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 tuzhuxi公眾號。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0/11
本文接上文:《紀念辛亥革命、國共歷史與台海關係》
最近一段時間,臺灣問題十分受到關注。大家都覺得這與未來幾年的國運有關了。
國慶檔期上線的電影《長津湖》描述了中國和美國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作戰;片子前面部分更有畫面出現各種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的標語。筆者看到時就想,如果當時就把臺灣打下來,也就沒有今天這些事了。那時,打臺灣只是國共內戰的一個組成部分,都不會引發什麼國際關注。而拖到大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再去武統臺灣,就會在國際社會上變成一件大事。但當時美國第七艦隊封鎖了臺灣海峽,我們不僅喪失了即時打下臺灣的機會,反倒在家門之前打了抗美援朝這場立國之戰。
10月9日,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時發表措辭強硬的講話,也讓許多人覺得是不是在做某種輿論準備。
以下是筆者對台海關係的一些分析。其實也不是分析,就是一些推測和判斷,這些判斷沒有什麼長篇大論的支持,就是基於筆者的一些經驗、直覺及歷史積累。
以下用“北京”指代大陸政府。
小標題
- 1.北京是希望用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的
- 2.北京是可以等待的(雖並不情願),但應沒有必須完成統一不可的時間表
- 3.在可預期的未來,和平手段無法解決臺灣問題
- 4.即便如此,北京仍不會主動採取武力手段統一臺灣(“主動”加重點號)
- 5.臺灣綠營政客會繼續搞“台獨政治”,但不會更進一步,以避免激化矛盾
- 6.導致武統最大的風險來自美國——未來可能上臺的Trump政府
- 7.底線被挑戰的中國一定會武力出擊,其決心超過外界預期
- 8.即便北京嘗試武統臺灣,美國也不會直接出兵介入
- 9.如北京武統臺灣,美國主要的對策將是開展對中國的制裁、禁運
- 10.美國是最大的隱患:中美關係越為惡化,北京武統可能性越大
- 小結
1.北京是希望用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的
北京希望用和平手段而非武力手段解決臺灣問題。採用武力手段雖然可能可以在既定時間表內完成統一祖國的任務,但領導人也要有其他的考慮:和平手段是否已經窮盡?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是否會造成無辜民眾的傷亡?畢竟採用武力手段是非同尋常的,會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一定要極其謹慎的綜合考慮。
作者認為,對於北京來說,和平手段仍然是一個默認的、符合“正當性”的手段。武力只是一個萬不得已之下的、防禦性的備選方案,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使用。北京把希望寄託在“一國兩制”等和平手段上。
2.北京是可以等待的(雖並不情願),但應當沒有必須完成統一可的時間表
這裡要澄清一下,北京當然是希望儘快完成統一的,恨不得明天就統一。但如果是和平統一的話,就需要對岸也同意。這樣時間就不可測了,變得難以有時間表。北京是否著急呢?也是著急的,畢竟統一大業沒有完成。北京是否情願呢?也不大情願。畢竟統一大業沒有完成。北京有沒有辦法呢?看來也沒有辦法,因為北京仍然謀求和平手段解決問題,會盡最大努力避免使用武力手段。
因此,在這樣一個“二選一”之下:
選擇1:採用和平手段,但完成有很大不確定性,沒有確定的時間表;選擇2:主動採用武力手段,完成有較大的確定性,可以根據時間表完成。
筆者認為,北京會選擇1。
放眼未來,這個選擇會不會有變化?筆者認為在可預期的未來還不會變化。
選擇1的不好處是沒有時間表。北京已經等了大半個世紀,如果要再等待,也沒有辦法。臺灣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畢竟是一種遺憾。但北京也會看到,伴隨中國大陸的急速發展,地位的不斷提高,臺灣目前的這種存在又有可以“忍受”的一面:大陸的強大凸顯大陸的制度優越性;台獨人士的傾向又可以起到團結大陸民眾的作用。如果沒有辦法一下解決臺灣問題,那似也可以並不得不看到留著臺灣的某些“好處”。
3.在可預期的未來,和平手段無法解決臺灣問題
作者2019~2020年寫過不少關於香港問題的文章,分析了香港的反中文化情結及政治認同。臺灣問題比香港問題只會更加嚴重,因為它是一個實質上政治自治的島嶼,當局已經在用幾十年時間進行“去中國化”,兩邊的政治認同差異非常巨大。
中國大陸的發展與強大是他們所不關心的。甚至有一天大陸比臺灣人均GDP更高了,他們也不關心:他們活在臺灣的小確幸裡,寧要小確幸的“草”,不要大陸統一提供的“苗”。他們不把自己納入到中華民族復興的使命與願景裡,認為自己與此無關。長期的意識形態及政治宣傳讓他們覺得大陸是危險的、負面的。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講話,傳遞了許多在我們看來很重要的資訊。但其所傳遞的內容,距離新一代臺灣人的文化極度之遠。年輕人對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還有這些歷史都是沒有概念的。誰是孫中山?和臺灣有什麼關係?對“中華民國”的法理及政治存在也很費解。我們所訴諸的、對我們來說理所當然的中華民族統一、復興的願景與情感,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奇怪的、莫名奇妙的。我們拋出的“一國兩制”對他們更沒有吸引力。
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臺灣不能理解、不能領會大陸在做什麼,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在幹什麼。比如北京的這套講話,完全被臺灣輿論所忽略。甚至連蔡在“雙十節”的講話及對大陸的回應,也被當地人忽略。
大陸和臺灣處在兩個隔離的政治宇宙裡。
在可預期的未來,和平統一恐怕是北京一個美好但無法實現的主觀願望
4.即便如此,北京仍不會主動採取武力手段統一臺灣(“主動”兩字加重點號)
即便如此,北京看不到和平統一的現實希望,也仍然不會為了滿足某種假想的、倒推的時間表,放棄和平手段而追求武力統一。
這是筆者一個非常強,同時也帶有一定主觀性的判斷。這是基於對中國共產黨及大陸政府歷史和體制的經驗、理解與直覺的綜合判斷。
尤其是,北京不會為了營造一個“被動武統”的印象,去製造事件或事端,做以武統的託辭。北京如果採用武力,一定是被動的、防禦性的:即臺灣當局做了非常嚴重的越界行為(其中包括呼應美國政府所做的分裂行為),使得北京不得不採取行動。
我們看現在北京領導人的對台講話,措辭是非常強硬的。但這些措辭強硬的講話,正正說明了北京不希望武統。如果北京主動希望武統,那就直接打了,而且應該出其不意的拿下。沒有必要去講這些話。所以這些強硬措辭其實是表明一種姿態,進行警告,警告臺灣當局及政客不要去越界,不要逼迫北京不得已採取武力手段。
也由於兩岸已經處於不同的“政治宇宙”,北京恐怕多少還是擔心資訊傳遞不完全充分,害怕臺灣當局誤判,所以要反反復複地講,去除資訊不對稱。這其實也是煞費苦心。
5.臺灣綠營政客會繼續搞“台獨政治”,但不會更進一步,以避免激化矛盾
對於臺灣民進黨/綠營來說,臺灣認同政治(在大陸看來,就是台獨)已經是他們的基本政治,他們需要藉這種話語來鞏固自己的選票及政治基礎。其實綠營上層精英都知道台獨是沒有希望的。搞過界了,北京也是會出手的,那時美國人也是不會來幫忙的,最終倒楣的是自己——在被大陸武統之後,綠營在臺灣是不會有任何角色的,真的被武統了,他們也就完蛋了。
但這不妨礙他們繼續玩弄獨立政治。說穿了,他們就是在臺灣當地演一台戲,演給臺灣民眾看,自己多麼多麼愛臺灣,希望藉此獲得更多的選票,讓自己能夠繼續執政。
2020年1月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就在一年多前,蔡英文的選票非常夠嗆。後來國民黨的韓國瑜去了一趟香港,還見了中聯辦,謀求與港澳及內地的經濟合作,馬上被蔡英文加以利用,無非說國民黨是在出賣臺灣利益。再之後就是香港鬧事,民進黨大打臺灣牌,馬上獲得選民支持,最後蔡英文成功當選。打臺灣認同政治牌在當地選舉上是非常奏效的。說白了,這些政客就是在演一齣當地人愛看的玩火的戲。
但也僅此而已。民進黨精英知道北京的取態。所以他們也不會更進一步,只是繼續搭臺上這齣戲而已。
也可以說,北京和臺灣有某種“默契”。北京固然希望統一,但是如果臺灣當局識相的堅守這種“默契”,北京也沒有什麼辦法。
6.導致武統最大的風險來自美國——未來可能上臺的Trump政府
首先風險不會來自Biden政府:他完全力不從心,主要精力也都放在推進國內的政治政策議程——包括現在已經為民主黨內部大分裂搞得焦頭爛額的基礎設施法案及建設法案(BBB),還有稅務上限問題。
對待國際事務,Biden因為阿富汗也搞得十分狼狽。主要議程是修復和改善美國與盟友的關係,對待中國,則主要是延續Trump的政策——例如貿易戰,基本是延續,無非增加一點多邊主義的維度。Biden非常瞭解中美關係的糾結,也清楚臺灣問題的利害。但他在對華政策上已經被Trump完全限定——只要一對華放鬆,Biden就會被Trump攻擊對華軟弱,從而損害他的競選資本。所以,Biden基本沒有施展的空間。對於中國,橫豎都不討好,Biden政府大概處於“放棄”狀態,不想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主要心思還是回到國內和盟友。
2022年的中期選舉,民主黨更是面臨很大的危機:頗有可能丟掉眾議院。如果這樣,那麼之後兩年的Biden政府將無法再出臺任何大型法案和政策。
焦頭爛額的Biden政府啊。所以,在執政期間,Biden對中國是搞不出什麼名堂的,不會搞出來更多“兇猛”的政策,不會對臺灣做什麼,當然也不會在對華政策有什麼大的改善。但我們從孟晚舟等案子也看出,他對華是遠遠比Trump軟弱的。
這也是中國為未來的衝突做好準備的寶貴時間。
現在最大的風險是:Trump在2024年重新當選總統。
筆者的判斷是,Trump再次上臺的可能性至少達到甚至大於50%。
本文就不展開分析為什麼Trump會上臺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Trump上臺,將會近乎瘋狂的出臺反華政策!他的總統選舉將大打民族主義牌,以反中為重要主題;他也會把自己新的“頭一百天”當作反華政治政策的“盛宴”,並將反對中國作為他任期內最大的政治,以圖把美國所有的國內矛盾都轉移/到中國。他自己呢,可以變成大危機中的總統。
那時,臺灣就是焦點中的焦點了。筆者以為,Trump將會全力利用臺灣問題去破壞中美關係,謀求通過臺灣這個點製造更大的危機,實現對中國的進一步封鎖與打擊。
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也變得極其重要,屆時,很有可能會與Trump的競選議程“遙相呼應”。
如果Trump再次當上總統,那在臺灣問題上的手段就多樣化了。這次就不僅僅是派國防部長訪台這種小打小鬧了,Trump本人就可能訪台(或者與臺灣當局領導人會面)、與臺灣“建交”、推動臺灣加入聯合國,以及大肆販賣武器等。
北京並不希望臺灣當局玩過火,逼迫北京做出艱難的選擇,採用武力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但這恰恰就是Trump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他就希望逼迫北京出動武力,從而可以對中國施加全面反制。
北京與臺灣現在是兩個政治宇宙。但北京和臺灣畢竟都說中文,也比較容易找到共同利益,最終是可以對話的。
但美國可能就無法對話了,美國來自另一個世界:美國有屬於自己的考量、利益、訴求,和北京與臺北都無關。和美國可能是無法對話的。
這是最大的風險。
7.底線被挑戰的中國一定會武力出擊,其決心超過外界預期
現在有的人會擔心能打不能打的問題。美日等盟國參戰怎麼辦。有巨大傷亡怎麼辦。還有打了之後,被制裁怎麼辦。諸如此類。
問題是,這個問題是不能拿到檯面上做這樣精緻的討論和選擇的:被觸犯了底線後,我們面臨的就是歷史選擇了。這是民族大義的選擇,歷史大任的選擇。在這樣的歷史境遇面前,我們的領導人沒有選擇;不希望選擇,也只能選擇。且只有一條選擇——必須打。
勿謂言之不預也。
在打朝鮮戰爭之前,毛主席做了非常痛苦的選擇。從內戰到抗戰到內戰,死了這麼多人,剛剛建立新中國,百廢待興,還要去打美國這樣的強國(還有聯合國部隊)。這個仗,他當然是不想打的。而且也不知道能不能打贏。但這個仗,又不能不打。這是中國的立國之戰。
大半個世紀之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就能對美國打這樣的仗。大半個世紀過去了,中國強起來了,今天不是在自己家門口了,是在自己家裡捍衛自己的領土,這個仗能不打麼?
所以,沒有選擇,必須打。
也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想打。
中國的決心可能強於外界的預期:因為外國人很難理解中國人這種對民族統一復興的情結。也正因為決心如此之強,同時其實又頗不願意使用武力,知道使用武力的代價及後面的麻煩事,所以北京才需要反復不斷地去警告臺灣和外界。
如果要打臺灣,那一定是臺灣當局和美國“逼”的。
8.即便北京嘗試武統臺灣,美國也不會直接武出兵介入
如果北京要武統臺灣,美國也不會“直接”介入。
所謂“直接”介入,是指派美國的肉身軍隊去保護臺灣,直接與中國軍隊開戰。
之所以美國不會直接介入,首先是因為完全沒有民意基礎,在朝鮮、越南、阿富汗、伊拉克這一系列勞民傷財的失敗戰爭後,美國國民完全不希望再參與和介入到國外戰爭裡。奧巴馬、Trump、Biden這三任總統打的都是反對外戰的牌,都希望從海外撤軍,甚至不惜代價。從克裡米亞、敘利亞再回到阿富汗,美國都凸現消極主義,不再希望派出部隊。現在甚至有誰主張派兵打仗誰下臺的意思。
跑到美國國民都不知道在哪裡的臺灣去和另一個超級大國打一場和美國無關的戰爭?瘋了麼?美國國民是不會同意的。
其次美國有一些間接介入的方式,就足夠了,包括出售武器、提供一些軍事援助(包括培訓和指揮,同時可以用民間機構作為馬甲),還有最多就是軍艦去晃一晃。
但,美國是不會派美國大兵去捍衛臺灣的。臺灣當局應當非常清楚這一點。
美國會等著在北京武統臺灣之後,發動、聯合盟友對中國實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制裁。
在這盤大旗裡,臺灣只是美國的一個棋子。犧牲了也就犧牲了。
有人會說,丟掉臺灣這個“前沿堡壘”好像也不理性啊。不一定符合美國的利益。
但Trump的政府將是瘋狂的:他希望製造的就是高規格的冷戰,犧牲臺灣,並把中國置於時間更長的壓制裡。這叫“以退為進”。在這樣的衝突裡(而非各種繁瑣的美國國內政治議題),他可以自詡為美國的戰時統領,“活”得更輕鬆。他也會把遏制中國作為他的核心KPI。
9.如北京武統臺灣,美國主要的對策將是開展對中國的制裁、禁運
這時對中國的壓制就是全面的了,類比對伊朗、朝鮮的制裁與禁運。所以那時的制裁就不是一般的禁運了。之前坊間提出的美國把中國踢出美元結算體系的想法都有可能成真。那是真正的制裁,是冰封。
美國亦需要在全球發動制裁中國的盟友網路:說英文的“五眼國家”、西歐/北歐/歐盟、日韓、東盟國家、印度、拉美國家,都將是美國拉攏的對象。
雖然這些國家都是支援“一個中國”政策的,但如果北京真的採用了武統手段,還是給美國發動全球制裁提供了一個理據:美國會全力要求這些國家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二選一”。
這些國家政府雖然是很不願意做“二選一”的,但如果有很強的輿論導向,人們對北京武統有意見,認為訴諸這樣的手段不對,各國政客認為制裁中國有了一定的民意支持,那他們有可能順應美國的訴求,至少先“走一步、看一步”。
北京在做“武統”選擇之前,當然也會考慮這種後果。如前所述,這種後果是不會影響北京的決策的:這是偉大鬥爭。
但是各國反應也可能不一:有可能只是暫時性表面配合,不一定就會怎麼樣。
中國也不是沒有牌的。把臺灣納入後,將把全球半導體行業產業鏈裡的核心組成部分納入——包括IC設計的聯發科、製造的台積電、封裝測試的日月光。這裡涉及數十萬掌握核心工藝技能、難以複製的員工。甚至鴻海/富士康,也是在全球供應鏈裡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
制裁中國,將得到中國經濟體系的反制裁。
不去參與制裁,則會得到好處。
中國越是強大,美國封鎖制裁中國就越困難,自身需要為制裁付出的代價也就越為巨大。這樣發展到最後,一定是“雙輸”。
如果想清楚了,那可能會覺得,打了也就打了。一勞永逸。說不定也不會怎麼樣。
10.美國是最大的隱患:中美關係越為惡化,北京武統可能性越大
中美關係越是不好,越是劍拔弩張,台海關係可能越為緊張。
其實這在香港已經出現過了。
2019年香港鬧事,是中美關係惡化的結果。彼時,香港的黃營看到Trump敵視中國,認為出現了個機會:在中美對峙的歷史時刻,站到美國的一邊,可能可以獲得美國的支持,使得香港一舉跳上美國的大船,脫離北京。
但他們做了歷史性的錯判。這叫,“打錯了如意算盤”:北京根本就不會顧及美國/西方的考慮。完全按照自己的底線和意志行事,結果,是推出了國安法,修改了選舉制度,從制度和政治上極大加強了對香港的影響控制。這個力度和速度,完全超出西方的預期!如果讓黃營複盤,他們可能會想,“求錘得錘”太傻了。沒想到北京那麼厲害。還是不搞2019年運動比較好。
結果上看,中美關係的惡化,反而加強了北京對香港的影響控制。
同樣的例子也適用於臺灣。
如果Trump上臺,積極“PUA”臺灣,而臺灣當局又以為這是某種改變現狀的歷史機會,積極回應Trump的反中的臺灣政策,超越了底線,那就會逼迫北京做出本不願做出的選擇——武統。
加入2024年以後,臺灣當局依然是民進黨/綠營,美國換作Trump的共和黨,筆者以為這是有實質風險的。
Trump的美國大力挑撥臺灣當局。
臺灣當局高估了美國保護臺灣的決心,同時低估了北京的勇氣和決心,就可能做出歷史性誤判。尤其是,筆者認為,綠營精英們都是做好了退路的準備的:他們手上都有去美國政治避難的船票,如果局勢不行了,無非就舉家遷往美國。他們可以保住自身的。
他們的這種能夠逃亡美國的相對安全感,其實會轉化成一種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使得他們更加願意鋌而走險、賭一把。
而如本文前面所述,臺灣新一代民眾對大陸是沒有概念的,不知道北京會怎麼思考、博弈、決策。他們可能會系統性地低估風險。他們所覺得的合理範圍,可能完全是超出北京的容忍底線的。如果綠營當局沒有很好的和臺灣民眾解釋這一切,甚至利用民眾的不知情去服務自己的選舉政治,那麼就有可能玩火自焚。
* * * * * * * * * * * * * * * * * *
小結
筆者現在的看法是,
——和平的統一,其實是一廂情願,眼下沒有什麼希望,這一代人都看不見
——誘使我們採取非常手段的,大概率不是臺灣,而是美國
——打了也就打了,後果可能並不如想的嚴重
——只要打了,歷史就永久性的邁進了一步,臺灣不會再丟掉
——“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從此也就沒有了
——中國可能會面臨短期巨大困難
——但中國手裡也是有牌的,可以有所反制
——該來的,總會來的,攔不住。看國運。但最難的時刻之後,就是轉機
中國網友一直把Trump叫做“川建國”。
作者寫完本文,讀者可能會意識到,“川建國”有可能真的是“川建國”——他的行為,可能會促成、加速中華民族的統一。
未來不可知。本文有些超前,立此存照吧。
(全文結束)
tuzhuxi 公眾號
大歷史。大社會。獨立。理性。批判。建設。
498篇原創內容
收錄於話題 #中國故事 53個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