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短波

財經短波

全球流動性湧向中國市場是大概率事件 ☆作者:黃奇帆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中國經濟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3/30

202015g01.png

黃奇帆 | 清華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主席  

以下文章來源於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作者黃奇帆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是2016年11月23日經清華大學正式批准成立的校級研究機構。研究院旨在研究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創新、產業交叉、產業轉型;發展目標是成為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研究機構,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行業和企業的重要智庫。


截止到 2020 年 3 月 29 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超過 66 萬人,199 個國家和地區有確診病例,已經有超過 60 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亞洲、歐洲、美洲相繼成為重災區,工廠停工、商店停業、學校停課,世界經濟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這是 1945 年二戰結束以來,全球經濟體系面臨的最大整體威脅。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件產品都可能是多個國家協作的產物,是全球產業鏈整體價值的體現。目前來看,全球產業鏈被疫情影響甚至破壞已經在所難免,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抗疫、把中國的抗疫經驗與世界共用、儘快遏制全球疫情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疫情所導致的產業鏈重構的機會,以大國擔當積極佈局疫情後的經濟發展,在重構全球價值鏈、恢復世界經濟秩序方面做出中國的貢獻。

 第一  中國在疫情控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讓世界產業鏈的中心向中國市場轉移。

在兩個多月前,中國新冠疫情全面爆發,中國政府以雷霆之勢在全國範圍開展了抗疫工作,效果顯著,到 3 月 29 日中國本土增長病例幾乎為零。曾經全球最多感染的地方,現在已經逐漸變成了世界新冠疫情中最安全的地方。這一巨大的轉變不只是為中國贏得了成功抗疫的口碑和經驗,更為重要的是將為中國贏得市場、贏得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機會。

2 月份以來,中國企業積極復工複產,據證券日報報導,截止 3 月 22 日上市公司的復工複產率已經超過 98%,中國市場已經在疫情衝擊後逐漸恢復元氣,這對全球抗疫都是一件大好事。很多企業原本以為中國的產業鏈因為疫情會被其他國家拋棄、中國會與世界經濟被動脫鉤,但隨著全球範圍疫情的擴散,其他國家出現了大面積停工,中國反倒成為了世界上生產能力最穩定的地區、是現階段世界製造業的避風港,因此也必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中國製造業規模現在已經占到中國 GDP 的 30%,在全球製造業中的占比也近 30%,中國雖然被稱作世界的工廠,但在製造業的發展品質上受制於全球產業鏈的原有分工,一直不是很高。進入三月份以來,中國製造業復工複產的狀況冷熱不均,很多企業由於歐美訂單的消失無法複產、甚至面臨倒閉;但我們看到,也有一些企業訂單不但沒有下降,還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比如在蘇州、重慶等地的電子製造產業。究其根本,是因為在這些地方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集群,電子製造相關的配套零部件,超過 80% 是在本地生產的。這種集群化的生產模式降低了從全球採購零部件所帶來的風險,在疫情時期更突出顯現了其競爭力。

也就是說,那些在我國產業鏈集群比較完整的行業,才會在這次疫情中產生訂單增長的情況,一些跨國公司也才會將其本來擬在歐洲、亞洲等其它國家生產的訂單轉移給中國的這類工廠。所以產業鏈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中國已經形成或即將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落戶中國的基礎。我們要抓住未來 2-3 年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戰略視窗期,深化改革開放,抓准機遇進行“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利用世界市場的資本“活水”灌溉我國高端製造產業鏈的“良田”。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地域,圍繞國家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打造一批區域性產業鏈集群。這些產業鏈集群是把全球產業鏈的各個組成部分集中到特定區域,在區域內依然是全球供應商的水準分工,但同時也形成了區域產業鏈內的垂直整合,從而大大降低了產業鏈集群的抗風險能力。同時由於產業鏈集群市場規模巨大,增加了其在全球產業生態中的話語權,從而用市場規模來有效避免關鍵技術被卡脖子所可能帶來的經營風險。

 第二  世界各國為抗疫和恢復生產所做的努力,客觀上會讓各種資源湧向中國市場。

2020 年 3 月以來,面對疫情引起的美國金融市場巨幅調整,美聯儲先後採取了大幅降息、QE、回購等操作,並啟用了危機工具箱。美國時間 3 月 13 日,美聯儲進行巨量定期回購操作;3 月 15 日,美聯儲再次降息 100bps,同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至 0%,並啟動 7000 億美元量化寬鬆計畫;3 月 23 日,美聯儲進一步宣佈廣泛一攬子政策來支持經濟,包括實施不設額度上限的 QE、擴大現有 MMLF(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及 CPFF(商業票據融資工具)的抵押品範圍、建立新專案來支援實體經濟信貸等。歐洲、亞洲的很多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政策。也就是說,各國政府為了挽救本國經濟,都在紛紛釋放各種資源,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當大量資金進入全球市場後,除了部分財政性資金可以用來購買抗疫物資以及解決本國民眾的生活問題以外,大部分的資金還是金融性的資金,是一定要和產業相結合並追求 5%-10% 的回報率的。從全球來看,能夠接納這部分資金並滿足回報需要的市場並不多,中國市場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資風險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動性湧向中國市場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概率事件。

流動性湧入對中國來說是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仔細應對。從實體經濟來看,中國接納全球產業鏈、打造產業鏈集群的過程,將會獲得大量的國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從而真正做到“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加速完成中國四大經濟圈、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集群建設;從金融市場來看,通過合理引入外資,能夠激發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潛力,尤其是中國股市會獲得更多的國際資本關注,為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帶來國際資金支援,從而更有利於上市公司加快建設產業鏈集群。在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疫情的發展,更多的外商將會看到中國產業鏈市場的發展前景,並且願意將資金投給準備加入中國產業鏈集群的企業,這種趨勢將為中國帶來資本市場發展和建立產業鏈集群的百年不遇的歷史性機遇。

但需要注意,大水漫灌更加需要中國的實體經濟足夠強大,需要我們的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能力有足夠的創新性。面對當今的世界格局,中國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經驗,需要我們自己走出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就中國企業而言,需要繼續保持足夠的定力進行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國際資本大潮中進退自如,否則受傷的只會是企業自身和中國廣大的投資者。

 第三  中國各級政府要堅持擴大改革開放,加速優化營商環境,有條不紊地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面對疫情所帶來的資本市場發展和產業鏈重構的歷史機遇,我們應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在當前形勢下,要在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准入。加快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開放步伐,已經出臺的政策要加快落實到位,讓外資金融機構能夠把國際市場釋放的資金導入中國。中國目前已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四大經濟圈等有條件的地方,應儘快大幅縮減負面清單,推動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等高端產業全方位對外開放,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吸引更多全球產業鏈相關企業落戶中國、加入區域產業鏈集群。

對產業鏈集群的投資是拉動中國 GDP 未來增長的重要動力,四大區域、九大戰略新興產業所形成的每一個產業鏈集群,都有可能帶來千億、萬億量級的投資,並進而撬動數以萬億計的工業增加值,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四大區域以外的其它區域也要根據自身特點,打造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特徵、大小不等的產業鏈集群,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品質。

各級政府要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大膽進行政策創新,通過佈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各種手段,加速優化營商的軟、硬體環境。硬體方面,除了建設傳統的高新區、經開區之外,還要加快建設以 5G、大資料、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為吸引全球產業鏈提供一流的營商硬環境;軟體方面,要提高政府部門的數位化服務水準,以誠信高效、公平競爭、開放合作、透明安全的營商軟環境吸引更多全球企業加入中國產業鏈集群,推動國內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地方政府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產業鏈集群,扶持引入全球龍頭企業成為產業鏈集群的核心,在國外需求依舊疲軟的時候努力營造以當地需求、國內需求為拉動的產業小迴圈,保證產業鏈集群的健康發展;當國外市場復蘇的時候,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擴大產業集群規模和發展品質,帶動全球產業鏈的大循環。

3 月 26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強調,要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總書記的講話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全球對抗新冠疫情時的大國擔當,也顯示出中國在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上的從容自信。新冠疫情是人類的災難,但也是全球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機會。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加快“引資補鏈”,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到上萬億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一旦形成了這種既是水準分工、又是垂直整合的開放式產業鏈集群,將會既有助於防範應對類似於新冠疫情的天災人禍所導致的全球產業鏈斷鏈風險,又因為產業鏈集群本身形成的巨大市場份額,能夠有效避免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風險,並有助於加快形成產業鏈集群中關鍵技術的創新能力。

中國的區域產業鏈集群也是世界的產業鏈集群,體現的是中國對全球社會治理和經濟治理的貢獻,也將會是降低全人類經濟運行風險、有效抵禦新冠疫情等重大危機事件的重要舉措。

版式 | 孟凡婷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