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今日頭條。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8/12/16
馮驥才,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
“每一分鐘,都有文化遺產在消失。再不保護,五千年歷史文明古國就沒有東西留存了,如果我們再不行動,我們怎麼面對我們的子孫?”馮驥才說。
曾經的近百座古村已經全部消失,原居民都在“新農村建設”運動中,從原來的深山搬出,住到了山腳下的平原小鎮的多層住宅社區裡。這讓人憂心忡忡。
中國的古村落在這幾年裡全部淪陷了,繼齊魯大地的古村全部被拆毀後,作為中國文化博物館的山西的古村也全部消失了!
沒有個性的城市
楊柳青鎮是天津市最大的衛星城鎮,不僅歷史淵源久遠,文化積澱也十分厚重,尤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遺產的木版年畫而知名。這次拆遷的是鎮南南鄉三十六村,是歷史上楊柳青年畫重要的集散地,曾經有上百家老字型大小的畫店。如今,這個年畫藝術區,即將在以“新農村建設”為由的城市化進程中消失。
從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多年裡,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藉口下,中國的600多座城市都經歷了舊城改造和重建,結果是每個城市的樣貌都變成了一個樣。
“我擔心將來中國人會在自己的城市裡迷路,不論哪個城市,滿眼全是現代建築。所有文化舊址、胡同、街道,都被房地產開發商的推土機鏟平,造起來的樓盤,基本上都是一個樣,原有的城市個性和特點都消失了。”馮驥才對記者說。
這些已有200多年歷史的文化歷史街區,無一例外都變成了商業辦公區、寫字樓和高層住宅區,原有的街道、胡同、大院和那裡的原住民,都消失不見了.
更早消失的是那些中小歷史文化名城。“比如我舉兩個城市的例子,南方的浙江嘉興和北方的山東德州,這兩個城市在發展和建設當中,城市裡面的歷史街區板塊(德州除去一個文化性的遺址之外)基本上完全沒有了,它們曾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文化名城,基本上連歷史建築都沒有了。”
保護不能只講政績
山西靈石縣
2000年,時任山西靈石縣縣長的耿彥波給馮驥才打了一個電話:“我是靈石縣的縣長,我在文化保護方面很多想法是跟您一致的,是按照您的想法做的,我特別希望您到我這邊看看。”
但在老城保護和修復上,馮驥才和耿彥波也有分歧。大同老城歷盡滄桑,城牆裡長了很多的野樹,當時,耿彥波提出要拿磚包起來,馮驥才認為不妥,如果拿磚包起來的話,老城看起來就變成新城了。馮驥才希望大同能夠原汁原味保留幾段城牆,甚至把崩塌處用玻璃做一個博物館或旅店,人可以進去,裡面也可以喝咖啡,用現代人的生活把歷史跟現代連接起來。
大同老城
“我們最近去大同,發現政府更大的興趣,是恢復那些北魏時期的城牆,重建了很多老建築,準備商業開發。我覺得他做來做去,仍然是那些旅遊景點似的東西,還是要急功近利為政績把投資通過商業運作掙回來。我不希望他們把老城最後搞成了遺址公園,最後為了收門票,人流眾多,商業氣息太濃,歷史的感覺反而沒有了。”馮驥才說。
大理古城
但這樣的問題在古城改造中屢見不鮮。雲南的大理和麗江,向來被視作古城保護的典範,它們吸取了北京的教訓,在古城外另建新城區。在馮驥才的眼睛裡,大理和麗江的歷史傳統沒有了,靈魂沒有了,只剩下一個軀殼。
麗江古城
“它們完全是一個商業化的城市,原有的文化深層的魅力,原有居民大量遷走了,城市的記憶沒有了,它原有的生活形態沒有了,遊客和居民都是漢人,原有的民俗和生活也喪失了,小店裡賣的東西在南方、東北的景點裡都有,遊客看到的歌舞,最後都是表演性的東西,村民在那兒擠眉弄眼,真正內涵的東西沒有了。”
(待續)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