志士仁人天下己任精神。

-中華產學聯盟協會(2019):號召聯結產業與學術,兼顧實際操作能量與理論建構能力,尋求兩岸佈局與國際接軌,具備研擬與執行較具規模項目實力。

-孫文南院協會(2018):追隨孫中山,天下為公即係公共事務,培育能夠引領在地、佈局兩岸、接軌國際的南南合作跨域治理人才。

-南台灣產學聯盟協會(2013):實踐學術理念於實務應用,促進南台灣經濟產業與社會民間的向外聯結與地區發展。

-高雄平潭促進會(2010):以民間自發方式配合平潭特區的開放開發、對接高雄與平潭的寬面合作。然因種種原因,迄今推進不易、前景不明。

-中華公事學會(1998):在首任趙耀東理事長、李國鼎名譽理事長、孫運璿名譽理事長的奠基開創下,歷經施明德理事長、黃俊英理事長的卓越領導,以台灣先行先試的民主轉型與社會治理在地經驗為基礎,為兩岸公共事務管理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出謀劃策、自力推進。「公共事務評論」期刊自1999年起發行至今。

-高雄都會發展基金會(1994):在首任黃俊英董事長、谷家恆董事長、劉維琪董事長、與張調董事長的領導帶動下,成為全台首創民間自發的城市發展社會團體。自1990~1999前後舉辦300場以上的大小在地與跨境活動,引領趨勢、至今不絕。

-高雄公事學會(1994):高雄在地執行與運作團隊。 

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一、根據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被歸納為三個方面:

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01934d02.png

圖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傳統文化的超越與升華,2017 資料來源:人民論壇

 

201934d03.png

台灣比香港大,融合發展應及早開始,否則尾大不掉夜長夢多;大陸比日本大,上世紀日本野狼欺負中國綿羊,如何避免兩岸間大陸大狼壓扁台灣小羊。

以下即為初步擬定的兩岸城市試點合作政策內容與項目構想:

  • 給予高雄較大力度的政策挹注扶持,可參照香港的CEPA,要注意的是以適切雙軌,與民間產學團體對接運作。
  • 以爭取三中一青民心感受作為各項工作的優先判準,以'內政化'方式看待高雄,將對台交流做進島內的民眾身上。
  • 有關跨域治理理論架構與研究方法的基礎依據,已大致以系列專書、期刊論文、與成果報告等形式彙整出版(公共事務研究方法、互動管理與公民治理、判斷決策與公共事務、環境治理與公共事務、公共事務管理概論(2019)、健康治理與公共事務(2020)),可供參考。
  • 面對當前兩岸複雜特殊的內外情勢,以爭取促進南台灣小微企業與青年就業為主的兩岸交流固然是重點,然而過程操作與配套措施ㄧ樣重要。也就是經濟效率的市場理性應輔以感性人文的社會(基層弱勢)關注,此亦應係心靈契合的兩岸ㄧ家親的核心部分與具體實現(汪明生,2018)。

二、經社深化融合;對等尊重、公開透明

30年來的本土化下,台灣與南台灣的多數民眾尤其是綠軍,對於兩岸議題長期迴避乃至已被誤導扭曲,本即已不易心平氣和地理性討論。加上複雜社會常見的爭議沈痾,是以縱使是選舉語言,然而對等尊重、公開透明已是多數民眾與網絡傳播對於公共議題的管理者,在面對處理重大爭議時的期待判准。

當多數民眾懵懂混沌,民智未開,然而被民進黨鼓動誤導後,既不尊重政府,也不畏懼它,而是如同刁民與暴民般的瞧不起它、蔑視它、嘲弄它、辱罵它。就如同在高雄縣、屏東縣,多年以來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反應。

陸、以民主協商推進南南合作及兩岸融合

兩岸南南合作:城市試點、跨域治理

30年來台灣由本來的傳統單純變為現代複雜,兩岸事務尤其加上國際因素當然更是複雜。系統分析與管理科學的金科玉律,就是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

兩岸南南合作,就是希望以跨域治理(cross domain governance)的理論架構與方法程序(汪明生、潘昭榮、賴奕志,2017),得以釐清界定、觀察紀錄、衡量分析、詮釋解讀、視況呈現。至於實際操作連結兼顧個體與群體的各種治理,建議可以符合民主科學的互動管理(Interactive Management, IM,附錄三)進行,2018年4月在桂林舉辦的第二屆兩岸南南合作論壇,即係以IM成功操作。其前提背景係為現代社會發展階段已經達至,正在邁向或已達至後現代社會的多中心治理,亦即白領中產人口成為社會多數,水平理性的協商對話普遍常見(張寧、汪明生、陳耀明,2008)。

兩岸需要有效的民主協商-聚焦民生發展、圍繞經濟社會,搭配惠台、堅定入台。

兩岸近年來相關議題大型會議整理如後:

2017年1月曾於廣西柳州召開首屆“兩岸南南合作發展“論壇,

2017年5月則於高雄召開“高廈民間合作“會議,

2018年4月甫於廣西桂林召開第二屆“兩岸南南合作發展論壇“。

2018年7月參加於山東青島召開“「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俗稱三台會)

2018年12月則於高雄召開“「兩岸公共管理」論壇 暨第三屆「孫中山與公共事務」論壇“會議,

2019年3月則於高雄召開“「南南合作與兩岸融合」互動管理研討“會議,

2019年5月則於台中市召開“南南合作與兩岸融合“中台灣會議……

而兩岸南南合作係在以民主協商精神,民間產學方式,共同探討如何建構推進台灣南部與大陸南方省市間的交流合作,以互動管理(Interactive Management, IM)研討會議方式,是一種國際常用的具科學方法及系統的有民主協商結果的會議模式。

實際操作會議:

2017/1/12廣西柳州,召開首屆『兩岸南南合作與發展論壇』

2017/1/13 NOWnews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934d04.png

2018/4/02廣西桂林召開第二屆“兩岸南南合作發展論壇”

2018/04/05 旺報報導

201934d05.png

2018/12/09 台灣高雄舉辦「兩岸公共管理論壇」發表              

201934d06.png

「兩岸南南合作」民間團體宣言

不只經濟首富 還需社會融合

高雄質樸無華、半數懵懂初開,

市場開放啟動、認真嚴肅整備,

兩岸城市合作、平等協商對接,

經社深化融合、民間產學協助。

 

2018/07/26青島 三台會7月青島登場 聚焦統一進程   旺報 藍孝威  

201934d07.png

201934d09.png

大陸社科院台研所前所長周志懷。(旺報資料照片)

四場高雄公聽會,2016/12、2018/3、2018/12、2019/3

2016年12月19日 中評社報導

2018年3月8日  中評社報導 

201934d08.png

2018年12月於高雄召開“「兩岸公共管理」論壇暨第三屆「孫中山與公共事務」論壇“會議

2018年12月9日聯合報 記者蔡孟妤 

201934d10.png

2019/3南南合作與兩岸融合互動論壇-高雄方案會議

201934d11.png

柒、結語-契機與挑戰

一、台灣民心思變

兩岸交流應然的共利者,該是島內理念一致者與受迫滯後者,以往2008年以來實然的受益者卻是權貴買辦者與機巧悻進者。如今面對2019年新形式下的兩岸關係與契機,建議必須把握以下重點 :

首先,是戰略上藐視台獨,然而戰術上重視綠軍。

其次,兩岸事務需分內外、對台同胞則不涉主權。

又次,顯需官民區隔對待、以城市地區試點合作。

復次,聚焦民生發展,圍繞經濟社會,實踐檢驗真理,摸著石頭過河。

在操作層面,檯面上建構充實多元論述(導正方向、訴之以理),檯面下努力爭取密接地氣(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檯面中務求化阻力為助力(威之以勢、誘之以利)。

簡言之,對於已長期疏於市場被誤導偏差的三中群眾與基層一線,在爭取時宜謹記不教而殺謂之孽。而進行扭曲認知兩岸事務與大陸同胞的矯往過正時,由陌生而熟悉、自誤解而理解,其實需要耐心與包容的引領導正(mentoring)。例如,對於台灣同胞個人的權利義務在統一後與現況比較有何不同,眼前似乎已可合作研究、協調整合、報批定調、視況發布。

全球公認中國政府是唯一能辦大事的政府,即執政能力;如同「厲害了我的國」所示。對台雖多是小事,但民眾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乃係治理能力;如同兩岸一家親與心靈契合的題目方向。現今大陸可謂自信大氣,然而台灣卻是退縮糾結,倘若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多數台灣同胞在經濟社會乃至政治上期盼渴望的,大致即如:經濟方面寬裕,社會方面體面,政治方面自主。這與大陸一貫主張對台的一國兩制其實並無不同,只是在島內多年來劣質選舉情緒動員下已被模糊焦點乃至扭曲汙名化。如何經由小範圍試點,由兩岸聯手摸索實踐,似為當務之急的可行嘗試並符合:

二、民主協商南南合作與兩岸融合的五個「理」

上海台研所牆上掛著汪老的字:「兩岸一中 平等協商 共議統一」極有先見之明。以不必糾纏主權、圍繞民生發展的城市地區南南合作平等互惠,可以大幅簡化明確聚焦看似困境僵局下的兩岸情勢。基於研究者於1990~1999在高雄觀察構想,並以自發方式組織推動的市場轉型下行銷城市的實踐經驗,要讓南台灣民眾認識感知兩岸合作的現實利益與大勢所趨。以下策略作法可為參照: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作為兩岸融合的指導參照

-由兩岸合作在大陸選定地點摸索試行一國兩制

-由兩岸聯手培養南南合作的跨域治理人才

-以IM方式了解台灣三中一青對一國兩制的民意

-依據公共事務跨域治理理論架構,由兩岸聯手逐步建構融合發展的GPS

於今似可積極設定'立竿見影、多方共贏、釜底抽薪、一勞永逸'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目標。

兩岸融合的五個「理」: 民族復興與兩岸融合,人類歷史並無前例,既是挑戰也是際遇。以下由淺而深自下而上,草擬謹供參考的五個「理」:

1、「心理」:此即心靈契合,尤其對於三中一青與一代一線的基層與青年。

2、「法理」:此即九二共識,然在台灣長期迴避之下,已需清楚定調。

3、「常理」:兩岸省市發展已過黃金交叉,多數台灣民眾已然民心思變、

   渴求方向,爭取民心,正當其時。

4、「公理」:依據國際法理與現實,台灣早該面對也無從迴避兩岸與北京。

5、「天理」:兩岸一家偉大復興,是對民族與歷史的神聖任務與莊嚴天命。

三、邁向兩岸南南合作深化融合的鉅大願景

台灣可視為先行先試下的微型中國,南臺灣高雄更是重要據點,無論成功與否,其實踐經驗都值得整個中國發展借鑑。眼前高標準的兩岸經社融合願景,或可參考禮記禮運大同篇;期許兩岸有志之士同心攜手,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後,努力添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五項自信-兩岸自信。至於階段性的任務目標,則可以在兩岸合作精準對台之下,經由全盤佈局策略操作後推進兩岸南南合作的南台灣公民連署。倘若如此,看似複雜糾結的中美之爭,勢將迎來旋乾轉坤的釜底抽薪之效,亦符合習主席對台講話與方針,並呼應海研中心智庫觀點,邁向偉大復興的鉅大願景。 

參考文獻

汪明生(2010)。公共事務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汪明生(2011)。互動管理與公民治理。臺北:智勝出版社。

汪明生、鍾國南(2014)。環境治理與公共事務。臺北:智勝出版社。

汪明生(2016)。判斷決策與公共事務。臺北:智勝出版社。

汪明生、黃煒能(2016)。〈治理結構之判斷決策觀點─個體認知、人際聯結、與情境條件〉。《公共事務評論》,第16卷,第1期,頁1-26。

汪明生、潘昭榮、賴奕志(2017)。〈城市管理複雜系統的治理結構〉。《都市與計劃》,第44卷,第2期,頁149-169。

汪明生、許綿延(2017)。〈跨域治理初探:以“兩岸南南合作”為例〉。《台海研究》,2017年03期。 

附錄

一、牽手高雄,聯合報,1996/01/14-05/05

 201934d12.png

二、汪道涵題字:兩岸一中、平等協商、共議統一

201934d13.png

三、互動管理(IM)簡介

  • 概念

-IM是一種民主與科學的開會方式

-IM是面對複雜社會的統合系統工程

-IM是實際操作各式治理(個體與群體的兼顧聯結,需視載體條件)的可參照程序

-IM可有效釐清、有助化解於轉型變遷社會中,多種多樣的複雜、爭議、與沈痾

-IM:體制內,可促進組織學習、完善分工合作、改變組織文化,體制外,可提升公共關注、達成社會共識、邁向公民社會

  • 背景

-IM是由Prof John Warfield於1984年在U of Virginia開創

-IM已成功運用於美、歐、亞的近300個課題案例中

-IM於1999年自美國引進台灣,已在高雄、澎湖、台北,成功運用於近40個課題案例中

-於2012年起逐步推介至大陸各地,包括福州、廈門、廣州、北京、上海等

  • IM設計

-在程序上,分為規劃階段(籌備)、互動階段(討論)、與追蹤階段(後續)

-在分工上,分為工作團隊(主持人、電腦操作、支援者)、參與者(當事人、專家學者、管理者,5~15人)、與觀察者(決策者、公眾、粉絲)

-在方法上,常用程序方面的名義群體技術(NGT)與結構方面的詮釋結構模式(ISM)

-在成果上,有形部分係為經電腦軟體得出的澄題結構或增強結構,無形部分則為經組織學習後的群體共感與團隊默契

-全程錄音錄影,可供釐清議題、決策參採、團隊培訓,並視況公開

  • 規劃階段

-議題設定(複雜、爭議、沈痾)

-參與者擬定與邀請

-白皮書準備

  • 互動階段

-09:00~18:00,需全程參與

  • 追蹤階段

-掌握輿情

-論述建構

-媒體擴散

  • 經費

-白皮書準備

-主持人與工作團隊

-參與者出席費

-場地、佈置

-便當、餐聚、水果

-媒體運用

  • 關鍵名詞

-觸發問題

-澄題整併

-優先策略

-兩兩比較

-增強結構

-其他

  • 表述方式

-蓋呼來開講

-作伙來開講

-共議共建共享的GPS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