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真實的歷史
沈寧 發表于 2017 年 08 月 09 日
作者簡介:沈寧,祖籍浙江嘉興,外公爲現代史著名歷史人物陶希聖 ,伯父即爲現代史著名“七君子” 之一沈鈞儒。
沈寧1977年考入西安西北大學,畢業後任陝西電視臺導演。
1983年赴美國留學,曾任美國之音新聞主播,美國空軍學校教官 等。
目前已出版《美國十五年》、《戰爭地帶—目擊美國中小學》、《商 業眼》、《點擊美國中小學教育》、《美軍教官筆記》及長篇傳記小 說《嗩呐烟塵》、《百世門風》、《一個家族記憶中的政要名流》 等,叙述了許多民國人物的難忘故事,如蔡元培、郁達夫、杜月笙、 蔣介石、胡適、陳布雷、蔣緯國等,用他的話說就是「 搶救真實的歷史」。
2012年2月18日下午,美南作家協會的會場座無虛席,沈寧則 以“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需要理性研究”破題,逐步介紹了民國 肇始後新聞自由、官員清廉、文化燦爛之情形,輔以家庭交往和歷史 照片,娓娓陳述了他個人獨到的見解。
述及到自己家庭滄桑和成長經過,特別提出許多歷史遭到的扭曲,以 及搶救歷史真相之必要,令人慨然動容。有關沈寧休斯頓演講的精彩 內容,最好的報導就是秉筆實錄,在此擇取其主要段落, 以饗文友及讀者。下面即是根據沈寧現場演講的錄音所删節整理:
我對民國有特別的感情。
第一, 我是民國時期出生在南京,那時候南京是民國首都,我的母親是總統 府秘書。我外祖父和母親都跟蔣介石有很深的關係,我父母1946 年在上海結婚的時候,當時的上海市長錢大鈞將軍主婚, 蔣介石差人送了一幅親筆字,49年之後上級收繳了。
第二, 我家的長輩裏有不少人,在民國期間很有聲望,我從小聽過許多故事 ,也見過他們之中的一些人。
第三,我學文出身,喜歡寫作,出版過幾本講歷史的書,做過些相關 的研究,多瞭解一些史實。我特別有一種危機感,覺得現在太需要搶 救民國時期的歷史,如果我這一輩人再不努力做這件事,民國歷史的 很多真相可能會喪失,再也找不回來了。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回過頭來看,從1900年到2000年,一百 年間,前期的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那三十多年,也就是 大家常說的民國期間,實在是中國現代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雖然民 國建立之後的三十年間,內憂外患不絕,戰火烽烟不斷,可正是那段 期間,中國各行各業,都積極轉向現代化,社會空前繁榮, 幷在贏得國際尊敬。
先看民國時期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當時最有名的報人是張季鸞, 陝北人,是我叔祖沈衛老太爺的學生。我家老太爺當時是陝西學台, 辦了個宏道大學堂,張季鸞是學堂裏的學生,他到日本留學,也是我 家老太爺辦的手續,給的學費。張季鸞主持大公報之後,提出四不主 義方針: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大公報從不把國民黨的規定放在眼裏,整天發表駡國民政府的文章, 1934年蔣介石在南京開宴會,軍政大員數百,首席主客是張季鸞 。張季鸞死了,歸葬陝西,蔣介石親自跑去,扶棺下葬。 我父親的好友陸鏗先生,做過中央日報采訪主任,發表文章, 痛斥四大家族。中央日報是國民黨黨報,黨報上駡黨領導, 今天看是不是很奇怪。可民國時期,幷不少見。蔣介石很生氣, 我外祖父找陸鏗談了一次話,就算完事,陸鏗繼續做主任, 別說逮捕殺頭,連職都不降。前些年我在舊金山找陸伯伯聊天, 他還耿耿于懷,說我外祖父當時跟他談話態度不好。
那年頭,駡蔣介石最有名的算是馬寅初,在重慶當面撕破臉的駡,據 說給關到牢裏去了。這個說法是真是假,我有點懷疑,因爲正是馬老 先生坐牢期間,他有書出版。那麽他到底坐牢了沒有,就算他是坐牢 了,大概也是高級監獄,沒有受刑,老虎凳辣椒水,居然還可以著書 出版。
我的二伯父沈鈞儒先生,也是當時專門跟國民政府過不去的主,關了 監牢,那是真的,他在牢裏寫幅字:還我河山。看看這張照片﹐哪像 是坐牢?坐藤椅,穿長衫,紙墨筆硯伺候,寫那麽大的字,挂墻上, 還讓人照相。馬寅初、沈鈞儒最後都放了,出來繼續駡蔣介石, 還受尊敬。
說到四大家族,我很懷疑。謊話重複一千遍,不信也得信。我父親有 一次到廬山參加記者招待會,宋美齡發表完講話,我父親站起來問四 大家族怎麽貪污腐敗,宋美齡駁斥他,弄得滿場記者都低著頭不敢坑 聲。不過後來蔣夫人對我家裏人還是很好,很和善。 蔣夫人非常了不起,她活到一百多歲, 就說明她不是整天算計勾心鬥角的人。
抗戰期間,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九日,蔣夫人宋美齡代表國民政府到美 國求援,對美國國會做演講,浩然正氣,自信從容,舉止高雅。 她的風采當時傾倒美國國會,演講之後,全場起立,掌聲達四分鐘。 當時的國會發言人把迎接宋美齡到場那天譽爲美利堅驕傲的一天,贊 美中國第一夫人是地球上最杰出女性之一。美國有人評論說:蔣夫人 在國會大厦駐足三小時,是美國歷史不能缺少的一頁,也是一個世界 性事件。
再說宋慶齡。父親生前是宋慶齡基金會的常務理事,老爺子過世之後 ,我們兄妹從美國回北京,受到宋慶齡基金會邀請,到宋慶齡故居去 訪問座談,宋慶齡故居的園子很大,在北京後海,以前是納蘭的王府 ,可是宋慶齡住的房間却是相當簡樸,我們去看,不能相信她在那裏 接見外國元首。
我想,以前在國民政府做過官的人,大概怎麽著也貪污腐敗不起來。 被歸做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先生,跟我外祖父很要好。抗戰勝利, 國民政府從重慶搬回南京,我外祖父拿著中央日報的搬家費,一家六 口,到了南京,租好房子,就分文沒有了。正愁中飯沒著落,陳立夫 先生走進門來。他到新街口辦事,聽說陶希聖剛搬到這裏,就來蹭中 飯。外祖母沒轍,只好炒兩碗蛋炒飯打發。陳立夫退休來美國, 怎麽個活法?開養雞場。吃蛋炒飯,開養雞場糊口, 像是四大家族幹的事嗎?
我的外祖父是蔣介石侍從秘書,國民黨中常委,中宣部長,中央日報 董事長,可以算高幹了。剛到臺灣,不管多大官,中央黨部和《 中央日報》都不分配住房。外祖母自己出去找房子,在臺北新生路和 信義路買了一處小宅子。那時候這個地方只有一些日本式小洋房, 空空曠曠,價格便宜,不像現在這樣高樓大厦。買了房子,到《 中央日報》去申請家具,只領到一張吃飯桌子,四條桌腿, 上面架個木板。加四把折叠木椅,不够五個舅舅每人坐一個, 更沒有外祖父的坐處。外祖母只好自己買回兩個書桌,四把椅子, 讓舅舅們勉强能做功課。五個舅舅上學,每天中午放學回家要吃飯, 時間緊,飯量大。外祖母每天出去排隊買米買菜,經常來不及, 只好買些麵粉,回家煮麵條。後來王惕吾先生聽說了,不忍心, 送兩袋米來。外祖母買個大瓦缸存放,搬家幾次, 大瓦缸一直保存著,沒有碰壞,爲了留做紀念, 舅舅們至今還感激王惕吾先生,時常對我們講。
再看民國的學問家教育家胡適、蔡元培、王國維、陳寅恪、梅貽琦, 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葉企孫、錢學森、華羅庚,都是民國造就的 人材。還有藝術家趙丹、白楊、梅蘭芳、馬連良、吳祖光、新鳳霞、 紅綫女、常香玉,文學家魯迅、巴金、徐志摩、朱自清、曹禺、 沈從文、張愛玲,美術家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 李可染、徐悲鴻﹐總而言之,大家扳手指頭數數,從民國時期之後, 六七十年過去,到今天,有哪個中國藝術家、文學家的成就, 能够超過這些人。連說相聲的都沒一個比得了侯寶林。
聽說去年海外作家回到福建參觀林語堂故居,想想林語堂那時候,民 國時期,不管他寫什麽,都能出版。這道理挺簡單,先要能出版,才 能出大師。我有時候琢磨如果莎士比亞、狄更斯、雨果、托爾斯泰生 在中國,會怎麽樣?如果生在民國時期,也許還有點戲,要是沒生在 民國時期,那就栽了。林語堂要不是活在民國時期,他絕成不了大師 。還有張愛玲,不槍斃就算她走運,還想出書?巴金、曹禺、 沈從文、老舍、錢鐘書、茅盾,離開民國時期那個環境, 又活了好幾十年,可是怎麽樣?
要說民國人物,頭一個當然是孫中山先生。前兩個月過雙十節,丹佛 英文報紙登一篇報導,說中國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孫中山正在丹佛 爲民國革命募捐。他在博德演講,接到革命軍電報,催他回國就任大 總統。孫中山急忙動身,坐了一個月的船,才到上海。我讀了之後, 才知道丹佛跟民國還有這麽一段緣分,挺震驚。 我們實在對民國歷史知道得太少了,必須趕緊補課。
孫中山之後,早期民國最重要的人物是袁世凱。不管後來人怎麽評論 袁世凱,駡他賣國是不尊重歷史。袁世凱做總統的時候, 日本爲竊取在中國的利益,向中國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無理要求, 袁世凱絞盡腦汁,動用各種手段,幷向外界透漏日本要求, 爭取民衆支持。先後歷時三個月,談判25次, 逼迫日本兩次修改要求。日本提出最後通牒, 用支持革命黨發動戰爭威脅,袁世才答應了日本的修正案, 簽署其中關于山東和南滿的兩條,這兩條都沒有喪失中國主權。這些 史料原件據說還保存在天津博物館內,有案可查。但是至今還是有媒 體繼續編造袁世簽署二十一條的謠言。民國時期的政治領袖至少不賣 國,而民國之後很多人連這條底綫都保持不住。
日本人到了華北,總想找北洋軍閥出來做傀儡,沒有找到段祺瑞,可 是找到了吳佩孚。在大多中國人的印象裏,吳佩孚是個野蠻粗魯的軍 閥,那又是被欺騙。其實吳佩孚是文人出身,清末登州府院試, 他以第三名中秀才。後來得罪了縣太爺,被革了功名,才流亡從軍。 也因此,他比其他草莽英雄高明許多,能力强,功勞大,很快成爲統 領中國半壁江山的大帥。
美國《時代》周刊創刊于1923年,第二年首次刊出中國人封面, 不是孫中山,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稱他是中國最强人。當時美 國人認爲,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是他。
斯大林派到中國的特使越飛,給斯大林拍電報說:從吳佩孚那裏回來 ,從未見過這樣完美的軍事組織:秩序和紀律極其嚴整, 操練和訓練尤其出色。
吳佩孚的死,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被日本特務所害。第二次直奉戰爭之 後,吳佩孚戰敗,隱居起來。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通電反對僞滿洲 國。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請吳佩孚做華北王。 吳佩孚拒絕。
七七事變後,日軍又請他出任北平維持會會長,他不幹。1938年 日軍把華北僞政權和僞南京政府合併爲一個漢奸政權,又拉吳佩孚做 中國王。吳佩孚仍舊不答應,日本人很惱火,1939年12月4日 ,日本特務川本少將,日本軍醫石田,帶了衛隊,到吳佩孚家, 藉口給他治牙病,强行開刀,造成喉管切破,血流如注, 一叫而絕身殉國。1940年1月24日,吳佩孚出殯, 送行隊伍千人之多,北平市民自發沿途聚集,電車汽車全部停駛。
我從小聽大人講,我家有幾個救命恩人。其中就有杜月笙和萬墨林, 上海灘上有名的青幫老大。爲從上海日本人手裏營救我的母親,杜月 笙從香港飛重慶,面見蔣介石。回香港的時候,遇日本空軍阻截, 猛烈掃射。機師把飛機一路升高,甩掉日機。當時飛機設備簡陋, 飛至八千尺,空氣稀薄,杜月笙呼吸困難,幾乎窒息。 杜月笙下飛機,被擔架抬回家,經醫生急救,才喘過氣來。 從此杜先生身體就垮了,最後也是因爲氣喘病過世的。所以是杜先生 以命換命,救出我母親的性命來的。
杜先生到重慶,把外祖父帶到香港的汪日密約影件,給蔣介石看。蔣 介石看過,决定公布天下。安排妥當之後,杜月笙提到,我的母親和 兩個舅舅被日汪扣留上海做人質。蔣介石聽了,就把汪日密約放回到 檔案櫃,告訴杜月笙,先把我母親他們救出上海,然後再公布密約。 因爲蔣介石這個命令,母親才被杜月笙的五十個槍手營救出上海。
長輩中的朋友郁達夫。我外祖父在安慶法政專科學校教書的時候,郁 達夫剛從日本回國,在安慶一中做教員,成了朋友。他們一群文友墨 客都沒有帶家眷,常在一起聚會。只有郁達夫帶了元配太太孫荃, 郁達夫是個多情種,很愛自己的鄉下女人。上課也好,聚會也好, 不管多忙,有個十分鐘二十分鐘,一定趕回家去看老婆。 安慶是個山城,爬上爬下的,郁達夫爲看老婆,走路旋風一樣。 我的外祖父說,那一份濃情,很是難得。誰也想不到,五年之後, 郁達夫到上海,一參加革命,立刻變心,把孫荃和子女趕回老家,自 己與王映霞在杭州訂婚。
現在的人很少瞭解蔣百里將軍。他跟我父親是同鄉,浙江嘉興人,自 小習文,中過秀才,跟梁啓超、徐志摩等大文豪都很有交情。他到日 本留學,讀軍事,爲富國强兵。他在日本軍校讀書,成績出色, 全校第一名,獲天皇賜刀,讓日本人很丟臉。回國後,他任保定軍校 校長。他曾經作爲蔣介石特使,訪問歐洲,面見過希特勒二把手戈林 ,也面見過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替中國軍隊爭取武器裝備。
1938年蔣百里病逝後就地埋葬。過了十年,1947年好友協助 遷葬,起棺發現,竟然尸身不朽。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道:百里, 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衆人泣不成聲。 遺骸火化後遷葬西湖。蔣百里的夫人是個日本人, 他的三個女兒都非常美麗,其中一個蔣英,歌唱家,是錢學森夫人。 小女兒蔣和,跟我父母大學同班,後來在北京做德文翻譯,我小時候 經常跟隨母親到她家去聽故事。
近幾年國內開始有選擇地公布一些歷史真實,其中包括抗日戰爭時期 的高陶事件。感興趣的,可以找中央電視臺的五集電視片「 奪命追逃」來看,主角是我的外祖父,還有我母親一些鏡頭。194 9年蔣介石撤退臺灣,乘軍艦離開上海,到了吳淞口,我的外祖父惦 念我母親,請求蔣介石停了船,發電上海警備司令湯恩伯, 派人到我家接母親和我,坐快艇到吳淞口登船,一塊出海。 母親堅决沒有走。
說到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先生跟我家是同鄉,我的父親跟陳布雷先生 的兩位女公子中學同學,而且曾經跟小女兒陳漣戀愛, 後來陳漣在西南聯大,又跟我母親同學。再後來陳漣參加共産黨, 跟我的父親斷絕戀情,與袁永熙結婚,革命去了。 他們夫婦在北平被捕,押送南京。蔣介石讓陳布雷處置, 其實就是放陳漣他們一條生路,結果陳布雷當然就把女兒放了。 陳漣他們到了上海,就是住在我母親家裏,過了幾天北上山東。山東 當時是共産黨根據地。四九年後﹐陳漣是高幹。我父親調到北京後﹐ 去天安門看游行,在觀禮臺上遇見陳漣,打了個招呼。 從此就沒有再見到過。後來陳漣的經歷,各位去看這本書,叫做「 兩代悲歌」,裏面提到的沈君,就是家父。
其實蔣介石先生的中文底子很好,我的外祖父執筆替蔣介石寫「中國 之命運」,逐字逐句蔣介石都改過。「中國之命運」出版之後,衆說 紛紜,蔣緯國不高興,跑去找我外祖父理論。我外祖父把手稿一本一 本拿出來給他看,每頁上面都是密密麻麻批了紅字, 根本已經看不出外祖父的黑筆,整本書實際都是蔣介石自己寫的。
歷史不應該遺忘,1942年10月初,蔣介石敦促美國等西方國家 自動放棄對華不平等條約,被接受了。1943年1月11日, 中美、中英簽訂平等新約,隨後西方各國陸續同中國簽訂新約,危害 中國近百年的不平等條約自此廢除。10月蔣介石與美英蘇聯合發表 四强宣言,共同擔負戰後國際和平安全的責任。
1943年11月18日,蔣介石偕同宋美齡前往埃及,同羅斯福、 丘吉爾舉行開羅會議,主張所有日本竊奪之中國一切土地,如滿洲、 臺灣、澎湖,均應由中華民國恢復之,會後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開羅 宣言。那時候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併列, 成爲反法西斯同盟國主要領導人。
講民國,絕對繞不開抗日戰爭。現代世界歷史上,哪一場戰爭,比中 國的抗日戰爭更加慘烈,比中國的抗日戰爭犧牲過更多的生命?沒有 。同時,現代世界上,哪一個民族,比中國人對待自己那段偉大歷史 更加淡漠,比中國人對待自己那些民族犧牲更加輕描淡寫,比中國人 對待英勇捐軀的同胞更加蔑視,甚至不惜對死者繼續惡毒謾駡和侮辱 ?也沒有。
在這裏,必須舉幾個具體數據,請各位自己分析。明治維新之後,日 本逐漸成爲亞洲頭等强國,又經長久備戰,九一八事變時,日本已有 四百五十萬訓練精良裝備充足的陸軍,配備近二百萬噸兵船的海軍, 配備兩千七百架全天候飛機的空軍。而中國剛經歷辛亥革命和北伐戰 爭,常年征戰,消耗巨大。抗日戰爭初期, 國軍海軍僅有五萬噸兵船,空軍僅有三百架舊式飛機, 陸軍加預備役共二百五十余萬,士兵缺乏教育, 軍官缺乏現代戰術訓練。
抗戰初期,日軍一個師裝備五千多匹馬和五百多輛汽車,步槍每人一 支。國軍每個師只有三千八百枝步槍,多數師沒有裝備坦克和大炮, 更談不上陸空協同。國軍士兵大多在戰場上遭遇日軍坦克,才曉得天 下竟有這等新式武器。全國可動員兵力四百萬餘人,步槍總共只有一 百萬支,兵工廠每月用來造兵器子彈的原料三百噸,要靠美國飛機空 運輸入。製出的子彈,包括機關槍子彈,平均每個士兵才分得四發。 史迪威將軍任美國駐華武官時,親眼看見一九三八年國軍一個團, 全團只有輕機槍四挺,每挺配子彈二百發,十分鐘就射完了。
抗日戰爭初期,國軍裝備和力量,根本無法與日軍對抗。一九三六年 ,整訓的國軍只完成了一半,訂購的軍事設備大部分尚未運到,連囤 積起來準備打半年仗的糧食彈藥,也還不足三份之一數量。西安事變 發生,蔣介石不得不接受展開全面抗日的條件。接著一九三七年蘆溝 橋事件爆發,全國人民抗戰呼聲更高,國民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匆忙把準備不足的國軍開上前綫,正面與日軍作戰, 雖然國軍將士英勇奮戰,終究裝備相差太遠,屢戰屢敗。
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國軍總兵力超過七十五萬,一戰便傷 亡四十余萬官兵。馮玉祥回憶,在上海戰場,一百里以外看, 半邊天都是紅的。我們的隊伍每天一個師一個師,兩個師兩個師地加 入前綫,有的師上去之後三個鐘頭就死了一半,有的堅持了五個鐘頭 就死了三分之二。我的舅公萬耀煌所率二十五軍, 在淞滬會戰中全軍覆沒。史迪威將軍親眼看到只有四挺機槍的國軍那 個團,在德安戰役中,與火力强大的日軍激戰了兩晝夜, 犧牲六百將士,傷五百官兵,剩餘官兵奉命後才撤出陣地。
八年抗戰,國軍空軍六千一百六十四名飛行員殉國,四百六十八架戰 機被擊落。國軍海軍全軍覆沒,所有艦艇全部打光。國軍傷亡官兵達 三百二十二萬人,二百0六名國軍將領爲國捐軀,包括八名上將, 四十一名中將,七十一名少將,計有集團軍總司令兩名、軍長八名、 副軍長兩名、師長二十名、副師長十三名、旅長十七名。 殉國的二百0六名國軍將領,全部是國民黨員, 大多是黃埔畢業的俊杰。
去年是九一八事變八十周年,我寫了一本書,叫做「矗立心底的紀念 碑」,我在序言裏有這樣幾句話:「想一想,我們今天之所以還活著 ,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繼續生存著,就是因爲那些英雄們曾經在抗日 戰爭中犧牲,我們欠著他們成千上萬的性命, 欠著他們無限的再生恩情。如果我們不能在祖國每寸土地上, 建造起高聳的抗戰紀念碑,我們至少應該在每個人自己的心底, 建立一座神聖的抗戰紀念碑。」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